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教研岗位耕耘20载,命题于我而言,早已成为一种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人曾经最多一次期末命题18套,涉及不同版本教材,五年制、六年制、省编版、人教版、北师版、北京版……命题之路,满是艰辛与苦楚,个中滋味,唯有亲身经历过命题、投身于教研工作的人,方能深刻体会。
为了达成“多考想、少考算”的目标,翻阅海量资料,关注实事新闻,国家省级统计局,但凡与现实生活关联的资讯,都要搜寻无数遍。有时设计一道题,会耗费几个小时、数十个小时,二十年下来,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出题综合征,曾一度焦虑得无法自拔……
今日看到这套题,满心都是感同身受,更有诸多共鸣,我能理解并坚定地支持这位命题者。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切莫用道德绑架,也别拿条条框框美其名曰,尤其是那些依旧站在补课刷题、制造应试焦虑前沿的人和机构。
一张试卷引发的舆论风波
教育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深圳南山试卷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层层汹涌的舆论波涛,迅速登上热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份看似普通的试卷,一场常规的测试,缘何能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响?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当下教育领域错综复杂的矛盾与艰难前行的挣扎,是教育改革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期盼交织碰撞出的火花。
家长们为何对难题趋之若鹜
南山试卷一经公开,起初更多是相关利益者的抱怨,但也同时满足了一些家长的需求,一定有四年级家长跃跃欲试,会让自己的孩子体验这套充满挑战的试卷……这背后暴露出当下评价的高压对部分家庭和教师教育的误导,家长要“分”不要命,教师要成绩不要能力与健康。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部分家长与老师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认为高分是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他们对难题的追捧,部分源于对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盲目跟从,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面对南山试卷这样的充满挑战试题时,不是反思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而是急于让孩子去适应、去攻克,希望借此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却可能忽略了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长远发展。
理想教育与现实困境的激烈碰撞
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当下的教育现状,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南山试卷题目触动了应试者的痛点,设计突破传统观念。都明白教育价值共识的美好理念,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为何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让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呢?答案或许就隐藏在“真教育”的艰难探索之中。真正的教育实践困难重重,想要实现真教育的目标更是充满挑战,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虽有灯塔指引方向,但暗礁、巨浪却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会偏离航道。
试卷命题背后的深意与传统阻力的顽强阻挠
要想突破当前教育的困境,就必须追根溯源。试卷命题绝非简单随意的行为,它承载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宏观规划和殷切期望,肩负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力量的重任。通过精心设计的题目,旨在全面挖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注重的是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就像在为孩子们搭建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让他们在桥上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非只是机械地背诵桥上的砖石。
那么,那些对南山试卷议论纷纷、甚至提出批评的都是哪些人呢?正是部分教师和家长。他们深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禁锢,眼中只盯着成绩,将教育简化为追求分数的过程,就像被囚禁在狭小牢笼中的鸟儿,早已忘记了外面广阔的天空。在不经意间,他们站到了教育改革的对立面,试图把教育拉回到机械刷题、死记硬背的老路,成为教育创新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就像在新芽破土而出时,无情地用巨石将其压住,让其无法茁壮成长。
不要指责南山区,不要指责命题者!
在教师群体中,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人数目前仍占少数。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本应随着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而加速,然而现实情况是,年轻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亟需提升。在教育多元化发展以及复杂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许多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这些要求往往与学生的成绩紧密挂钩,仿佛成绩就是衡量他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应对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迫切需求,家长的期望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不少教师无奈之下仍然进行着简单的应试教育,就像在泥沼中挣扎,越挣扎陷得越深。
更有甚者,在一些地区,所谓的绿标基线测试本应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科学评测,却成为了区域排名与竞争的砝码。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让评测完全背离了初衷,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就像将清澈的溪流引入了污浊的池塘,让其失去了原本的纯净。教师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难真正践行教育改革的理念,只能随波逐流,继续走传统应试教育的老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改革路上,那些坚定的支持者熠熠生辉
尽管教育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但我们必须坚守公平正义,明白教育公平和创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变革去践行的使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有一群心怀教育理想的有志之士,他们始终如一地支持和推动着教育改革,为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呐喊助威,就像在黑暗中高举火把的勇士,用微弱却坚定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笔者从事数学教研工作20年,又在一线教学与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十余年,深知命题者为了设计出一份既符合教育发展方向又能考查学生能力的试卷所付出的心血。那是一次次的推敲、一次次的打磨,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回顾史宁中教授在第八轮课改时提出的评价应多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少聚焦机械运算的观点,至今已过去24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众多研究者前赴后继,努力探索,就像在茫茫黑夜中寻找黎明的曙光,虽艰难却从未放弃。如今南山试卷引发的广泛热议,恰恰证明了我们的教育探索已经触动了传统利益格局,这是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预示着变革的浪潮即将到来。
在反思中探寻教育的未来方向
从认知的层面深入到情感的领域,我们会发现意义与情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当我们对生活、对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时,内心的情感也会随之起伏,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感慨万千。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挖掘教育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就像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属于我们的那颗星,让它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题注:价值的多元,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站在国家层面,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栋梁之才、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需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教育;站在个人层面,我们应关注自身成长与潜能挖掘,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升华;站在家庭层面,家长要平衡孩子学业与身心健康,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站在教育机构层面,要秉持教育初心,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成长。在多元价值的交织下,我们不能迷失自我,而应坚守教育本质,协同各方力量,推动教育改革稳步前行,让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希望、成就未来的明灯。






文章来源 | 教育思想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