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常德会战湘军73军在石门血战日军有多惨?有幸存者记忆为证

凝眸观史流沙万尺 2024-08-15 11:13:20

1943年常德会战的外围,除了74军57师在常德城内血战日寇外,在石门的73军却是第一支抵御日军主力的阻援部队,在这一战中,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壮烈殉国,73军2万人面对日军13师团的凶猛火力在石门几乎全军覆没。这支由湖湘子弟组成的抗战先锋,却屡屡被国民党放在了阵地阻击的第一线,在石门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而今天有几位在战争中幸存的村民们,他们的回忆更是让人震撼。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好好说一下,在常德会战的外围,73军在石门血战日寇后,当地村民们的真实记忆。

时任73军暂5师师长的彭士量将军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你们的点赞就是我创作的动力,蟹蟹~)

1943年常德会战,城内和城外的战况同样激烈

1943年的11月,由于日军计划从中路攻入长沙,他们的作战计划就是沿着张家界武陵源一带,以4个师团从侧翼将常德拿下,然后在再直接挥师长沙,围歼薛岳的第九战区的有生力量。

第6战区的作战计划特别强调,要守军们充分的利用这些地形优势给予日军最大程度的杀伤,一定要阻止他们对常德城的合围,以保证长沙和第九战区的安全。

湘军73军死守石门被突破,孙连仲只能调王耀武74军出马

而当时负责守卫常德石门地区,的正是第七十三军。

另外,在浏阳的李天霞的100军也被调集到了益阳地区紧急待命。

与此同时,王耀武74军的另外两个师,51师和58师也被调集到了常德以北的武陵源山区随时待命。

第七十三军多为湖湘子弟。由于七十三军的武器装备和人员配置都要落后于74军,所以七十三军这支抗战的热血队伍,在国民党军内部派系争夺的情况下,往往被充当了第一线的“炮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很多情况下,七十三军都被第六战区调集到了最前方,也是最凶险的前沿阵地,用于阻挡日军最开始的进攻。在这种背景下,石门这个地方就成为了七十三军最主要的战场。

因为日军的主力最开始就是直扑石门,并想打通德山跟常德之间的通道。

1943年的11月12号,七十三军下辖的暂编第五师,在师长彭士量的率领下,在石门一带的青山尾、金鸡冠、白沙渡等地方展开了激战。

可当时第六战区派遣的作战部队不仅仅只有七十三军,还有一支部队是第44军。

可由于第44军的作战武器和人员属于国军当中的杂牌序列,他们根本无法抵挡穷凶极恶的日军主力师团。

在13号的时候,防守在新安的44军,在没有通知七十三军的情况下就撤退了。这导致七十三军在石门右侧的防线大开,日军直接将七十三军包围。

此时七十三军在石门地区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他们遭到了日军主力师团的轮番进攻,战况非常的惨烈。

到了14号的早上,日军开始与彭士量的暂5师激战。

而师长彭士量为了阻挡日军的猛烈进攻,他亲自来到了一线开始鼓励战士跟日军硬碰硬,甚至多次进行白刃战。

随后日军非常狡猾的从侧面翻过了一座山头,并在易家渡一带奔袭。然后从侧翼将七十三军的后路完全切断,并对石门一带的七十三军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

而七十三军下辖的第77师和第15师的主力,则被日军压缩到了西南一带。彭士量的暂5师,则被日军团团包围。

对方出动了飞机和大炮,对他们的师部进行了一番狂轰滥炸。

而此时,彭士量为了掩护74军的另外两个主力师撤退,他们在石门县城一带跟日军短兵相接。

这时他们跟日军开始了一场白刃战,在此战过程当中,石门县城的每一栋房屋和街道,都成了他们抵抗的据点。

最终由于日军的火力太猛,以及侧翼的援军源源不断的进入到石门县城,七十三军的3000多名官兵在此倒下。

傍晚时分,七十三军的军长汪之斌开始下达命令,要求他们撤退。

此时第77师和第15师也在跟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没有办法撤退。为了掩护主力,暂5师的师长彭士量开始主动请缨,并愿意率领暂5师掩护全军后撤。随后,由军长汪之斌亲自率领第15师第77师以及军直属部队,开始撤出石门县城进行转移。

而由彭士量师长守护的石门县城,则成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后盾。他们一直坚守在石门一带,跟日军的主力追击部队进行激战。

但是由于当时河水上涨,汪之斌军长率领的第15师和第77师撤退官兵在遭到河水上涨的情况下,却遇到了大麻烦。日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突入到对岸,并在对岸架设了大量的机枪阵地。

一时间,对渡河的七十三军主力进行了一番毫无预警的进攻。

随后,七十三军的两个主力,第15师和77师在渡河过程当中遭到了日军主力的围攻,一片混乱。

至此,七十三军的主力15师和77师在当时几乎全军覆没。

军长汪之斌目睹此情此景,悲愤无比,仰天长叹,想要举枪自尽。

但是却被卫兵救下,然后一起撤往慈利方向。

而留在石门县城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暂5师,在15号的黄昏他们也打算开始撤离。

