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纪委4月22日消息,濮阳组织部长刘建茂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刘建茂,他是一个从上面空降下去当濮阳组织部长的。
他的任职期间不长,但却弄了个严重违纪违法。
人们有个常识,认为管干部的不容易犯错误,但那是一个惯性认知,实操中,管干部的手里掌握实权,更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
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中有这么一条,说是有的地方带病提拔,这里的带病指的就是某人,他从上面放下来之前,问题就有了。
看来中央巡视组还是明察秋毫的。
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带病的干部还要提拔,可见他背后的能量之大。
现在他倒下了,提拔他的也会一起被处理。
某人在上任之后,搞了一个头雁工程。
也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某人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想把这个金镀得漂亮一些,也好捞足资本。
但某人的心里一边想着做官,还想着发财。
在他选的这些头雁当中,有12%存在着履历瑕疵情况。
某人主导的干部素质提升最后也成了一个笑话,因为啥呢,他搞这个就是为了利益输送,只要是他能得到利益的就是好的,不给他送的就是不好的。
这个标准搞下来,事情也就只能是这个样子了。
基层干部,特别是到了村一级,履历啥的根本就不那么完善,他还像要求上面的干部一样下面也就只能是编造出假的履历。
为了好看,他看着顺眼,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了。
某人也曾是巡视组组长,但巡视的做法却是相当的别致:选择性受理线索。
如果给他送的,他就当没看见,没给他送的,就要严肃的查一查。
这种用私心办公事的做法不翻车才怪。
某人当政期间,32%的经费去向不明,台账就更是混乱。
为啥会是这个样子呢,说是让某人一个人全拿了也不是事实,但某人一定是伸手了,上行下效于是事情也就成了如今的样子。
某人本来就是带病提拔,他也带病提拔了一批,当然,这些都是利益交换而来。
现在正在重新审查他任内提拔的那一批干部,初步的数字就有86人,要知道,这是一个市就有86个县处级干部,是个不小的数字。
为了堵漏洞,现在启动了财政资金拨付区块链系统,处处留痕迹,也就是如果有人动了手脚就会被发现。
这里还要说一下大数据的用处。
这玩意是真的很重要,自从纪委接入了大数据后,办案人员可以坐在电脑前,对一个人的过往进行细致梳理,对每一个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可能那边的钱还没有捂热,纪委就已经上了门。
对于一些利益输送,收到预警后,立即就会启动拦截程序,一天的时间某市就拦截了三笔风险资金的交易。
事前预防远好于事后找补。
现在技术已经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就要及时斩断黑手。
大数据正如一缕阳光,穿透乌云,驱散黑暗。
查从来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警示后来者。
怪谁呢。
药早就有了,不要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