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上班,孩子的安全感就少了?错,安全感不与陪伴时间成正比

墨仔妈妈育儿 2021-12-28 00:00:44

经常有妈妈对我说:我好羡慕你,可以全职陪伴孩子,我很焦虑,因为我产假马上要结束了,要去上班了,你说我一整个白天都不在孩子身边,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我不由得感慨万分,这个时代当妈妈可真不容易,妈妈全职吧,焦虑与社会脱轨,妈妈重返职场吧,又焦虑孩子会不会安全感缺失。

其实呢,妈妈对安全感的建立有误区,并不是每天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充足的。

陪伴的多少确实是会影响安全感建立,但却不是决定性的。

换句话说,全职妈妈的孩子,其安全感未必比职场妈妈的孩子的安全感充足。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安全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的心理需求,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儿童心理学》

能让妈妈们真实体验到的关于孩子的安全感的事情,就是在分离焦虑期的时候,我们出门的那一刻,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因为听过这样的令人揪心的哭声,又或者看到孩子在陌生环境里哭闹不止、焦虑不安,所以妈妈们格外重视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影响。

在心理学知识被大范围普及的今天,我们都知道安全感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安全感缺失”,追溯到童年时代是因为缺失母爱。

这就让很多妈妈们进退两难,既想陪伴孩子给足我们的爱,还得撑起家庭经济收入的半边天。

但只要妈妈们搞清楚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止和自己有关系,也不仅仅是陪伴时间的长短问题,心里的负担就不会那么重了。

安全感可以由多个带养人提供,孩子可以形成多重依恋

婴儿能对许多熟悉的人形成依恋,不仅妈妈,还有爸爸、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专业保育人员,形成多重依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我们都知道健康、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础。

但是母婴依恋关系的建立意义不是将孩子和妈妈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谁也不能插入进来,而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内在模式,以母婴依恋为基础,顺利的其他人也建立起依恋关系。

从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孩子安全感的获得可以由多个人提供:

1、第一阶段:前依恋阶段(0-6周)

孩子虽然能辨认妈妈的声音和气味,但是还没有依恋妈妈,如果哭闹的话,顶多是因为“自己的粮站”怎么没按时上岗,生存受到了威胁,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可以抱着他。

2、第二阶段:正在形成的依恋阶段(6周-8个月)

孩子开始对熟悉的养育者,而不是对陌生人做出反应,这个时候你依然会发现,孩子不会抗拒陌生人抱他,妈妈离开的时候,也不会强烈表示抗议(个体差异,有的孩子6个月就开始认生了,不让陌生人抱)

这个阶段,如果照顾孩子的不仅有妈妈,还有其他人,比如奶奶、姥姥等,如果还是奶粉喂养或者混合喂养,孩子会和多个人建立依恋关系,有可能是白天玩耍的时候想要老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要妈妈。

如果孩子晚上一直是和老人睡的,白天也多是老人带养,那孩子对老人的依恋可能是多于对妈妈的依恋的。

3、第三个阶段:明确的依恋阶段(6-8个月到18-2岁)

孩子对熟悉养育者的依恋已经非常明显了,分离焦虑期也到来了,这个时候陌生人要抱一抱,或者亲戚朋友要抱他,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会哭得很厉害。

也就是这个阶段,很多妈妈要重返职场了,所以孩子和妈妈都会在安全感上经历一个不小的波动。

但如果在上一个依恋阶段,家中有老人帮忙带养,并且带养质量很高,而并非妈妈一个人带养,孩子的分离焦虑的过渡会相对快一些,焦虑表现也会相对轻一些。

4、第四个阶段:双向关系的形成(18个月-2岁以后)

孩子能够理解妈妈的离开是暂时的,并能够预测妈妈的回来,孩子会使用依恋反应来达到目的,比如用哭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婴儿与某人的社会互动经历越多,他就越可能对此人产生依恋,因此,无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是何人,他或她都会成为孩子的主要依恋对象-----《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

