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兴衰记

晓张说 2024-11-03 18:03:22

1865年,即将去见上帝的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留下一段遗言: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为我们种茶。

彼时英国举目四望,独孤求败,没有人会怀疑大英的霸权会将千秋万代传承下去,然而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此时大英帝国,谁也不会想到,仅仅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当年那座高不可攀的山巅之城就轰然倒塌了,那英国从巅峰到陨落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英国,孤悬于欧洲大陆的西北,跟欧洲的陆地联系被一条几十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隔断,自古以来就是欧亚文明的边缘地带,按理说这种地方不该崛起一个世界强国。

但自从大航海以后,世界的规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原来作为欧洲贸易中心的地中海开始衰落,贸易航线开始往大西洋地区转移。

英国得天时地利,敏锐的把握住了时代的风口,加入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之中。

大航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白银时代、商业时代和工业时代。

白银时代,西班牙跟葡萄牙靠着先发优势,占据了南美白银产地,称霸一时。可西班牙跟葡萄牙不知道的是,货币只是财富的符号,而非财富本身,他们把这些财富都用来跟英国和明朝购买商品,催生了他们的资本主义萌芽,而自己却一无所得,通过殖民掠夺获取的巨大财富很快又流入其他国家,最后被时代抛弃。

西班牙陨落后,以金融和航海著称的荷兰后来居上,被称为世界马车夫。荷兰人靠着海外贸易赚得盆满钵满,世界进入商业时代。

而荷兰要进入大西洋,就不可避免要经过英国。英国通过发动四次英荷战争,最终夺取了荷兰的海上霸权,史称英荷禅让。

英国接过荷兰霸权后,又面临欧陆第一陆军强国法国的威胁。五次反法同盟中,英国锲而不舍,最终用金钱外交,困死了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独霸世界。

随后,沙皇俄国又冒头挑战英国,英国从多瑙河到海参崴围追堵截,构筑了一条长达万里封的锁防线,最终将沙皇俄国的国运彻底堵死。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大功告成时,举目四望,早已天下无敌。

《对决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役》, 1796年由鲁斯伯格绘制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足足在世界的巅峰傲然独立了74年。那时候英国皇家海军总吨位高达惊人的271.4万吨。要知道当时排第二的德国和第三美国海军加起来都没有它多。

此外英国手上还掌握33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领土和占据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以及世界三分之一的工业产能。米字旗插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只要太阳普照的地方,就有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所以帕麦斯顿才能自豪的对全世界说出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英国依靠海量的殖民地孕育出工业革命的果实,自然也逃不掉对殖民地的依赖。

取得霸权之后,英国并没有进一步推动并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反而沉浸在殖民地带来的廉价资源和低价倾销市场中不可自拔。就好比封建社会晚期的地主,单纯靠着收租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当然没有动力区思考技术升级。

没有殖民地可供剥削的美国和德国则不得不穷则思变。他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面费尽心思,最终成功点爆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弯道超车。

时间来到19世纪末期,德国工业产能已经超越英国,而美国在甲午战争爆发那年便已经在GDP上反超了英国。

面对世界的变化,英国人却沉浸在一强独霸的幻梦中不肯醒来。

国虽大,好战必亡。

英国非但没有正视美德两国的崛起,还在19世纪末期卷入了一场让帝国元气大伤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布尔战争,发生地点南非。

南非本来是荷兰人的殖民地,1795年荷兰霸权陨落后,南非开普敦作为交易筹码,被荷兰人交给英国人。

原先荷兰留在这里的白人殖民者布尔人不愿意接受失败,跟英国斗争了半个世纪,但胳膊最终熬不过大腿。19世纪50年代,布尔人被迫北迁到南非北边的奥兰治河和瓦尔河流域定居,并在这里建立了两个共和国及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共和国。

有意思的是,这个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官方正式名称,就叫南非共和国,和今天的南非国名无异。

19世纪70年代,奥兰治共和国发现了大型钻石矿,于是英国人就像闻见血腥的鲨鱼一般循声而来,双方话不投机半句多,爆发了第一次布尔战争。此战英国损伤惨重,黯然收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84年,德兰士瓦共和国又发现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金矿兰德金矿。

兰德金矿的储量超过人类已知金矿总和!

