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酱油茅”到股价膝盖斩:海天味业的不败神话破灭!

私私阿金 2025-01-08 03:00:47

在A股市场的“消费茅”阵营中,海天味业是除白酒之外当之无愧的一哥,被市场称为“酱油茅”。

海天味业于2014年在上交所上市,搭上中国经济腾飞、消费升级的快车,海天味业自上市后就备受资金追捧。

股价几乎单边上涨,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凭借其在调味品行业龙头的地位,海天味业成为公募基金的标配,股价开始飙升。从2017年至2020年,海天味业分别上涨121.13%,34.54%,64.29%和132.29%。

市值一度超过7000亿,排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第11名。

当时,海天味业的市盈率突破了100倍。不过这在当时大家看来都很正常,有投资者问海天味业这个估值有没有泡沫?市场的回答是只有啤酒有泡沫,白酒和酱油都没有泡沫。

然而,股价连跌三年、泡沫破裂的海天,从神坛滑落。其从7000亿市值高点跌到如今的2000亿出头,究竟是市场风格的轮转,还是行业规律与企业内核的硬伤?

海天味业的牛市传奇:基金抱团的泡沫化神话

2014年上市后,海天味业为何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当年,机构投资者喜欢什么?确定性!而海天看起来是再确定不过的选择——调味品行业,刚需、高频、稳定。加之多年保持高增长,“中国的酱油王”成了市场追逐的对象。

然而,股价暴涨的逻辑其实非常脆弱:

市场天花板明显:调味品是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行业天花板近在眼前,根本承载不了长期的高估值。在人口没有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调味品如何能常年保持高增长?

果然,自2014年上市后营收一直保持增长的海天味业在2023年出现了首次营收同比下滑;2023年营收245.59亿元,同比下滑4.1%;实现净利润56.27亿元,同比下滑9.21%。

基金无脑抱团:高市盈率背后不是基本面的支撑,而是机构资金互相推高的泡沫。市盈率一度超过100倍——一个卖酱油的公司,估值堪比互联网科技企业,这能长期持续吗?

牛市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但当2021年消费板块风光不再,基金开始撤退,“消费茅”股价泡沫瞬间崩塌。海天味业,也就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

从高点跌落:业绩失速与品牌危机的双重打击

业绩“刹车”背后的行业规律

2023年,海天味业首次出现营收下滑,这样的转折不意外,因为这本质上是行业规律使然:

市场接近饱和:调味品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酱油等核心品类需求难以有爆发式增长。2023年酱油销售额下滑8%,库存却暴增150%,反映出供过于求的矛盾。

品牌信任危机:一场“科技与狠活”的翻车

2022年的添加剂风波,是海天味业从行业神话滑落的标志性事件。“科技与狠活”的调侃,不仅重创了品牌形象,更让消费者对海天的产品产生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老对手千禾味业趁机崛起,主打“零添加”概念,迅速赢得市场青睐。2023年,千禾的营收同比增长31.62%,净利润增长54.22%,而海天同期却在原地打转。

这场公关危机,让海天多年积累的品牌溢价被无情剥离,而消费者的记忆是顽固的。信任失去容易,重建却异常艰难。

市场份额丧失:老对手和新势力的夹击

海天味业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是咄咄逼人的挑战者:

千禾味业:依靠“零添加”概念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在高端市场对海天构成实质性威胁。

其他品牌夹击:李锦记、厨邦、金龙鱼等纷纷在调味品领域加码,蚕食海天的市场份额。

同时,经销商数量从2021年的7430家减少到2023年的6591家。虽然官方解释是“优化”,但在存量竞争的背景下,这实际意味着市场渗透能力在下降。

未来还有希望吗?

从2021年至2023年,海天味业分别下跌32.01%,16.35%,42.71%;三年时间,股价来了个膝盖斩首,市值从7000亿跌到2000亿,市值排名也从第11名滑落至40名左右。

已经失去了往日荣光的海天味业,还有翻身机会吗?

2024年海天味业股价反弹了23.09%;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11.23%。目前对应市盈率约为40倍左右。

老股民都明白,这个业绩增速和市盈率水平,意味着想要恢复往日荣光,已经越来越遥不可及。

不过海天味业更换了董事长,并宣布赴港上市,换帅、融资、出海……市场静待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会有什么效果。

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0
私私阿金

私私阿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