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前国防部长谈中印战争:印军从未进入中国土地,只是拿回而已

正观历 2024-11-06 20:36:52

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在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战争停火,并决定9天之后退回到1959年实际控制线实控线20公里外。中国政府希望印军也能够遵照我方行动从该线后撤20公里。然而,印度政府却在这个敏感时刻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印度态度

11月21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称:

“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与其说让人松了一口气,不如说让人大吃一惊。”

令人不解的是,在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并向全世界发出声明后,印度新德里却十分沉默,好像不曾接收到关于这次声明的报告。

事后,印度外交部解释,由于印方通讯极度混乱,所以报纸的信息稍微延长了一些。对于这样的解释,却根本站不住脚。

印度官方收发和译电的时间耽搁了24小时之久,尼赫鲁更是采取了拖延战术。甚至发表了与之前“断然拒绝”态度大相径庭的表态。

面对难以挽回的军事败局,以及群情激昂的政治舆论,尼赫鲁采取了小心谨慎、字字斟酌的表态:

“我们的立场….仍然是….必须恢复1962年9月8日以前存在的位置。”

印度政府表示,他们必须得到中方政府进一步的说明,才能对中国停火建议进行充分考虑。否则,印军会认为这是对自己战败的最大耻辱。

事实上,彼时的处境对印度来说,进退两难。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斯竭力劝阻,担心一旦印方明确拒绝中国建议,印度处境将会变得更加糟糕。

而印度政府内部反对派议员却不赞同尼赫鲁的做法,他们认为,这都是中国设计好的“诡计”,要求政府不要理睬停火要求,并拒绝谈判。

至于国大党议员虽然说话比较克制,但是他们也认为应该拒绝中国的建议。

如此压力下,尼赫鲁政府于当晚宣布,已经收到中国声明的文本,他们将会让所有人拭目以待。

对尼赫鲁来说:接受中国停火建议,会被国内党派认为耻辱,无法向所有政客交待;不接受中国停火建议,印度的处境将会在全世界内难堪。由此,印度政府外交工作人员不停向中国发出疑问,就一些细节不停的纠缠。

在新德里同北京的外交交涉中,印方多次利用不理解的手法来拖延时间,要求中国使馆工作人员进一步澄清一些问题:

“实际控制线的确切意思是什么,9月8日以前的位置精确含义是什么……”

显然,印方是在有意为之。在之前北京发表的停火声明中,已经交待的非常清楚,从中可以找到精准答案。

但印方却认为北京方面故意混淆视听,表示,只有获得进一步说明,才会对“中国停火建议进行充分考虑”。

二、中方强硬态度

面对印方的无理纠缠,12月8日,中国政府干脆直面问题实质,连续向印方政府提出三个质疑:

“到底是否同意双方停火?愿意不愿意双方脱离接触?是否同意双方官员坐下来谈判?”

对于中方的三连问,印方无法继续绕圈子。根据当下处境,考虑国内外影响,尼赫鲁只能向他的同僚说道:

“印度同中国的斗争将继续下去,对中国建议必须予以拒绝,对中国警告可以置之不理。”

事实上,这是尼赫鲁为了安抚国内政客的说辞,对前线印军下达的命令却截然相反,要求“遵守停火、避免对中国军队进行任何挑衅,不准越过麦克马洪线前沿。”

这一消息还被尼赫鲁通过秘密通道,由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转达给了周总理。截至此时,尼赫鲁的前进政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在印度国内,一致报道称:边境战争是中国对印度的无端“入侵”。印度前国防部长克里希纳.梅农辩解称:

“印军从未进入中国领土,在我们看来那些有‘争议’的领土,是我们的领土,只是拿回而已。”

事实上,中印边境局势的紧张,正是因为这些“争议”领土的划定。虽然中国的军事行动胜利,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划定中印边界的基本目的。不过,至少保持边界不受干扰,防止印方蓄意挑衅和侵犯。

另外,对中方来说,单方面停火并撤退至1959年划定界限后,并非将主动权丢弃。在印度政府没有作出同意前,我军依然在西段牢牢占据有利局面,如果印方想要试图恢复前进政策,中国则保留还击的权利。

毛主席曾经讲过: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不使漏网…..”

面对印方蓄意挑衅,这场战争非打不可,而我们所面临的处境也只有奉陪到底。在开战之前,周总理多次照会印方,希望就两国边界问题进行相谈,不希望双方动武。

然而,尼赫鲁的态度是非打不可,没有丝毫反驳余地。彼时,中方的态度是暗示,彼此之间有商量余地,克节朗战役之后,中方再次劝告印方,希望消除边境冲突。印度始终拒绝这一要求。

直至中国军队大获全胜,印度前进政策失败,中国坚持的原则依然如此,不过,此次中国已经不是建议,而是必须采取行动。

“必须将军队撤退至实控线后20公里,并且警告印度,如果不采取相应行动,将后果严重。”

但印方却提出要求,他们认为中国必须先撤退至包围多拉哨所之前的位置,然后将所有军队后撤,而印方则重返之前推动前进政策的阵地。

对印方提出的要求,中方态度强硬,严厉要求印方顾忌双方之间的国际关系,以免再次发生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从作战时机,还是作战的实力,印方已经没有了明显优势、也丧失了在谈判中的主动权。

三、中印战争伤亡具体数字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共经历了两个阶段,双方之间伤亡比例各有不同。据统计,中国参战部队阵亡722人,伤697人,共计1419人,无一人被俘。

而据印方战后公布的数字,印军阵亡1383人、伤1696人,被俘3968人,共计7047人。不过,这些数字与中方统计却有些出入。根据中方公布的歼敌数字,共毙伤印军4885人,俘虏3968人,共计8853人。

事实上,印军伤亡远不止如此,在第二阶段的作战中,印军大批量的溃逃,中国军队并未进行射击,也没有进行抓俘,而是任由他们撤退,这些人中,大约有7000多名印军逃走,还有大量的失踪人口没有统计。

显然,中印之间战损的比例差距很大,由尼赫鲁挑起的这场战争,不仅以失败而告终,而且还失去了他们想要得到的一切。

战后,尼赫鲁政府面临国内政客的口诛笔伐,印度军队更是彻底甩锅,将失败的原因怪罪到尼赫鲁以及支持他的政客身上。

关于中印边界问题,虽然战争暂时停歇,但是却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印方的野心依然蠢蠢欲动,他们并未放弃对“争议”地区的侵占。

对中国来说,中印边界问题很难一劳永逸解决,但印度想要在边界搞事情,中国绝不会退让半分。

0 阅读:0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