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句话出自于1955年英雄纪念电影里的台词,喊出这句话的正是民族英雄董存瑞。
在隆化的解放战斗中,一座桥形碉堡阻挡了解放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危急时刻,董存瑞用手托着炸药包冲入桥下,他高举炸药包,拉燃引线,剧烈的爆炸声响起。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炸开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他牺牲时年仅19岁。
电影里,董存瑞在牺牲前喊的是“为了新中国,前进”,而在董存瑞的相关书籍当中却是“为了新中国,冲啊”,那么董存瑞牺牲前究竟喊的是什么呢?
其实,电影首映时,当年董存瑞的战友也被邀请到了现场观看。放映结束后,他们早已泪流满面,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被问到:“您当年听到董存瑞同志说出‘为了新中国,前进’时,您心中在想什么呢。”
只见战士们泪流满面的回答道:“董存瑞当时喊得并不是‘为了新中国,前进’。只有两个字。”
董存瑞的遗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老战士们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从小就有英雄梦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察哈尔省怀来县南山堡村,虽然生于乱世,家庭贫困,但是董存瑞的父母还是希望他能够学一些知识,将来可以大有作为。于是就省吃俭用凑了一些学费,送他去县城里的学堂读书。
当时全家有6个孩子需要照顾,学堂的开销又特别大,董存瑞只读了1年的书,便又回到农村当起了农民。
读过书的董存瑞在书里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从那时起,董存瑞心中就种下了一颗想要当英雄的种子。
回到农村的董存瑞还没有过上几年安稳日子,日本就发动了侵华战争,很快占领了华北。为了抵抗日军,在党的指挥下,华北平原上建立了很多的敌后根据地。1940年,董存瑞生活的南山堡也建立了根据地。
董存瑞渐渐的长大,看到这些侵略者肆意的屠杀百姓、抢夺粮食。满怀英雄梦的他加入了儿童团,因为念过书,做事也积极认真,很快就当上了儿童团长,配合小队做工作,有时还会跑跑腿,送鸡毛信。
有一次董存瑞在山上放牛,发现了受伤后躲在草垛里的区委书记王平,王平担心年幼的董存瑞因为自己受到伤害,告诉他:“日本军队正在搜捕我。”焦急的催董存瑞离开这里。
虽然董存瑞心里很害怕,但是他知道不能让王平被敌人抓住,就让王平藏在了牛背着的大筐子里,迅速离开。
自此,董存瑞被评为了“抗日小英雄”,王平也经常去董存瑞的家中,给他讲述八路军的英雄事迹。
1943年秋的一天,王平被叛徒出卖了行踪,当王平和县里的郭科长在村里接头的时候,被埋伏在村子里的敌人包围,在一番激战后,他们拉响了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
董存瑞得知王平牺牲的消息后瞬间呆愣在原地,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眼泪不争气的从眼眶流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加入八路军,为王平哥哥报仇。
因为那时候董存瑞年纪太小被多次拒之门外,一直到他16岁,才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了一名小战士。
1945年7月,16岁的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两个月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董存瑞也是完成了王平的心愿,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可是好景不长,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了,全国各地又陷入到了苦战当中。由于华北地区驻扎地分布混乱,战争刚一打响就混战在了一起。
4月初,董存瑞率领部队来到与故乡怀来县相邻的独石口地区。董存瑞奉命进攻,同国民党的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自古以来,独石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背靠太行山,易守难攻。当时敌军占据有利的地形优势,又有美国提供的先进武器,我军发起了数十次冲锋都未能将其拿下。
虽然我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无论困难多么大,只有将独石口拿下。我军才能打通山西和华北的联系,延安总部的解放军们才能通过这里,迅速赶往前线支援。
长时间的战斗,虽然没有迅速的占领独石口,但是敌人的数量已经所剩无几,士气也早已经大不如前。在发起最后一波冲锋时,董存瑞一马当先直接跃进了敌人的战壕!他冲向还在用机枪疯狂扫射的敌军,一番苦战之后,顺利的抢下了敌人的机枪。
敌人没有了机枪,我方战士们也是顺利的冲破了敌人的防线,取得了此次战斗的胜利。
董存瑞凭借他的英勇果断,从敌人手中缴获一把威力很大的机枪,因此还得了一等功,被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长安岭狙击战打响,当时他随队参加长安岭狙击战,由于是狙击任务,这次他们总共只有一个班的人员。
战斗还未开始董存瑞的班长就被敌军发现,不幸中弹牺牲,双方立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顶替上去的副班长也因为一时疏忽,受了重伤,再也无法使用狙击枪作战。
部队里的两位队长相继牺牲和重伤,狙击的任务就交在了董存瑞的手上。由于国共双方差距悬殊,我军的武器和装备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如果无法完成狙击任务,我军还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战场的状况超出了董存瑞的意料,可他也知道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于是挺身而出,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接过狙击枪,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在和敌人进行了一番斗智斗勇之后成功完成了狙击任务,记大功一件。
英勇就义,舍身炸碉堡1948年,我军转守为攻。同年5月,隆化战役再次爆发,我军准备发起最后总攻。
敌军在碉堡中对我军进行猛烈的扫射,我军的冲锋被敌人一次次的抵挡了下来。看着战士们纷纷倒下,董存瑞带领一部分战士们向敌军碉堡靠近。
他们把炸药放在合适的位置,随后马上撤离。“嘭”的一声,一个碉堡便沦为废墟,敌军的火力封锁线被破出一道口子。
当我方看到地方出现了一个火力缺口,又一次发起了冲锋。只是没想到,敌军在桥上还建了一座暗堡。
董存瑞来到连长面前,要求完成炸桥任务。他抱着炸药包和战友们向着碉堡前进,我军在后面开枪掩护,他们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快速奔跑。就在这个时候,他们被敌人发现了,子弹瞬间朝他们打来,董存瑞的的腿部被子弹击中。
董存瑞顾不上腿部的疼痛,争分夺秒地找适合放炸药包的位置。但是董存瑞很快发现这里没有适合地点。若没有支架,炸药包的威力会大大折损。
见董存瑞中弹受伤,连长打手势,让董存瑞先撤离,董存瑞忍着腿上的疼痛站起来然后高高地把炸药包举起,拉开了引线。
为了防止战友们受伤,董存瑞大喊一声:“卧倒!”便在一声巨响后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碉堡,年仅19岁的董存瑞被淹没在废墟之下。
他是一名年轻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热爱祖国,关心战友,即便他倒在了通往胜利的路上,人民也会永远记得,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打开了胜利的“大门”。
虽然董存瑞最后说的话和电影中不一样,但编剧之所以这样改动,则是借着人物行人的形象,来喊出全人民的希望!
他的事迹值得被世人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