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4日,一年一度的华为HDC(开发者大会)照例在松山湖召开。很遗憾,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我在临出发之前三小时取消了行程,进而让我自2019年以来首次没能去到这一盛会的现场,错失与很多熟悉的华为小伙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好,通过网络,我依旧看到了华为鸿蒙系统从发布以来的茁壮成长,同时,这也是三年以来气氛相对较为轻松自信的大会。是的,进入3.0版本的鸿蒙系统正在开启自己的黄金时代……
完全自主的鸿蒙

作为一场时间超过3小时、面向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技术会议,每一届的HDC都是干货满满,但HDC 2022让我感觉到极度兴奋的内容却是在最后一个章节,即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演讲。在这个环节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信息:第一,HarmonyOS从2019年发布时的492万行自研代码量和3473个API,历经三年发展,已演进到了2396万行自研代码量和16000多个API。这组数字表明,HarmonyOS自研代码的代替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HarmonyOS中属于华为自研代码已经增长了近5倍。这也回答了很多人很长时间里的疑问:“HarmonyOS到底是不是套壳安卓?”要知道,在安卓超1亿行代码的系统中,其中有2000多万行为内核代码,我相信替代进程还会继续推进。

如果有些人对这个变化还不服气的话,那么随后龚总宣布的全套鸿蒙开发套件更是体现了这个操作系统的自主性——这是第二个核心信息。特别是全新发布的“ArkTS(方舟TS编程语言)”,其与ArkUI、ArkCompiler(方舟编译器)、HarmonyOS Design等工具一起,构成了鸿蒙应用开发从设计、开发语言、开发框架再到编译运行一条的底层工具。更重要的是,从这一系列工具的完全发布,我们甚至可以一窥华为未来整件硬件发展的思路。

比如HarmonyOS Design中就直接包含了动态响应式布局和首创的自适应UI引擎,而自适应UI排版布局的功能,是伴随Mate Xs 2折叠大屏手机一起发布的。这不但可以让应用开发者通过这套工具开发出的应用天生就拥有适配折叠屏手机、大屏等设备的能力,更顺应了折叠屏手机这一未来潮流,让应用体验流转更加顺畅。

再比如可将应用开发代码量降低30%的ArkTS语言,以它编写的应用再配合方舟编译器提升应用启动性能、ArkUI提升应用界面加载性能,能在低配置机型(8核1.8GHz+4GB)上实现启动速度提升30%,界面滑动加载速度提升45%的效果。如此程度的系统减负效果对于华为体系硬件未来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充满想象的事情,这意味着就算是未来搭载HarmonyOS的硬件配置不甚出色,它依旧能拥有比肩主流产品的体验,即对芯片的性能要求有明显降低。

看到这里,个人认为关于HarmonyOS到底“姓什么”的争论基本是可以结束了。基于AOSP与自研代码,华为已经是把这个开放系统的底层和生态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上。从本次大会上公布的成绩来看,对比HDC 2021上宣布的数据,当前搭载HarmonyOS的设备数量已经超过3.2亿,增幅高达113%;HarmonyOS Connect(鸿蒙智联)生态下的设备数量超过2.5亿,增幅为212%。在鸿蒙生态圈中,已经集聚了超过200万开发者、2200多家鸿蒙智联合作伙伴。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除了HarmonyOS这个OpenHarmony生态下最大的发行版之外,开源鸿蒙已经衍生出了76个开发板、多达23个软件发行版、支持79款商用设备,涵盖银行金融、数字教育、医疗、工业制造、光伏能源、交通、政府等多个领域;在开源社区Gitee的指数排名第一,贡献代码人数超过5000人——已经成为贡献人数最多的开源系统,远超安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开源鸿蒙的潜力并加入其中。

这一系列的信息和数据的公布,也形成了我对本届大会的第一印象:不再是之前的紧张、匆忙、悲壮,体现出来的是轻松与自信满满。如果说起初‘“早产”的HarmonyOS仅是替代品的身份,那么经过3年多时间的一路狂奔,现在的HarmonyOS与OpenHarmony生态已显羽翼丰满,成为国内两大自主应用生态中最具活力的一支(另一支为快应用)。除了软件生态本身的,我觉得这个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更离不开承载它的硬件产品,通过短短几年时间五大智慧场景产品战略的迭代,HarmonyOS不仅获得了庞大的用户群体,更拥有了展示自身能力的广阔平台。
六大能力造就核心体验

