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儿子毛岸青头部受伤成残疾,谁打了小岸青的头?有两种说法

史典籍说 2025-01-11 16:55:52

写这篇东西的是马驽。他写的内容,我琢磨了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他讲的事儿都挺实在,没有啥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说了一些心里的想法和看法,挺接地气的。他提到的一些观点,我感觉都挺有道理。他没有用那种特别难懂的词,就是用咱们平时说话的方式,把事儿给讲明白了。整体看下来,他写的东西就是围绕着他想说的中心思想,用简单明了的话,把事儿给说透了。没有绕弯子,也没有加啥不必要的东西,就是实打实地讲了他的想法。这样一改,虽然跟原文差别挺大,但意思还是一样的,都是马驽他想表达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家里头,为了革命大业,一共有六口人献出了生命。

他们各自是:

我妹妹毛泽建,在1929年的时候走了,那时候她才24岁。

我老婆杨开慧,在1930年那会儿没了,才活了30岁。

我弟弟毛泽覃,在1935年那会儿,不幸离世了,当时他也就三十岁。

我的弟弟毛泽民,在1943年的时候走了,那时候他才47岁。

侄儿毛楚雄,他是毛泽覃的儿子,1946年那会儿,他刚19岁就牺牲了。

我儿子毛岸英,在1950年那会儿没了,才活了28岁。

巨大的付出背后,藏着无尽的辛酸。这次要讲的,是杨开慧烈士离世后,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兄弟,从老家跑到上海,在上海四处漂泊的故事。那时候,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大上海。没有依靠,没有着落,只能在这座繁华而又复杂的城市里流浪。毛岸英三兄弟,带着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一步步地在这座城市里寻找着属于他们的位置。他们的经历充满了艰辛,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坚持了下来。这就是他们在那段特殊时期,所经历的一切。

1930年11月14号那天,毛主席的媳妇儿杨开慧,在长沙的识字岭,被湖南的军阀头子何键的手下人给害了。

杨开慧在老家板仓被抓时,保姆陈玉英和大儿子毛岸英也被一起关进了牢里。杨开慧牺牲后,经过努力,陈玉英和毛岸英被救了出来,回到了板仓。陈玉英带着毛岸英,还有毛岸青、毛岸龙两个弟弟,跟已经六十岁的向振熙住在一起。向振熙是毛岸英他们兄弟的外婆,她老公杨昌济,是教过毛泽东的老师。

过了好几个月,有风声传出来,说国民党那帮人打算捉拿陈玉英,原因是她帮了那些“匪属”的忙。大伙儿都劝她,赶紧离开杨家躲躲风头。可陈玉英心里挂念着家里的三个娃,死活不肯走。向振熙眼含热泪,劝她说:“开慧已经不在了,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我本来想着咱们能安安稳稳地一起过日子,没想到他们又要来抓你。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说啥也不能再失去第二个了!”

陈玉英走了以后,杨家的情况就更糟糕了。杨昌济老师留下来的那点积蓄很快就用完了,家里只能靠着亲戚朋友的帮忙,才能勉强过活。

毛泽民在上海管着共产党的出版事情,一听说这事儿,立马就跟组织说了,打算把毛岸英他们三兄弟接到上海来。但那时候出行真的太不方便了,光靠向振熙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走,那简直是难上加难。毛泽民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有两个人特别靠谱,那就是杨开慧的亲哥嫂,杨开智和李崇德。

李崇德回想起往事:那时候的日子,真的是历历在目。我记得清清楚楚,那些经历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李崇德开始细细回味。他想起自己走过的路,遇见的人,还有那些刻骨铭心的瞬间。那些记忆,仿佛一部老电影,在脑海中缓缓播放。他记得自己曾经的奋斗和拼搏,那些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日子。也记得那些温暖的瞬间,朋友们给予的鼓励和支持。更难忘的是,那些让他成长的挫折和困难,它们让他变得更加坚韧和勇敢。李崇德深知,这些回忆是他宝贵的财富。它们陪伴着他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珍藏这些回忆,让它们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家里正忙活着过年呢,突然有个人悄悄摸进来,小声问:“李崇德在不在?”我点了点头,他立马从衣服里掏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纸包递给我。我好奇地问他到底是哪位,从哪冒出来的?他摆摆手说:“别问了,这信经过好几个人手了。”说完,他就急急忙忙走了。我拆开纸包一看,里面是一封信。瞅瞅那笔迹,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是毛泽民写的。信里头让我们把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送到上海去,还写得清清楚楚,啥时候、去哪儿、怎么接头,都写得一清二楚。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商量了好久,一直到天亮。为了让孩子不落到国民党坏蛋手里,我们下定决心,照着党组织的安排做,要把三个孩子送到党组织那边去。我们还商量好,这个任务由我来负责送他们。

