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一场终点未知的浪漫实验

冷眼看电视 2021-09-10 20:38:30

2019年《仅三天可见》第一季刚推出时,凭借着新颖的形式和姜思达的灵气迅速获得了很高的人气。姜思达作为极具个人风格的话语表达者和嘉宾相处三天,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交实验。

时隔两年,腾讯新闻出品的《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于7月28日正式回归,目前已经播出四期。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实验季的模式相较于第一季发生了巨大的改动,节目不再通过姜思达一人的固定视角去了解不同的嘉宾,每期节目由两位嘉宾进行三天的密集接触,建立一段不同寻常的社交关系。

在三天的相处中,前两天嘉宾会进入彼此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第三天会进行一次深入的聊天。

第一季足够惊艳的情况下,《仅三天可见》第二季的全新改版其实是非常有勇气也非常冒险的尝试。可以看出实验特别季在强化社交实验感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那么所谓社交实验的本质又是什么?《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用非常精致的内容给出了答案。

对“社交中的真实”的探讨

作为一档嘉宾表现决定节目质量的节目,《仅三天可见》实验季在挑选嘉宾方面是非常谨慎的。首先每组嘉宾对彼此都有真实的好奇和想要相处的动机。

以白敬亭为例,他其实有意愿和陌生人一起录制,但他并不是很自来熟的人,可能三天过去也说不出任何想说的话,再加上他自己是有导演梦的,所以他希望和吕行导演共同录制。

而吕行作为曾经和白敬亭合作过的导演,对白敬亭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希望认识到他演员以外的更多面。这样一来双向的好奇就搭建完成了。

最终这期节目的呈现效果也确实很好,在这种真实的对彼此的好奇的驱动之下,吕行激发了白敬亭的表达欲望。如果没有吕行的加盟,白敬亭和父母聊起小时候的往事,以及他坦诚表示娶妻生子在人生计划之内等等一系列的内容可能都不会存在。

节目组和嘉宾之间也进行了许多有关真实的讨论。在三天社交实验结束后,节目组会问毛不易:“你觉得三天以来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彼此吗?”毛不易笑答:“部分真实。”

刘擎在观察陶虹做妆发时感受到了无话可说的尴尬,也开始思考两个人在这种社交实验中时刻处于被观察的状态之中,会如何表现。而这正是双向观察所存在的弊端——嘉宾无法明确自己在节目中的定位。正如陶虹所说,所有的嘉宾在成为观察者的同时也处于被对方观察的状态。

《仅三天可见》第一季中其实是一种针对姜思达个人的社交实验,他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提下对嘉宾进行观察和对话,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完善自我观点的过程。同时姜思达单方面的表达意愿完成了这档节目对真实性的诉求。

至于受访者是否展现了真实的自己,对节目真实性的影响其实并不是特别大。以于正和姜思达的相处来举例,于正在节目中的表现未必不是一种表演,但姜思达录制过程中展现出的厌恶、挣扎甚至想要停止录制的情绪是非常真实的,哪怕这种情绪是有保留的,通过姜思达自己的阐述也可以自洽。

《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取消固定视角后,节目中就不再存在类似姜思达的“绝对真实”的角色,真实性完全取决于嘉宾的保留程度。

但这种不确定性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仅三天可见》这场社交实验是失败的,它反而通过多样化的样本完成了对“社交中的真实”的多维度探讨。并且许多碎片化的相处细节的呈现也在帮助观众搭建起一个无限趋近于真实的嘉宾形象。

比如《奇遇人生》中的阿雅是知性优雅的,但优雅如她也会迷上霸总小说。

比如毛不易和陈飞宇见面时非常拘谨,甚至要坐在离陈飞宇较远的座位,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时会不知所措地看向镜头。

有关细节的呈现,《仅三天可见》制片人陈席一表示:“相处一定是大量细节堆积而成的。我们在日常相处中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不经意的一句话,你对一个人就会有一个评价。所以我们觉得细节是能让人物更饱满的。”

白敬亭在节目中表示,作为艺人有时候会下意识假设自己一直在一个充满摄像机的世界里,即便没有也很难放下防备。但其实对于公众来说,社交中他人的注视和观察就是类摄像机的存在,那么日常社交中的真实又是否存在?这是《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为观众留下的思考题。

一档需要观众独立思考的节目

《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其实为观众划定了一个相对高的门槛。节目展开了对真实的探讨,但不提供结果;进行了一场社交实验,但这场社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节目中并没有说明。就连陈飞宇在实验结束时也忍不住问到:“这个特别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观看《仅三天可见》第一季对于观众来说是相对轻松的,只需要接收并消化姜思达持续性的观点输出。

但节目形式发生改变后,这场社交实验的底层逻辑也发生了改变——观众不再跟随一个固定的主观视角去探索嘉宾,而是作为独立的第三视角观察两位嘉宾的社交状态。

取消固定视角后,《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成为了一档呈现效果会随着嘉宾气质发生改变的节目,节目中不再有姜思达这样的固定角色进行观点的整合和表达,这意味着观众需要在观看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甚至参与《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对嘉宾也是有要求的,因为节目给到嘉宾的自由度足够高,能够在节目中获得什么、表现什么,其实全靠嘉宾自己的感悟。

《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最大程度保证了内容引发思考的可能性。从嘉宾选择上来看差异化非常明显,保证了实验样本的多元化。同时每一对嘉宾也都有非常不同于彼此的特质。

比如杨迪和阿雅虽然同为艺人,二人的差异直观地体现在一急一缓的人生态度。阿雅表示杨迪很像年轻的她自己,那么人生到底应该是像阿雅一样放慢脚步,还是像杨迪一样尽力一搏?嘉宾之间就轻松形成了观点的碰撞。

同时每对嘉宾在社交实验中的表现也完全不同。毛不易和陈飞宇呈现出了社恐从封闭到打开的过程;陶虹和刘擎则时刻保持礼貌和体面……

这档节目也最大程度为观众保留了思考空间,它不会在片头平铺直叙地告知观众接下来的几十分钟会将观众带往何处,而是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观察他人,审视自己。而“自我”恰恰是无法被节目组主观定义的。

也就是说,观众看到《仅三天可见》后产生的思考,就是每个人自我的折射,就是这档节目想要到达的终点。

第三期结尾,刘擎教授表示“重新认识”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重新认识”是值得的。而这可能也是《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想要传递的价值,它正在通过明星的社交实验去映射公众在社交关系中的思考甚至疑虑,提供给观众一种参与感和探索感,从而看见自己,审视自己,了解自己。

三天对于建立真正的友谊关系可能是远远不够的,但三天的时间足够用来酝酿勇气——迈入社交关系的勇气,了解自己的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勇气。而《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正在邀请你一起勇敢一次。

0 阅读:15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