记得HarmonyOS刚刚发布的时候,其分布式能力、软总线、超级终端这一系列理念,就如其内核到底是什么一样,也是广受质疑。这倒也不奇怪,刚刚推出的时候,连续两届HDC上它都只是做了简单的Demo而已。但现在呢?HarmonyOS 2/3两个版本之下的华为设备,用过的人可能都会对这套概念带来的综合体验给出“真香”的评价吧。

比如软Modem功能,不需要手动连接,设备会自动判断需求连接手机作为热点;比如HarmonyOS 3推出的超级中转站功能,用起来有多顺手真是谁用谁知道,作为Mac/PC长期双持用户来说,这个功能比苹果真是好多了;还有蓝牙耳机在不同设备的音频流之间自由切换,这对于我这种手机、笔记本、平板一堆的人更是方便,特别是开网络会议时来电那叫一个爽……

HarmonyOS的第二个核心能力是原子化服务。App时代已经过去这是公认的事实,为数众多的服务供应商们都在寻求新的用户触达入口,特别是在与微信、支付宝这类体量巨大的平台级超级应用接入时,服务商们似乎更喜欢原子化服务这种能保证自主权益的平台——这也是众多手机厂商均认可的新机会。

在HarmonyOS体系环境下开发的应用天生就拥有灵活拆分服务的能力,比如大会上的新浪微博应用,就可以通过一次开发,将应用内的内容服务模块分为超过25个鸿蒙服务卡片,从而更贴近用户触达应用的习惯,实现更高的活性。但我觉得这对消费者更大的价值是简化操作,比如在家控制空调或风扇的电源,无非就是找到卡片点击一下就行,又何必去打开App呢?在这样的前提下,HarmonyOS桌面卡片堆叠真是方便极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HDC上,华为再次扩展了原子化服务的范围,正式将全屋智能+鸿蒙智联的组合也纳入到了这个板块之中。的确,就算是被冠以“智能”二字,大部分家电的功能和操作相对也是比较简单的,就像前边提到的控制电源那样,它们对于HarmonyOS系统底层能力的需求也很有限,因此微内核积木式的功能取舍与一触即达的原子化服务显然更适合它们。而且就我的使用经历来看,很多传统家电厂商的弱项也恰恰在此,比如连接能力的调校、应用的人性化等,接入鸿蒙智联体系必将大大简化其在这方面“事倍功半”的局面,同时也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华为是最早将AI能力纳入手机应用体系中的厂商,“言必称AI”一度成为那段时光的总结。在本次HDC上,AI能力在HarmonyOS上又有了更加与众不同的应用,“WebBrain”检索生成模型的推出引得现场一片叫好,它以在网页搜索中更准确命中用户需要的目标,也能在阅读时实现内容检索、人物关系解构等,更有利于信息的把握。AI能力还被应用到运动健康当中,由于之前我已经有过单独的文章做了详细的解读,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伴随AI能力的加入和提升,感觉血糖检测这个非常多人关注的功能可能很快出现在华为运动健康产品中,相信届时会像华为WATCH D血压手表一样,再次引起相当高的关注度。

除了前边这些我们熟悉的能力,以及隐私安全这些保留项目之外,地图、音视频能力则是出现在本次HDC上的新版块。作为资质齐全的地图服务提供商,我认为华为加入到这个领域中也会带来很多充满想象力的事情,因此打算用单独的文章来好好解读一下。

音视频能力被如此强调则又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妨看看华为现在五大应用场景的产品,手机、耳机、智能音箱、智慧屏、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它们无一不是与音频或音视频强相关的,这些产品与华为音乐、华为视频这些服务结合起来,再加上华为在HDR Vivid/Audio Vivid自主音视频标准推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切之于内容提供商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平台,自然也是变现的好工具。华为唱片、华为影业?不是没有可能哦!

在这个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世界,依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留在自己的生态当中呢?我认为优秀的闭环体验更重要,其优先级甚至比硬件本身还要更高,这理应也是华为在前两年最困难的时候,依旧能依靠手机之外的各种新品稳住消费者的根本,也是Mate 50系列回归之后大受欢迎的原因——极致的体验需要出色的硬件,但更离不开出色的软件和操作系统。
写在最后
“鸿蒙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2019年华为亮出这句话时,和者寥寥。三年时间过去,我们发现华为做到了,他们真的用这一个系统将各种智能硬件串了起来,小到手表,大到智能网联汽车,用户的数据、合作伙伴的服务都在以这个系统为底座的生态中自由畅快地流转着,这个体验真是太棒了。在解决了硬件供应链的关键问题之后,一个由鸿蒙生态构建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