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AI江湖风起云涌时,一群从百度AI实验室出走的"技术狂人"正在重新定义行业格局。他们带着对技术的偏执与商业的野心,在自动驾驶、芯片革命、通用人工智能等战场掀起巨浪,有人缔造百亿市值帝国,有人蛰伏十年磨一剑,更有人剑指"AI终极形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54a8bfa8337363066a6a70d7dd6510.png)
吴恩达:AI传教士的"双面人生"
这位斯坦福教授从未停止过对AI的"布道"。当他在Coursera上教授《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时,全球超过480万学员可能不知道,这位授课者正通过Landing.ai让富士康工厂的质检效率提升300%,让西门子医疗的CT影像诊断速度缩短70%。他左手握着全球最大的AI教育平台,右手操控着工业4.0的神经中枢——这种"教育+产业"的降维打击,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DNA。
余凯:芯片战场的"孤勇者"
当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时,地平线用港交所的钟声宣告中国芯的逆袭。2024年54亿港元IPO背后,是500万片征程系列芯片嵌入比亚迪、理想、长安的驾驶舱,是L2+级自动驾驶方案在100余款车型的隐秘渗透。更可怕的是,这家公司正在用"软硬协同"的杀手锏,在特斯拉FSD与英伟达Orin的夹缝中撕开缺口——中国自动驾驶芯片的"诺曼底登陆",或许就从这场IPO开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4cc29b3e39e48449f676c88af61e15.png)
王劲与倪凯:自动驾驶的"冰与火之歌"
两位百度旧将的命运轨迹犹如镜像:王劲从景驰科技的黯然离场到二次创业,倪凯从乐视帝国的崩塌转战禾多科技。他们共同演绎着自动驾驶最残酷的真相——这个赛道没有"虽败犹荣",只有永不停歇的进化。禾多科技的高速领航系统已覆盖30万公里道路,而王劲团队正在港口物流领域构建封闭场景的"自动驾驶特区",这场持久战里,活下来的或许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熬的。
景鲲&朱凯华:AGI时代的"盗火者"
当ChatGPT掀起全球狂欢时,这对"小度双雄"的创业项目显得异常神秘。但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正在打造一个"会思考的智能体"——不是语音助手,而是能自主完成复杂任务链的AI管家。从智能音箱到通用人工智能,这场豪赌背后是200余项专利储备和日均亿次交互数据的沉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首个通过"图灵测试"的中文AI从他们手中诞生。
暗流涌动的"百度系"密码
这些出走者身上烙印着相似的基因:对技术落地的偏执、对场景闭环的苛求、对规模效应的痴迷。当余凯用5年时间将芯片装进500万辆汽车,当吴恩达让AI课程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他们证明了一个残酷事实——真正的技术创新从来不会困在实验室,而是流淌在工厂流水线、飞驰在高速公路、潜伏在每个人的智能设备里。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曾经的"百度系"大将,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解构老东家的AI帝国。当地平线的芯片开始替代百度Apollo的解决方案,当景鲲的AGI项目可能颠覆小度生态,这场师徒对决或许才是中国AI进化史最精彩的章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ea62dfb6d9870a930175b681f5937e8.png)
当技术大牛纷纷逃离大厂自立门户,这是否预示着AI创新的主战场正在转移?
在资本寒冬中逆势上市的余凯,能否打破中国芯片"上市即巅峰"的魔咒?
景朱组合的AGI豪赌,会重蹈元宇宙的覆辙还是开启新纪元?
这场由百度旧部引发的AI裂变,正在将中国科技推向未知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