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马超,别名孟起,是扶风茂陵人,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父亲是马腾。马超年轻时就已声名显赫。当曹操控制皇帝以号令诸侯的时候,马超屡次拒绝了曹操的邀请,不愿进京担任官职。
马超联合韩遂对抗曹操,结果大败而归,之后他投靠了张鲁,成为其麾下的一员。
在刘备进攻刘璋时,马超归顺了刘备,并参与了对成都的包围。蜀汉政权建立后,马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并受封为斄乡侯。在蜀汉军队中,马超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齐名,共同被誉为蜀国五虎上将。
从结果看,马超确实达到了人生巅峰,但细究其经历就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存在严重问题。他背叛君主、不敬长辈、残暴无道、背信弃义,几乎集所有恶行于一身。然而,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在三国历史中被塑造成顶尖英雄人物?这背后或许反映了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个人的军事才能和实际成就往往被看得比道德操守更重要。马超的骁勇善战和显赫战功,使他在历史记载中获得了与其品行不相称的地位。这种现象也让我们思考,历史评价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背景和评判角度而变化。
【不忠不孝】
在《三国演义》中,马腾和韩遂起初选择在董卓权势鼎盛时期依附于他。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韩遂则成为镇西将军。这一行为从忠孝的角度来看,显然不够坚定。他们未能坚守对汉室的忠诚,反而在董卓得势时迅速投靠,体现了他们在道义上的动摇。
董卓一死,韩遂和马腾就跟他的老部下郭淮、李傕等人打了起来。虽然马韩联军最后赢了,但没过多久,这俩人因为利益问题又闹翻了。
在双方激战时,韩遂杀害了马腾的妻子。这一事件使得马腾与韩遂之间的仇怨变得无法调和,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曹操抓住机会,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各地诸侯,成功让马腾为他效劳。然而,马超却不愿跟随父亲一起投靠曹操,而是决定独立掌控自己的势力。
在曹操妥协,授予马超偏将军职位并让其继续掌控西凉旧部的情况下,马超最终选择接受这一安排。
公元211年,曹操进军汉中,准备拿下张鲁。然而,马超却出人意料地与韩遂等人联手,组成了对抗曹操的联盟。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颇为反常,令人费解。
马超对汉室的忠诚并非完全丧失,他向曹操臣服也有其复杂背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马超的选择完全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尽管起初选择了归顺,但随后却以自我安慰的借口发动了叛乱。到了三国后期,刘备攻打汉中时,他又转而投靠刘备。这样的行为,实在难以被视为忠诚。
韩遂与马腾之间有深仇大恨,尤其是韩遂曾杀害马腾的妻子,这种仇恨使得马超不可能与韩遂联手对抗曹操。更何况,马超的父亲马腾当时还在曹操的控制之下,这更让马超无法选择与韩遂合作。因此,马超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孝道,也完全不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
马超虽然因形势所逼,不得不与其他势力结盟以对抗曹操,但在那个特别看重孝道的时代,这种做法显然不被社会所认同。这种道德上的压力,可能也是导致他在投靠刘备后,始终未能获得重要职位的原因之一。
【不仁不义】
关于马超为何被视为不仁不义,这得从他归顺刘备之后说起。正如之前提到的,马超在投靠刘备时,他的声望已经大不如前。
马超的军事才能和战斗力在当时的将领中非常突出,他麾下还有一批骁勇善战的将领和精锐部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刘备才主动向马超伸出橄榄枝,将其纳入自己的阵营。马超的加入不仅增强了刘备的军事实力,也为蜀汉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根据《三国志·彭羕传》记载,马超的挚友彭羕被调任至边远地区任职,心中十分不满。在离开前,他特意去找马超倾诉。出于对马超的信任,彭羕临走时愤愤不平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皇帝已经年老昏庸,行为荒谬,难以再指望他有所作为了。
刘备这个人,思想顽固、脾气倔强,而且已经上了年纪,没什么实际用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担得起恢复汉室正统的重任?
作为好友,马超理应理解彭羕是在气头上才口不择言,这种情况下帮对方遮掩才是人之常情。但出人意料的是,彭羕前脚离开,马超转身就把这事捅到了刘备那里。
彭羕刚到任所就被刘备下令处死,这充分暴露了马超口中的仁德不过是空谈。马超本以为,通过这件事能让刘备对他刮目相看,进一步获得重用。
刘备虽然嘴上夸赞,但并未给予任何实际的好处。原因很简单,一个为了利益能轻易背叛朋友的人,谁敢真正信任并委以重任?
深入探究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何一个背信弃义、罔顾伦理的人,却能在三国时期被冠以"头号英雄"的称号?通过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发现乱世中的价值评判标准与和平时期大不相同。在群雄割据的动荡年代,个人的才能与功绩往往超越了道德层面的考量。此人虽然品行有亏,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确实为所在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后人对其评价呈现出复杂而矛盾的特点。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的标准来衡量,而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进行全面分析。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马超的人品和赵云一样正直,能够坚定地追随自己的信念,历史的走向是否会改变?这个问题恐怕没人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