可是此时的日军却堵住了石门县城,切断了他们的后路。

由此,暂5师的师长彭士量和剩余1000多人,跟日军在此激战了一昼夜,几乎全体殉国。

随后,彭士量被日军机枪扫中壮烈殉国。见到师长牺牲后,参谋长马上接替指挥,但随后再次被日军的机枪射中。

由此,暂5师剩下的1000多人无一人后退和投降,在石门壮烈牺牲。

第六战区的司令长官孙连仲在见到这种情况下也是喟然长叹。

在指挥所内,为彭士量师长的壮举而扼腕叹息。整个第七十三军在石门一带几乎全军覆没。日军的第13师团是日军精锐的主力师团,有将近18000多人。

再加上在张家界一带虎视眈眈的第三师团和68师团,在常德外围的这一场阻击战注定是凶险异常。

孙连仲最后没有办法,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七十三军的惨败。

以下为石门当地老百姓的幸存记忆,听完让人震撼

日本兵来犯那一年,我刚二十出头。那时大约是农历十月,天渐渐冷了下来。战斗持续了两天,第一天,日本飞机对杨家溪进行了猛烈轰炸。它们显然发现了国军的踪迹,于是反复地投下炸弹,把国军从河滩上逼到了山里。当时,我们村里王章凡的舅舅还不到十岁,就被日本人的机枪扫射当场打死。我们只能逃往南山避难。

第二天,日本兵逼近村庄。不知什么原因,原本躲在山上的国军突然集结到了河滩上。可能是听到了集合号,准备渡桥,也可能并非如此,因为桥还未搭好。无论如何,国军在河滩上成了日本鬼子的活靶子。从南山望去,蒋家坪的日本机枪火力最猛,打死了许多国军。直到晚上,我们才敢返回村庄。

翌日清晨,我父亲去河里挑水,才发现河里漂满了国军的尸体。他胆子大,翻起了一具尸体,发现是一名73军的营长。国军的尸体遍布河滩,粗略估计有上千人。村里的壮劳力花了好几天才将尸体抬走掩埋。还有一个本地人杨君吾,也被打死在河里,他是石门县警察局长,尸体被杨安明发现,最终被其家人认领带走。

杨万年讲述了一个关于他祖父的故事。那年日军侵占后,他的祖父躲到了南山上。有人传言有几个日本兵在莫和初屋前的岩洞下强奸妇女,他的祖父决定下山救人。当他路过莫和初屋时,被一个日本军官叫住,祖父便走进了屋子。虽然听不懂日军的语言,但趁对方不注意,他迅速拿起门边的尖担,将那日本军官戳死。为了避免被其他日本兵发现,他将尸体拖到屋外的草堆里烧了,并带走了那名军官的战刀。前不久,这把战刀被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姓熊的人以一百元钱收走,声称是抗战文物要上交国家。

另一位名叫张正国的老人也讲述了他的经历。他1912年出生,曾在73军暂5师师部特务连当兵。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他所在的部队在石门负责掩护撤退,但遭到重创。部队撤退至石门杨家溪时,日军在三面包围了他们,南面又有一条大河阻隔,结果很多人被迫跳河逃生,其中许多不会游泳的士兵当场溺毙。老人年纪大了,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但依然记得当时的惨烈。

2013年5月22日,87岁的抗战老兵刘胜奇,在侄孙刘卫国的陪同下,重返石门寻找当年的战场。在石门县委宣传部的帮助下,老人终于来到了杨家溪。站在澧水河畔,老人紧握宣传部副部长贺新初的手,激动地说道:“69年了,终于能回到昔日的战场,祭拜我阵亡的战友们,我此生无憾!”

刘胜奇老人回忆道:“1943年5月,我们到达石门,开始沿澧水与日军拉开战线。11月14日,石门防线被日军突破。第二天晚上,我们暂5师拼死掩护余部3000余人突围,渡过渫水河撤往澧水北岸的杨家溪,却不幸遭到日军13师团的包围,几乎全军覆没。丢了石门后,我们开始往慈利突围,但每次进攻都失败,伤亡惨重。”

刘胜奇讲述了突围的惨状:“11月16日天亮时,河面上突然飘来一艘大船,战友们争先恐后地爬上船。此时,空中敌机的轰鸣声骤然响起,一个战士为了击落敌机开了一枪,结果暴露了我们的目标。日军的机枪火力随即疯狂扫射,船上的将士因慌乱导致船翻人亡,没上船的也被轰炸得所剩无几。”

老人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战场,踏上了昔日的土地。每当看到熟悉的景象,他都激动地说:“我来过这里,我记得这里。”然而,近70年过去了,战场早已面目全非。经过询问,刘老终于找到了杨家溪居委会。

当地的老人们听说这位87岁的抗战老兵来了,纷纷围了过来。一位77岁的村民李金元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我当时只有8岁,但飞机轰炸的场面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李老带着刘胜奇老人来到了当年战斗的河边。

走在昔日的战场上,刘老思绪万千。看到杨溪河旧时的码头,他激动地说:“就是这里!”不过李老解释:“现在的河面比以前宽了许多,这是因为三江口筑坝导致的。”

刘胜奇老人站在河边,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当年的河边、岸边,到处都是成堆的尸体。”老人讲述着当年的细节:“那天,敌机来了,许多老百姓逃到了山上。我们在山上的一个石洞里躲了一夜,直到日本鬼子离开后才敢出来。”

看到如今的杨溪河码头,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摸着石壁,缓缓地说道:“我们那时大多是不到20岁的孩子,为了国家,背井离乡,许多人就这样牺牲了。”

这次重返战场,让刘胜奇老人了却了心愿。虽然只是在杨家溪河堤上走了一走,但对于87岁的老人而言,这次回忆之旅已经让他感到莫大的满足。他说:“有此行,我此生无憾!”

会战结束后,经国民政府军委会统计,第73军在11月12日至15日的战斗中,损失兵力80%。其中暂5师的8000名湘西苗族子弟、1000名土家族战士以及500名汉族士兵全数殉国。第73军虽然多灾多难,但历史是公正的。在长沙岳麓山公园,专门为73军抗日阵亡将士立下了“陆军第73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铭记他们的牺牲和贡献。

0 阅读:4

凝眸观史流沙万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