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年高考的时候,都要引起一波读书有没有用的议论。大学毕业工作难找,已经成了常态。
“学历比不过出身”成了不努力读书的理由,某小说APP里的爆款,几乎都是对世家豪门的称颂,躺平族一面在虚拟中,艳羡豪门生活和霸道总裁的威风,一面在网上吐槽成功二代们霸占了机会。
二代们也有话说:“几代人的努力,凭啥输给你的十年寒窗”?也是,谁手上有资源,不用在后代身上。吐槽的人,很多并不觉得二代有什么不对,恨只恨自己没有成为二代。
问题是如果十年寒窗不能有改变,那出路又在哪儿呢?读书改变命运真的已经比段子还好笑了吗?
分层的刺激
前一阵,天津一个老师在班上训话的音频放到网上,很快登上了热搜。这个老师是出身控,自己没有进入上层,对上层还膜拜到跪舔,一般家庭的学生在她眼里,就是天生的废柴。
“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要么家长是当官的,要不就是家里的条件特别好,你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
别怪我瞧不起你,某某的妈妈一年挣的钱,比你妈妈五十年挣的多。你们的素质能一样吗,你反思一下你们家长有多少素质。”
学校老师都敢公开捧富踩穷了,几代人努力打造的优势,辗轧十年寒窗,不得不说话虽刺耳,但很真实。
父母没地位,收入不亮眼,老师都要羞辱你,你还怎么十年寒窗,人家教都懒得教。
这样的老师要是很多,音频就不会上热搜,成绩好的学生,始终还是大多数老师的心头好。那个发飙的老师说教育不是为了公平,是为了分层,就算她说得对,分层也不是按出身来分,还是按成绩在分。
那些二代家里资源雄厚,总能一路读好学校,成绩不好也能花钱上所名牌大学。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高学历就是一种华丽包装,和名牌服装没多大区别,没有十年寒窗改变命运的功能。
这也用不着怼,人家自己的钱,爱怎么就怎么,钱是自己的挣的,那时别人应得的。纠结自己的出身和别人的出身,还不如想想自己的出路。
学历没有用,没有学历更没有用,大学毕业月薪就上万的机会还是不少,只要能考上牌子够硬的大学。
城里的学区房出身低微挤不进去怎么办,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占了资源,你就只有比别人家孩子更努力去拼。出身改不了,除非你被哪个富豪收养,就像小说的桥段一样。
或者觉得考不上好大学,就去精专一门技能,考个有好专业的大专,甚至职高也可以,先打个底子入行,再去修炼成大神。
考进名校的是少数,成大师级工匠的是少数,出身优越的也是少数。都成了赢家其实就没有赢家,拉平不要赢家感觉压力小了,又会普遍躺平搞得到处都没有饭吃。
赢了还要拉仇恨
搞不懂赢家喷十年寒窗有几个意思,或者是十年寒窗先把赢家当成了槽点,赢家才要十年寒窗们接受现实。
如果赢家贪得无厌,把抢占资源,封人出路当成理所当然,那变成输家的日子就不远了。晋朝的士族长期霸占资源,结果遭到皇权和寒门的上下夹击,晋朝灭亡前已经开始衰败。
任何政权都需要活水,更何况是当今的我国,懂得见好就收多赢几代,不懂总会有帮你收的时候。
觉得学历比不上出身的人,无非是因为拿到硬核的学历,难度系数太大。这个时代,没有学历基本上出身也凉了,学历又怎么比不上出身了。
觉得出身决定一切,父母又不给力,那还不是只有自己挣出身。别人靠出身很有,你去赞去怼你还是没有。人家都很有了,你还把精力花在人家身上,你也太大手大脚了。
结语
说来说去,都是比较惹的祸。又不是活不下去,受伤的感觉还不是因为有人过得太好、太轻松。“凭啥输给十年寒窗”,说得无脑;家世好是“几代人努力”倒是真话。
一代多半都吃过大苦,只不过那个时候成功率要高一些,多数人都还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想拼出个一代难度比以前大是事实,拿到高学历的机会比以前多也是事实,十年寒窗还是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