初中三年,多用正面暗示

乔说教和育 2025-01-13 16:07:2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确实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即使是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

初中阶段的同学,多用正面暗示,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因为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增强人们的信心,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01什么是正面暗示

首先应该是积极的语言,鼓励,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认可和赞美。

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随时都在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的,有一点小进步,就说出来,比如:“你刚刚认真学习的样子,我们都不忍心去打扰你,很高兴你能更加专注了!”

用这种正向暗示,去激发他们的潜能和信心,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

还有肢体语言,我们很多老师都非常善用,比如一个肯定的眼神。

收到这种正向反馈,他们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怎么会不努力呢?

当他们取得进步时,一个拥抱、一次击掌,都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回应。

这些正面的反馈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

02以身作则比说教强太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身作则,也是我们传递正面暗示的一种方式。

很多同学还是会模仿学习,他们会观察身边的大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以此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前段时间,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辈们,就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他们以身作则,不惧艰难险阻,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的觉醒。

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为后辈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热爱学习,我们同学是一定能够受到影响的,如果老师认真负责、关爱学生,他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上进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身作则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03注意事项

要真诚

真诚的暗示才能打动人心,如果我们的暗示是虚假的、敷衍的,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的不真诚,从而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要适度

不能过度夸大,如果过于夸张,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我们不真实,从而失去对我们的信任。

要具体

不能太笼统模糊,要具体到行为上面去,不然他们可能就会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好,从而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鼓励和支持。

0 阅读:4
乔说教和育

乔说教和育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