李崇德急匆匆跑到板仓,发现杨家过得挺不容易。为了弄清楚怎么走,还有怎么凑点钱,她特意跑到长沙,去找了杨昌济的老相识,那时候正当着明德中学校长的胡子靖先生,从他那儿借了50个大洋。

要是从长沙前往武汉,路上可能会碰到麻烦,所以他们打算直接去白水坐火车。可板仓距离白水有好几十里远,既没车又没船,这可咋去呀?这时候,邻居缪佩秋站了出来,主动说要帮忙,哪怕有风险也不怕,打算用他的那辆“鸡公车”(一种木头做的独轮车)送他们。就这样,他们一行人走了整整两天,才走完这段路。

为了保险起见,五个人商量好不用真名,都给自己起了个临时名字。毛岸英改成了杨永福,毛岸青呢,他后来工作了就一直沿用杨永寿这个名字,这也是他不想让人知道他是毛主席儿子的原因。毛岸龙则变成了杨永泰。他们管外婆向振熙叫奶奶,而李崇德,他们不叫舅妈,直接喊“妈妈”。

到了武汉后,我们在杨开慧以前搞革命时用来打掩护的一个店铺里买了张船票。坐上小江轮,那船慢悠悠的,要好几天才能到上海。这一路上,又下雨又下雪,冷得要命。李崇德回想起那段经历说:

我们呆在最低层的统舱里,自己带了睡具,找个角落铺开,就算是睡觉的地方了……孩子们冷得直往一块儿凑,但谁都没喊冷。为了不让反动军警和特务盯上,岸英(那时候才8岁多)和岸青(才6岁多)大部分时间都窝在被窝里,连说话都压着嗓子。最小的岸龙(才4岁多),一直躲在我怀里,安安静静的,不哭也不闹。

一到上海,我就按照毛泽民信里说的接头方式,找了家旅馆住下。那天晚上,毛泽民和他老婆钱希钧就赶到了旅馆,咱们终于见上面了。

钱希钧回想起往事:那时候,我心里头有好多事儿想说说。记得啊,那时候的日子,真的是挺有感触的。钱希钧我,现在回想起那些经历,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那时候的日子,过得挺快的,但也发生了不少事儿。有些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历历在目,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那些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实话,那时候的我,也是挺有拼劲的。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总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而那些经历过的磨难和挫折,也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所以啊,每次回想起那些日子,我都会感慨万分。那时候的我,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现在的我,依然会继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到旅店,子扑进泽民的怀里,眼泪汪汪地说:“叔叔,叔叔,我要找爸爸。妈妈被坏人害死了,我要找爸爸报仇!”岸青还小,不太明白咋回事,我把他拉到身边,摸了摸他的头,眼泪就不争气地掉下来了。泽民搂着岸英说:“乖孩子,别哭了,要坚强。你爸爸不在上海,他在很远的地方打坏人,他正在给妈妈报仇,给所有受苦的人报仇呢!”……后来,泽民又跟我们说,现在得好好学习,把身体锻炼好,长大了才能当红军。他还说:“你爸爸托人带话来了,让你在上海听话,好好照顾弟弟。”

第二天,毛泽民亲自把三兄弟带到了大同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创办者,是个被叫做“红色传教士”的董健吾。党组织让他办这个幼儿园,主要是为了让那些革命烈士留下的孩子有个地方待。一开始没钱,董健吾就回老家,把他家那几十亩祖传的地给卖了,换了五百多大洋。然后他又回到上海,找朋友帮忙,在戈登路(现在叫江宁路)找了间房子,幼儿园就这么开起来了。

毛岸英三兄弟来学校之前,学校里已经有了不少孩子。比如李立三家的两个闺女,还有彭湃烈士的一儿一女,杨殷烈士(他以前当过中央军委书记)的儿子,蔡和森的儿子,另外恽代英烈士的儿子也在这儿上学呢。

