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阔别资本市场五年后,物美再一次对港股发起冲击。
3月29日,物美科技在港交所主板递表,把物美、麦德龙两大超市业务同时打包上市。2018年物美收购了麦德龙中国80%股权,这部分股权已经在去年四月完成交割。截至去年底,物美科技在全国拥有462家物美门店、97家麦德龙门店。
物美此前曾经登陆过港股。2003年11月,物美商业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内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民营零售企业。2011年6月物美商业由创业板转至主板上市,最后与2016年1月私有化退市。
此番再度冲击资本市场,不免引起广泛关注:当小业态、下沉市场成为商超零售行业关键词的当下,物美和麦德龙这样动辄三五千平方米的大卖场,能讲出什么新故事?
物美的新故事
物美重新冲刺资本市场,最引人关注的是创始人张文中的会有什么新作为。
张文中是物美科技实控人,合计持股74.53%,在物美科技担任董事长。此外,IDG资本、腾讯、联想以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均有持股。
在中国早期的零售创业者中,张文中的学历是最高的。现年59岁的张文中曾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斯坦福继续深造。1993年,从美国归来的张文中创办了一家计算机公司卡斯特;1994年,为了展现自己开发的pos机和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张文中创办了北京最早一家规范的现代超市物美。在2000年后,张文中靠着收购美廉美、新华百货、浙江供销超市等区域零售龙头,市占率不断提升。2006年物美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零售企业,在巅峰时期门店数量达到502家。
和黄光裕、褚时健、孙宏斌等一众“重启”的大佬一样,张文中也有过一段囹圄时光。2006年,物美发展如日中天之际,实控人张文中被带走接受调查。2009年,张文中被判刑十二年,罪名包括诈骗罪、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期间经两次减刑,于2013年2月6日刑满释放。
五年后的夏天,张文中一案再起波澜。2018年5月底,最高法宣判张文中无罪,物美集团无罪,原审判决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
冤案最终平反,但是世界早已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世界。
在张文中离开物美的日子里,电商蓬勃发展改变了零售业的格局。“小而美”成为行业新选择,传统的大卖场进入衰退期。而且,缺乏灵魂人物的领导,物美此前的并购战略大为缩水。张文中在狱中的7年,物美总共只发生了4桩收购案。错过了零售业转型黄金期的物美彻底掉队,2015年10月退市时市值不足18亿港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物美的销售和规模都只能排在第二梯队。第一梯队的华润万家、大润发和永辉年销售规模已经均已达到900多亿,但物美去年的销售规模仅有391亿,与之相距过大;门店数量来看,物美和麦德龙都以大卖场为主,截至去年底共有426家物美门店和97家麦德龙门店,但是华润万家、永辉、联华等门店数量已经突破千家。
张文中回归后,最明显的转变是物美接连进行大手笔收并购。张文中被判无罪后的2018年和2019年,物美再次重回并购扩张的路线,其中收购麦德龙中国80%股权最为引入注目。
2019年,物美出资19亿欧元收购麦德龙中国80%股权,这部分股权在2020年4月完成交割。作为仓储式大卖场,麦德龙主要提供to B业务,优势在于供应链。招股书显示,麦德龙2020年的自有品牌和进口商品占其销售比例超过24%。
并表麦德龙给了物美带来了业绩的大幅提升。2018-2020年,物美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213.78亿、227.47亿和390.64亿,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26亿、3.94亿和7.26亿。麦德龙中国并入物美为其带来144.81亿元的营收,占比超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过麦德龙在给物美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同时,却拉低了后者的毛利率。并表麦德龙后,物美整体毛利率由上年度28.2%下滑至2020年末的22.7%。同时期,物美优势的存货周转也在降速。2018-2020年,物美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6.3天、44.7天与45.5天。虽然仍保持在低位水平,但领先优势正在不断被抹平。
观察张文中27年来对于物美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其实始终如一:张文中一直相信规模对于零售业有着莫大的魔力,对于食品安全、消费升级、运营效率和技术投入都有着积极影响。这也是张文中被称为“并购狂人”的原因所在。
从今年起,物美开始了庞大的扩张计划。物美计划今年在全国扩增200家门店,主要布局京津冀和华东区域,仍未突破传统优势地域。同时,物美还进一步发力社区生鲜市场,继续开设小型社区生鲜店“品超市”。
此前一直坚持to B策略的麦德龙,也逐渐放下身段,接触to C市场。根据麦德龙的计划,从2021年开始,每年在中国市场新开5-10家门店。麦德龙能够提速扩张,与其“瘦身”策略不无关系。麦德龙近期完成了卖场的升级,主要是减少货品的SKU数量,将以往的2万-2.5万SKU,缩减至1万左右,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以上。
数字化转型能助力物美重回C位吗?
物美赴港上市后,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是:IPO之后,物美能在张文中带领下重回巅峰吗?
从上世纪90年代,张文中就判断出“零售业就是高科技产业”,并将其写入到如今的招股书里。那么零售业要如何体现高科技呢?答案是数字化。“数字化”一词,在物美616页的招股书中出现了332次。
根据张文中的说法,物美的“数字化”是其二次创业,零售企业的未来在于数字化基础上的规模化经营。“物美科技将运用管理层多年累积的经验、数字化的视角和开放且极具延展性的供应链,打造中国的流通产业航母。”
搭载数字化就能让物美重回巅峰吗?
中国商超的两大旗舰大润发和永辉已经都完成了全面数字化升级。其中以供应链见长的永辉早在2015年就已经和京东达成了战略合作,但时至今日仍在“全面拥抱数字化”。截至去年上半年,永辉线上会员数达到3284万,月活772万,线上销售占比仅有不到10%。大润发则搭乘了电商巨头阿里的流量、技术以及数字化经验,虽然未披露线上会员数,但生鲜电商已经进入盈利模式,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的线上业务占比超过20%。
除此之外,物美还面临着互联网基因更强的盒马的冲击。截至去年底,阿里巴巴已经在国内开设了246家盒马门店。
不过,物美也有优势在手,就是零售业向“到店+到家”的新零售转型。2015年,张文中打造了全渠道购物平台多点,将原本的零售企业数字化操作系统变成了一个数字化解决方案。物美超市、麦德龙或物美旗下其他超市里卖的货统统“上网”,能通过数据进行选品购买,也提供送货上门。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基于物美商业体系的盒马、淘鲜达或者京东到家。
这种到店+到家模式为物美带来了8000万App用户,这些用户的复购率约为63%,高于同年约40%的行业平均水平。同时,App月活跃用户约为1010万,产生的零售额占物美零售总额的7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联姻”物美之后,麦德龙的线上业务也进入井喷发展。全部97家门店均已上线多点智能购业务,其中26家门店已可提供到家业务,2021年4月,麦德龙将完成全国剩余71家门店的到家服务。截至今年2月底,麦德龙单月订单量较去年六月大涨近64倍,电子会员数增长54倍。
如果说物美和麦德龙的结合是张文中零售商超的规模扩张,多点则给资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2020年,全国社零消费额近40万亿,其中在网上成交的实物只有8.8万亿。这意味着,线上零售还有这30多万亿的巨大空间。这是多点和物美的机会,但它也将直面阿里、京东和美团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