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科普10克
编辑|科普10克
前言
珠海航展上,一位“新秀”闪亮登场并惊艳全场,这位名叫歼-35的新一代隐身战机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出众的性能备受瞩目。
可一张照片的流出却让这位“明星”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歼-35飞行一圈后,机身隐身涂料竟然出现脱落,露出了绿色的底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工艺出现了问题吗?
隐身战机的“隐身斗篷”
对于现代空战而言,隐身能力毋庸置疑是关乎战机存亡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无可替代,直接影响着战机在战斗中的命运。
而要实现隐身,除了要优化飞机的外形设计,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外,还必须依靠一层特别的的“隐身斗篷”——隐身涂料。
这种涂料由特殊材料制成,它能够吸收和散射雷达波,从而大大降低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几率。
但隐身涂料并非万无一失的“神器”,事实上,在实际使用中,隐身涂料出现各种瑕疵和问题并不罕见。
以美军的隐身战机为例,无论是F-22还是F-35都曾多次被曝出隐身涂层出现起泡、脱落、生锈等状况。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隐身涂料的材料特性导致其附着力较差,容易受到高温、潮湿、气流冲击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破损。
另一方面是因为隐身涂层的维护成本非常高昂,据悉,美军每次对F-22的隐身涂层进行修复,费用高达近百万美元,这对于保障飞机随时处于最佳状态显然是个不小的负担。
所以当我们看到战机表面的涂层有些“不修边幅”时大可不必惊讶,对隐身战机而言,出现掉漆、“裸奔”的状况实属正常。
毕竟在战斗中,隐身涂层的作用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战场环境,过于精致的隐身涂层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因此,综合考虑隐身性能、机动性、作战效能等因素,适度牺牲一些隐身涂层的“体面”才是隐身战机的权衡之道。
那么,歼-35的“尴尬”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歼-35的“尴尬”
在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歼-35的首次公开亮相无疑是最受瞩目的时刻。
这款被誉为“全球隐身性能最优”的新一代战机,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出众的综合性能征服了现场的众多观众。
可当人们还沉浸在对歼-35的惊艳中时,一张照片却让这位“明星”的光环略显暗淡:只见歼-35飞行表演后,机身隐身涂层出现明显的脱落,底下的绿色涂漆清晰可见。
对于歼-35的这一“尴尬”时刻,一些军事爱好者难免会产生疑问:难道是歼-35的隐身涂料工艺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歼-35之所以会出现掉漆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隐身涂料。
与歼-20等先期隐身战机所使用的成熟涂料不同,歼-35的这款新型涂料在综合隐身性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同时也难免会经历一个“试错”的过程。
正如“万事开头难”,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歼-35的新型隐身涂料而言,研制人员在前期的设计和试验中已经尽可能地对其性能和工艺进行了优化,力求在提高隐身效果的同时兼顾涂层的耐久性。
但由于隐身涂料的特殊材料属性,加之实际飞行环境的复杂多变,一些局部脱落、磨损的问题在所难免。
值得注意的是从曝光的照片来看,歼-35的掉漆位置恰好处于前起落架舱盖处,这说明问题可能出在舱盖与机身的精密配合上。
歼-35在设计之初就力求通过严丝合缝的机械加工,来进一步减少可能的雷达反射源。
但也正是因为部件间的精密贴合,在反复的起落架开合过程中难免会对局部的隐身涂层产生更大的冲击和磨损。
那么话说回来,中美两国在隐身涂料这块领域中的实力究竟谁更厉害呢?