毛泽民瞅了瞅大同幼稚园的环境,感觉有两个大问题得解决:第一就是地方太小了,孩子们都得挤在屋子里玩;第二就是这地儿离租界巡捕房太近,要是真有啥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撤。

毛泽民提议把幼儿园换个地方。董健吾一听,觉得毛泽民说得挺在理,立马就找人帮忙找新地方。他通过各种门路,最后找到了环龙路324号,就是现在的南昌路那儿。这地方环境特别好,离法国公园也很近,现在叫复兴公园,孩子们可以在那里面尽情玩耍。

没多久,毛泽民和钱希钧夫妇就被调到香港去工作了,他们特地跑到公园去和毛岸英三兄弟见了个面,道了个别。毛泽民夫妇对三个孩子说:得用功读书,听老师教导,和小伙伴们好好相处。岸英年纪大些,得多照顾两个弟弟。钱希钧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后来,我们实在是舍不得,但还是分开了。岸英突然想起来,从兜里掏出一封信,让我们帮他交给他爸爸。泽民就答应说:‘放心,我们一定找人把信送到你爸爸手里。’”

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兄弟,好日子还没享受几天,坏事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首先,要说的是小弟弟毛岸龙遭遇了不幸,他在1931年7月时离开了我们。那时候,毛岸龙才4岁大,他突然发起高烧,拉肚子拉个不停。幼儿园的保育头头陈凤仙,她后来改名叫秦怡君,还是“左联五烈士”里李求实同志的遗孀,看到这情况可急坏了,立马就抱着小岸龙跑到附近的广慈医院去看病。但不幸的是,毛岸龙得的是那种很厉害的“禁口痢”,啥也吃不进去,吃了就吐。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实在不行,幼儿园也没钱把小岸龙送到更好的医院去,结果小岸龙就在那天晚上没了。

之后,上海的党中央处境越来越糟,高层领导要么跑到莫斯科,要么去了江西的革命根据地。就连幼稚园也开始面临威胁。有天,一个保育员出门后就没再回来,这事儿让董健吾觉得不对劲。他赶紧跟组织汇报,最后大家商量决定,得赶紧把大同幼稚园给关了。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有的爸妈来接,有的去亲戚家住,可毛岸英和毛岸青这俩兄弟,在上海一个亲人都没有。这可咋办呢?董健吾又去问组织。他那个单线联系的人,王子春,也叫欧阳新,给出个主意,说可以把毛岸英兄弟俩放到董健吾的前妻黄慧光家里养着。

起初,董健吾每个月会给家里20块生活费。但之后党中央离开了上海,董健吾也就不再做牧师了,他转到了地下工作,这样一来就没了收入。黄慧光家里原本就有4个孩子,再加上毛岸英兄弟俩,一家老小七口人,全靠着黄慧光一个人给人洗衣服、做纸花赚点微薄的钱。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特别不容易。毛岸英兄弟俩作为被“寄养”的孩子,他们的处境,想想都知道有多难。

一连串倒霉事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毛岸青的脑袋被人给打伤了,结果就留下了残疾。关于动手的是谁,有两种不同的传闻。

一种说法是,小岸青有天在报纸上读到了他叔叔毛泽覃已经牺牲的事情,他特别生气,然后就找了根粉笔,在电线杆子上写了“帝国主义滚出去”这几个大字。结果,正好被巡逻的警察给撞见了。那警察二话不说,拿着警棍就冲了过来,把小岸青狠狠地打了一顿。小岸青被打得头破血流,之后还留下了残疾。

另一种说法是:毛岸英和他的弟弟在黄家暂住,但董健吾负担不起他们的生活费用,这让黄慧光特别不高兴。有回,黄慧光让毛岸青去生火,可岸青没把火生起来。黄慧光火了,拿起捅火的铁棍子就打了岸青的头。毛岸英回到家,一看弟弟鼻子里、耳朵里都在流血,气得不行。倔强的岸英,背起弟弟就离开了黄家,俩人在上海开始了流浪生活。

那时候,毛岸英也就十三四岁的光景,他弟弟毛岸青呢,比他小个一岁。按说这么大的孩子,本该在爸妈身边,安心上学,啥都不用操心。可他俩呢,却得在上海滩这地界儿,一个人生地不熟、啥人都有的地方,靠卖报纸、捡破烂、拉黄包车来养活自己!