靠着这座金矿,德兰士瓦共和国一夜暴富,在金矿附近建立了约翰内斯堡,也就是今天南非的第二大城市。

英国人当时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度。对此馋的不行,但由于第一次布尔战争的教训,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1895年,英国换了一个殖民大臣张伯伦,注意哈,这位就是二战前搞绥靖政策的那位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父亲。

在张伯伦的默许下,一个叫詹森的黄金商人带着500名南非矿业公司的警察和几条机关枪发动远征,想要颠覆德兰士瓦共和国,结果被团灭。

双方围绕詹森事件来回扯皮了三年,甚至远在欧洲的德皇威廉二世都来凑了一把热闹。威廉二世写信给德瓦士兰共和国总统,表示老铁干的真溜,我在遥远的欧洲为你们打call。

英国人一看心里更慌了,敢情这是德国要染指非洲殖民地的前奏啊,于是决定以战争手段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中布尔人利用山地地形跟英国人打起了游击战,让英国陷入了游击战泥潭。

德国、法国、美国、荷兰、俄国看到老霸主被套住了,各种军火援助不要钱似的往布尔人身上砸,得到外援的布尔人这下子更硬气了,逼得英国人不得不祭出臭名昭著的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

没错,集中营就是从这个时候发明出来的。后面的希特勒跟英国人比起来,充其量只是个山寨。

这场战争从1899年一直打到1902年,将英国拖的元气大伤,英国前后付出战死7,000人,病死17,000人,失踪934人,受伤22,828人、以及高达2.2亿英镑的军费开支。

这是什么概念?大家要知道,同一时间的八国联军战争中,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也只是赔各国4.5亿两白银,英国也只是分到了5062万两白银(加上后期利息是1.02亿两),甚至不如在布尔战争中的军费开支的一半。

英国人这回可真是元气大伤,以至于一向秉持光荣孤立的英国政府在战后再也没法光荣孤立,竟然在战争结束的1902年破天荒的跟日本结成了英日同盟。

另外,这场战争中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当时有一个叫甘地的印度人正在南非给英国人搞后勤,亲眼目睹了宗主国的“英姿”,回去以后就开始动起脑筋搞独立了。

然而, 再怎么计算,英国也只是损失了两万多活力四射的士兵,以及2.2亿英镑,只要时间允许,大英帝国完全可以从殖民地获得人员和资金损失。

只是,紧接着欧洲那边还有一场真正的灭顶之灾在等着大英帝国。

日本人所绘日军和英军在北京城和清军、义和团激战图

过去几百年,英国人一直都不遗余力的在欧洲大陆玩打地鼠游戏(离岸均衡优势),谁强就打谁,谁弱就扶持谁。

第二次工业的爆发完全打乱了英国人的布局,在这次以电器革命为核心的技术变革中,德国后来居上,一枝独秀,甚至其工业产值还反超了英国,这本该引起英国的警惕。不过在俾斯麦执政期间,为了防止引来英国人的忌惮,一直都在韬光养晦,尽力不去触碰英国人的软肋、殖民地和海军,而是竭尽所能去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做法让德国成功在英国眼皮子底下实现了大国崛起。

(是不是很眼熟?韬光养晦装孙子可不是种花家的独门绝技)

时间来到1890年时,俾斯麦的伯乐威廉一世去世,上位的是老领导的孙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才大志疏,不愿意苦哈哈的去点科技术,居然也想像英国人那样躺在殖民地上吸血,为此他公开喊出了那句话:

“把火药备好,把军刀磨亮,去争夺阳光下的地盘!”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德国的海军部长为了迎合领导的雄心壮志,也公开呼吁要把德国海军扩张到英国人的三分之二,你这不是在挖英国人的祖坟吗?德国人这么搞的后果就是英德关系全面恶化,双方在战争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双方多年积累的矛盾彻底爆发,把欧洲乃至于全世界都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之中。

1914年一辆运载德军士兵前往前线的火车,其上写着“巴黎之旅”“在林荫大道相见”

前面说过,布尔战争打了四年,英国人前后花费只不过是2.2亿英镑而已,战前的1913年也只有6.7亿英镑,可一战的花费却是每年20亿英镑,后期甚至一度高达25亿英镑。

战前英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战后居然倒欠美国8.5亿英镑!