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到一个结论:就是如果家中有带娃的得力助手,比如老人,这个老人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可靠的生存环境和情感回应、可以专心和孩子玩有趣的游戏、可以和孩子聊天交流等,妈妈就可以放心的回归职场了,大可不必担忧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孩子的安全感会不会缺失。

影响安全感建立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而非时间长短一条标准

对于安全感的建立,我们容易陷入到一个狭窄的定义里,就是把安全感的充足程度等同于陪伴时间的长短,妈妈陪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就越有安全感么?不一定。

我们试想两个场景:

场景1:全职妈妈,全天24小时陪伴孩子,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孩子想要妈妈陪玩,妈妈说你自己玩吧,我休息一会,或者是给孩子打开电视,让孩子看电视,如果孩子调皮捣蛋了,妈妈会非常暴躁生气,凶孩子。

场景2:职场妈妈,下午6点以后才能回家看到孩子,但是从6点到孩子睡觉前这段时间,妈妈全身心的陪孩子玩各种游戏、看书、抱抱亲亲,一天的思念都化作了温柔的话语,温暖的拥抱,对于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容忍度也很高,不会随意给孩子发脾气。

两个不同的场景,职场妈妈给与孩子的爱和安全感是高于全职妈妈的,和陪伴时间成了反比关系。

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影响安全感建立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

1、陪伴质量的高低比陪伴时间的长短更重要

对婴儿做出迅速、一致、恰当的反应,温柔细心地抱着他们---与依恋安全型有中度的相关,相形之下,不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一般跟孩子接触较少,笨拙地或敷衍了事地抱孩子,有时对孩子表现出生气、拒绝态度----《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孩子需要体会到的安全感是这样的:

我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当我饿了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人喂我吃的,保证我不会饿肚子。

我是被保护着的,我不会处在一个危险的生存环境里

我是被关注和接纳着的,不论我开心或者不开心,或者有各种需求的时候,我都能被及时回应,被接纳,从而感受到我自己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这些感觉的提供大多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妈妈对孩子的情绪、需求是非常敏感的,并且能够及时给与正面的回应,而不是无视孩子,这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和玩捉迷藏,妈妈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说好呀,我喜欢和你玩,然后陪孩子玩一会,孩子就能从这短短的五分钟里,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和陪伴。

所以,即便职场妈妈一整个白天都不在家,但是依然可以利用下班、休息日这些小段的时间,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陪伴,其效果不亚于整天陪伴孩子的全职妈妈,因为全职妈妈很容易产生养育倦怠。

2、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难易程度不同

由于依恋是母婴之间的关系,婴儿的特征自然会影响到依恋形成的难易,情绪易激怒,难教养的婴儿更可能形成不安全依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如果家中有难养型的孩子,高敏感的孩子,吃睡可能会很难伺候,还会哭闹频繁,妈妈一定是心力交瘁,焦虑不安。

在这种情绪下,对于孩子的回应可能就会下降,这种情况下,不论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都是不小的考验,面对这样的孩子,建立安全感需要更多的是耐心和技巧,也需要更多的陪伴时间。

但是,如果家中带养人和职场妈妈能够很好地配合起来,能够按照孩子的气质类型做出合理的调整,以符合孩子的需求,也是可以形成安全型依恋,建立安全感也是没问题的。

最后寄语:

养孩子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也不应该由妈妈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压力,尽管母婴依恋关系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只要妈妈在产假之前圆满的完成依恋工作,在下班以后、节假日提供高质量陪伴,家中还有可以给力的老人帮助,孩子的安全感一定是满满的。

职场妈妈没有必要羡慕全职妈妈可以每天陪伴孩子,同样,全职妈妈也不能认为只要自己陪伴的时间足够多,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就没任何问题。

抓住育儿关键点:陪伴质量高于陪伴时间。

0 阅读:46

墨仔妈妈育儿

简介:专注婴幼儿睡眠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