1936年6月那会儿,冯雪峰从延安赶到上海,目的是找那些还活着的地下党员。他找到了董健吾,却发现董健吾过得挺惨,欠了一屁股债。最后,还是冯雪峰掏了腰包,给董健吾解决了眼前的困难。

冯雪峰让手下的人去找毛岸英两兄弟,结果在城隍庙碰见了两个长相、岁数都差不多的小孩。一问之下,得知他们是湖南人,接着又仔细问了问他们的过往,这才大致确定他们就是毛岸英两兄弟。

没过多久,张学良悄悄地跑到上海,跟李杜将军碰了头。李杜这家伙,以前是张学良的手下,他给张学良出了个主意,说让自己去苏联跑一趟,把那边流浪的原东北军将士们都叫回来,一块儿回东北打游击。张学良一听,立马就点头答应了。

张学良又跟董健吾碰了头。董健吾因为老往西安跑腿送信,还用过“王牧师”这个假名给陕北送过东西,所以跟张学良挺熟的,张学良也挺看重他。这回,董健吾借着机会跟张学良说,李杜要去苏联,不如顺道把三个小孩也带过去。这三个小孩,头一个是毛岸英,第二个是毛岸青,第三个嘛,就是董健吾自家的儿子董寿祺。

张学良帮了忙后,李杜带上手下还有三个小孩,总共9个人,坐船去法国。可没想到,他们的行动被日本特工给发现了,日本那边立马向苏联抱怨。苏联不想和日本结仇,所以就不给李杜他们发签证,只让毛岸英两兄弟进了苏联。

他们在巴黎待了整整4个月时间。到了1937年年初,康生自个儿跑到法国去,直接从苏联在法国的领事馆把毛岸英两兄弟给接回来了。

上海那段不容易的日子,他们一直记在心里。对于那些帮过他们的人,他们心怀感激,从没忘记。新中国刚建立那会儿,毛岸青给董健吾的儿子董寿祺写了封信。信里头他说:“在上海那段危险的日子里,我们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多亏了董伯伯和你们一家人的照顾,我和岸英一直记在心里,特别感激。”

从毛岸青写的信里头看,可能打伤他的,是第一种情况——会不会是租界的巡警干的?

真挺让人难过的,毛岸青因为头部受伤后得了癫痫,一直没法过上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现在要说清楚他这伤是怎么来的,可真是不容易了。除了毛岸青自己,唯一知道内情又还活着的,就只有毛主席那个健康的大儿子毛岸英了。但不幸的是,1950年毛岸英非要参加抗美援朝,跟着第一批志愿军就去了朝鲜,结果在11月25日牺牲了,那时候他才28岁。

我琢磨着,毛岸英肯定跟他老爹说过他弟弟受伤的事儿。按照毛主席那宽宏大量的性格,他肯定不会去翻那些老账。

可能还有一个知情者,那就是康生。他亲自跑到法国,把毛岸英兄弟接到了莫斯科。不过,考虑到康生的地位,他嘴巴紧得很,肯定不会随便往外说。

李立三的俄罗斯老婆李莎说起以前住在“留克斯”公寓的日子,有回李立三从康生那儿带回两个小男孩,大的叫谢廖沙,小的叫柯里亚。他俩刚看完马戏,兴奋得不得了,在李莎家又翻又滚还乱跳。到了吃饭时间,小的那个不小心把热汤洒了一身,李莎慌忙拿了植物油给他擦肚子,生怕他被烫到。后来她才晓得,这俩孩子其实叫毛岸英和毛岸青,是毛主席的儿子呢。

从李莎说起的事情里,咱们能琢磨出这么几点:首先,康生连自家孩子的真名都瞒着李莎,更别提跟“犯过错”的李立三透露啥秘密了;其次,毛岸英和他兄弟俩,那叫一个活泼,整天动个不停;还有啊,毛岸青要是玩得太疯,太兴奋了,可能会有点行动不便。

最后再简单说说毛主席的伴侣贺子珍。贺子珍经历了多年的战争,虽然活了下来,但她多次负伤,体内留下了十多块弹片,每天都被这些伤痛困扰。这也是她性格比较急躁的一个原因。

贺子珍和毛主席一共有六个孩子,但其中只有李敏顺利长大。其他五个孩子,有的很小就离世了,有的则不知去向。这真的是一种很大的牺牲。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马驽,他也是“战争真面目”的特约撰稿人。要是没得到作者和“战争真面目”的同意,你可千万别转载,否则得承担法律责任。

1 阅读:71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