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最厉害的2种读书方法,非常好用,知道的人却不多!

李舟 2025-01-07 18:06:05

毛主席不光文章写得好,还是个超级爱读书的大佬。

他对书的热爱,简直可以用“嗜书如命”来形容,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毛主席做事特别讲究方法,不管是学习、打仗还是读书,都有一套自己的独特思路。

就说读书这事儿吧,他可不是随便翻翻就完事儿了,而是真下功夫去读、去琢磨。

他读的书啊,那叫一个杂!

国外的经典书籍、咱们古代的经史子集,他都有所涉猎。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得有多大的毅力和好奇心啊!

而且啊,他读书不光是为了消遣,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

毛主席读书的方法啊,也特别值得咱们学习。

他不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而是会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分析。

读到好的地方啊,他还会做笔记、写心得,真正把书里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所以啊,要想学好知识、提升自己,就得像毛主席那样,不光要爱读书、多读书,还得会读书、读好书。

得学会从书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和生活。

只有这样啊,才能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智慧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毛选》里有句名言:读书要粗读,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是复读,重温一下重要的章节 ,也叫精读。

1、粗读。

读书这事儿啊,得先有个大局观,就像打仗得先侦查地形一样。

整体粗读,就是咱们读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你手里拿着一本新书,封面崭新,内容未知。

这时候,你要是直接一头扎进去,逐字逐句地读,那可能会读得晕头转向,还容易失去耐心。

但如果你先来个整体粗读,快速翻一遍,对书的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那就像给大脑画了个地图,接下来再读就心里有数了。

比如,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

一开始,我也是想直接深入去读,但发现越读越乱。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先整体粗读了一遍。

这一遍下来,虽然没记住多少细节,但我对书的大致结构和主要内容有了个了解。

接下来,我再读的时候,就有了重点,知道哪些部分需要细读,哪些部分可以略过。

这样一来啊,读书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而且还不容易感到疲惫。

就像咱们平时看电影,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剧情大概,那看的时候就会更加投入,也更容易理解。

所以,读书这事儿啊,得先有个全局观,整体粗读一遍,然后再局部突破。

这样既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又能让咱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

2、精读。

咱们平时吃饭,得先有个大致的品尝,知道这道菜是什么味儿,然后再挑自己喜欢的部分细细品味。

整体粗读,就是先给书来个“试吃”,了解个大概;而复读精读,那就是挑着里面的“硬菜”,好好咀嚼一番。

我之前读了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一开始也是整体粗读,快速翻了一遍,对书里的内容有了个初步的印象。

那时候啊,我就像是站在书店里匆匆浏览书架上的书一样,虽然没细看,但心里已经有了个谱。

然后啊,我就开始复读精读了。

这次,我专门挑了些重要的章节,比如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克服拖延症这些,细细品读。

就像是吃到了自己喜欢的菜,得多夹几筷子,慢慢嚼,细细品。

每读到一个核心观点,我都会停下来思考一番,想想这个观点在生活中能不能用上,怎么用。

这样一来啊,读书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本书读下来,什么都没记住。

现在啊,我不仅知道了书的大概内容,还吸收了不少精华和养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所以,读书这事儿啊,得学会粗细结合,先整体粗读,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再复读精读,好好咀嚼那些重要的观点和篇章。

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在读书的道路上既有速度又有深度,学问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3、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读书,都知道那是学习,能长见识,开眼界。

但毛主席说得在理:“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话放哪儿都不过时。

就像每天和人打交道,说白了,就是道德和利益这两件事儿。

道德嘛,就是咱们做人的底线,利益呢,就是咱们生活的动力。

能看清这两者的本质,并且把它们运用得恰到好处的人,那在社会上,简直是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

可大多数人呢,都只是看到表面,道德就是做好人好事,利益就是赚钱捞好处。

但其实呢,背后的真相远不止这么简单。

道德,它关乎咱们的为人处世,关乎咱们在别人心里的形象,更关乎咱们能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利益呢,它不只是钱和物,更是咱们的价值体现,是咱们付出努力后应得的回报。

所以啊,得学会深入思考,别只是停留在表面。

读书的时候,也得想想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能不能用上,怎么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别光顾着读书,忘了实践;也别光顾着实践,忘了思考。

读书、实践、思考,这三者缺一不可,得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

0 阅读:0
李舟

李舟

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