隐身涂料领域的较量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歼-35的“掉漆”问题时,不禁会想起另一个大国的隐身战机——美国的F-22和F-35。
事实上,这两款明星战机同样难逃“花容失色”的困扰。
从F-22服役之初的大面积漆层脱落,到F-35在部署欧洲不久即被曝出涂层起泡,美国的隐身战机似乎一直在和隐身涂料的“诅咒”作斗争。
但尽管同为“掉漆”,中美两国隐身战机的问题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美军而言,隐身涂料的脱落往往源于其自身的老化和维护不善,据了解,美军现役的隐身涂料多采用含有大量银的材料,虽然隐身性能出众但也带来了极高的维护成本。
以F-22为例,每次大修更换隐身涂层的费用都高达数百万美元,即便如此,由于战机执勤频繁再加上涂料本身的脆弱,美军的隐身战机还是常常处于“裸奔”的状态。
反观歼-35的掉漆问题,虽然同样引发了一些质疑,但其背后却反映出中国军工在隐身领域的不懈探索。
与美军不同,中国的隐身涂料技术本就起步较晚,但凭借着后发优势和创新精神,我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以歼-20为例,从首飞到服役仅用了6年时间,而它所采用的隐身涂料在综合性能上已经令世界瞩目。
如今,歼-35在歼-20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采用了全新的隐身涂料配方,力求进一步降低可探测性。
诚然,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会经历一个磨合期,歼-35的掉漆问题在所难免,对于中国军工来说,追求极致的隐身性能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无数次的试错中砥砺前行。
歼-35身上暴露出的问题恰恰说明了我们在隐身技术上的执着和勇气,与其因噎废食,不如化挑战为机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打磨我们的隐身利刃。
歼-35的未来
当我们审视歼-35的隐身涂料问题时,既要看到面临的挑战,更要看到蕴藏的机遇。
客观而言,歼-35在涂层技术上的局部失手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作为一款采用了全新隐身涂料的战机,歼-35难免会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涂料配方的不够成熟,也可能源于飞行环境的考验超出预期。
而且隐身涂料作为一种精密的复合材料,它对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高度敏感,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气流的冲刷、温差的变化都可能对涂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尽管掉漆对歼-35的隐身性能有一定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影响是相对有限和可控的。
从曝光的照片来看,歼-35的涂层脱落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局部区域,对整体的隐身效果影响有限。
歼-35作为一款先进的第五代战机,其隐身设计本就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外形隐身、结构隐身、电磁隐身等。
因此,即便局部的涂层出现瑕疵,只要其他的隐身措施还在发挥作用,歼-35的综合隐身性能就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涂层问题听之任之,相反,这正是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重要契机。
未来随着对歼-35隐身涂料失效机理的深入分析,相关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材料方面,研究人员可以对涂料的配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高其抗温变、抗冲击等物理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在工艺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喷涂工艺严格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从而减少局部脱落的风险。
此外,在日常维护中也要加强对隐身涂层的检查和修复,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确保歼-35时刻保持最佳的隐身状态。
结语
透过歼-35身上的一个“小小瑕疵”,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军工在隐身技术领域的创新脉动。
从隐身涂料的原理到实际应用、从中美隐身战机的差异到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从挑战到机遇、从阵痛到腾飞,歼-35的掉漆问题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启示。
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磨砺中才能铸就出真正的精品。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歼-35真的来了!你看到了吗?
直新闻:歼-35A五代机官宣,岛内躁动丨湾区望海峡
齐鲁壹点:热闻|万众期待的歼-35A来了!隐身性能世界第一,直击现场!苏-57首次来到中国
ZJW
谁说的飞一圈就脱落?没看出不是同一架吗?
Dong
高低搭配:高是指歼20重型战斗机,高端、价格高、战斗力高,适合远、中、近程作战任务,更利于中高空空战,多用途版还能对地、对海攻击,特点航程远、载弹量大、战斗力更强。低是指歼35A,相对来说,低端、价格低、战斗力较低,适合中、近程作战任务,更利于中低空空战,还能对地、对海攻击,特点作战更灵活、更经济。两者可以根据作战任务和敌我实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搭配作战。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大,更适合航程远、载弹量大、战斗力更强的重型战斗机使用,所以我国未来以歼20为主,歼35A为辅的战斗机建造布局更加科学合理。1、单座的歼20空优版:空战,建议约600架。2、单座或双座的多用途歼20版:共600架,其中单座300,双座300。3、双座的电子战歼20D版:主要是电子战。100-200架。4、双座的指挥无人寮机的歼20版:主要指挥多架无人寮机,也可空战、对地、对海攻击,100-200架。5、单座的弹射型多用途歼20舰载机版:约200架。6、双座的电子战歼20舰载机版:约50架。歼20每年量产约90架,约20年即成。歼35A:600架。歼35舰载机版:约300架。歼35每年量产约60架。[拍手][点赞]
阿恺
高速飞行下,啥漆也脆弱的很,雨水雾滴能量大,油漆点蚀剥落稀松平常,只能说继续加油,研发一些超高强度底漆,一片片剥落有点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