一战后,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眼见大英霸权就要就此易手了,可姜终究还是老的辣。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意气风发,带着他的“十四点原则”准备亲手卖给欧洲人,英法两国虽然濒临破产,但在面对美国时,居然联手搞殖民地贸易保护,将美元拒绝在世界市场之外,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空手而归,美国第一次染指霸权宣告失败。

当然作为补充,在随后的华盛顿会议中,美国成功压制英国,遏制日本,取得了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优势,并且“让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美国人吃一堑长一智,他们知道英法这两个老家伙之所以死而不亡,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有殖民地可供回血。要想彻底颠覆英国霸权,就要肢解英国的殖民地体系。

一战后,英国人和法国人往死里压榨德国人,试图通过战争赔款从德国那里得到补偿。但战争打下来,德国早就已经是一穷二白,但凡还有一丢丢的还手之力,人家又岂会那么痛快就投降。被压榨的苦不堪言的德国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样,只需一颗火星子就能把英法炸的粉身碎骨,而美国人就是那颗火星。

德国虽然战败,但是工业体系仍然得到保留,只要有外部资金输入,马上就能满血复活。于是美国人很贴心的送上了道威斯计划,帮德国回血。这个道威斯计划本质上就是马歇尔计划1.0版,在它的输血下,德国短短十年就回到了战前巅峰。

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扶持,就算后来的希特勒说的天花乱坠都是白搭。

果不其然,德国这颗棋子没有让美国失望,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下来,希特勒真就将本就奄奄一息的英法一波全部带走,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则借助租借法案浑水摸鱼,趁机以白菜价收割了英国在美洲的所有军事基地,成为最大赢家。

但是德国再怎么闹,充其量也是重创英法的本土而已,那些海外殖民地希特勒可是鞭长莫及。

为了摧毁英法在东方的殖民地,美国人又扶持了另一个国家日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美国人才是最大的幕后黑手和催化剂。

在珍珠港事变之前,日本战争所需的石油、钢铁、橡胶全都是美国人给他提供,否则就凭那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他能打那么多年?

日本的战争规模越大对美国的依赖就会越大,等他把杠杆拉满之后,美国就突然撤资,让日本爆雷。这时候日本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把吞下去的土地全都吐出来交给美国人。第二就是把矛头对准英法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从那里掠夺战争资源做以战养战。

最终日本人选择了第二条道路,成功摧毁了英法在东方的殖民地体系。战后,美国又踩着日本的尸体,把这些地方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中的日本相对于美国而言,更像是一把锋利的犁刀,将整个东亚的秩序重新清理一遍,然后再由美国人接手。

在珍珠港被日军飞机空袭击中的亚利桑那号战舰(BB-39)正在倾覆和燃烧

仅此似乎还不够,毕竟英国的殖民地实在太大了,除了东亚,还有中东、非洲。尤其是那颗皇冠上的明珠,印度没有解决呢,这该怎么办呢?

中东和非洲的殖民体系,战后在新晋霸主苏联和美国的联合肢解下,开始了原始而群起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最典型的就是巴以分治决议,逼迫武功尽废的英国不得不从殖民地撤离。

至于印度方向,前面说过,甘地自从布尔战争回国后,就一直不遗余力的在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对英国人造不成直接伤害,但是这个统治成本那是真的高,1947年英国人再也扛不住了,宣布允许印度独立建国,至此英国人成为了二战的最大输家。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国包括老霸主法国的最后倔强,两个迟暮的老霸不甘心就此谢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不过昙花一现,很快被美苏强行喝退。

说来也搞笑,美苏冷战此时已经开干了十年,但是在对于英法老牌殖民体系的问题上,立场却是出奇一致。

六七十年代,我们前边说的亚非拉殖民地独立浪潮来临,从大英帝国的治下,一口气独立出来十几个国家,至此,长达400多年的大英帝国到此也完全解体,并且一去不复返。日不落帝国也就此终结

2 阅读:336

评论列表

孔子曰

孔子曰

4
2024-11-06 08:36

小英国小岛国

用户17xxx80

用户17xxx80

3
2024-12-20 21:28

不管怎样英国没败过,殖民地是主动放的肯定有条件的,现在还有16个殖民国呢,还有美国主体是英国移民,两国关系特殊军事同活动,还有当霸主几百年各种资源,说真的除了法还没国家敢和英国开战

本座法号一纵欲禅师

本座法号一纵欲禅师

2
2024-11-30 20:52

大淫帝国

晓张说

晓张说

资深历史人,定期分享历史知识,复盘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