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的家人就告诉我,买鞋的时候要买大半个码。
这个技巧不是为了服务鞋,而是为了伺候脚。
大半码,脚穿进去会感觉自在一点,而且穿厚袜子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很挤脚。
所以对于买鞋这件事来说,我最初的认知是,
鞋之所以要宽松点,是因为脚要舒服。
但是后来,我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后来我有一次跑步的时候扭伤脚,看大夫之后,大夫说让我以后跑步时要穿包裹性强一点的鞋,
也就是说,鞋和脚要紧密连接,不要有空余的空间。
我当时还很疑惑,那不会不舒服吗?
结果去了买跑鞋的地方,跟服务人员说出了我的疑虑之后,服务人员的解释很微妙,
他说你不要让脚去适应鞋,而是要让鞋去适应脚,
包裹性强的鞋,本身就有一定的自适应力,有弹性,有抓地力等等,
而对于脚来说,脚是听命于大脑,他不需要承担,
更不需要为了“鞋的功能”去让自己受到伤害。
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之所以扭伤,是因为宽松的鞋,在功能性上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导致我的脚受到了伤害。
但新的疑问又来了,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前做好活动,也就是我身体素质不行,运动经验不行所导致的结果?
关于这个问题,我得到了两方面的答案。
一方面是买鞋的人,他给我的答案是,鞋的责任更大。
当然,作为一个买鞋的人来说,让鞋成为卖点是他的职责所在,所以他让鞋承担更多的责任,有助于他赚更多的钱。
另一方面的答案,源自于我一个搞健身的朋友,
他说从我这种低强度的运动者来说,受伤的主要责任在自己,
如果强度上来了,才会对鞋的功能性加压力,这个时候鞋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朋友说,很多玩家总是把自己受伤的责任推给鞋,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只有先练好自己的身体,再强调鞋的作用。
还没需要鞋发挥实力之前,人就放弃了,这个时候就不能怪鞋“没作用”了。
当然,我这位搞健身的朋友本身,也有自己的利益立场,健身健身,主要在于对身体问题的管理,当然他也坦诚的跟我说过自己分析的出发点,
毕竟对于人来说,没有人会觉得脚不重要,而对于鞋来说,
因为真正的区别是,
鞋的重要之处,是“背锅”还是“抗压”。
只有不合适的鞋,没有不合适的脚。
我们不可能站在鞋子的立场,去预设“鞋是否存在对脚不满意”的可能性,若是这样分析的话,势必会被拖入到一种对现实虚拟的争论,
难以否认的是,对于鞋这个人制造的物品来说,服务人的脚丫子,是他们从始至终,毋庸置疑的使命,
这个使命是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而这个价值的对立面,看似是脚,
其实是人,人的需求,人的价值观,人的本心乃至于一些藏于本心下面的“小心思”。
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可以无所忌惮的排斥掉“鞋的精神”这一概念之后,
人对于鞋的选择,脚对于鞋的反馈,都成了“仅对人而言”合情合理的立场要求。
诚然如此,对于鞋而言的好处也是有的:
那就是如果人选错的鞋,
那就别怪鞋“不仁不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