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留学回国,喊朱德同志,毛主席脸色一沉:同志是你叫的吗?

迷途羔羊归巢处 2024-12-26 16:26:44

1946年1月,回国没多久的毛岸英,着手去和他父亲毛主席的那些战友碰面。

有一回在私底下见面的时候,毛岸英见到了朱德总司令。

那会儿,他啥都没寻思,就走上前去打招呼说:“朱德同志,您好啊。”

毛主席这时候特别不高兴,当着大家的面就讲:“‘同志’这俩字是你能喊的?”

这一下子,把毛岸英给整得有点懵了。

在他看来,“同志”在革命队伍里是特别亲切的叫法,那为啥父亲不让用呢?接下来毛主席的一句话,一下子让他明白了,中国和苏联是不一样的。

毛主席跟毛岸英讲啥了呢?中国和苏联,差别在哪儿呢?

那这事儿啊,得从毛岸英以前的经历讲起。

毛主席这辈子有过三次婚姻,不过对他来说,最难以忘怀的,那得是和杨开慧的那段初恋情。

那时候,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个教育家,也是毛主席的老师。这老师和学生俩呀,常常一块讨论,聊的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有天下的发展形势。

因为接触得多,杨开慧慢慢对毛主席产生了喜欢的感觉。1920 年,他俩正式成为夫妻。过了两年,毛岸英降临人世。

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家里添了人、享受那子孙绕膝的快乐,毛主席就已经为革命事业忙起来了。

他在上海、广州、武汉、长沙这些地方来回跑,一方面组织优秀的年轻人去留学,另一方面给农民办学习班,让底层老百姓能读书认字。

1927 年,大革命让蒋介石给背叛了,结果失败了,毛主席没办法,只好独自去搞武装斗争。而杨开慧带着孩子,干啥都不方便,就只好在老家藏起来了。

1930年,杨开慧被抓了,没多久就壮烈牺牲了。毛岸英跟他的两个弟弟呢,得在亲人的护送下,去找他们的叔叔毛泽民。

没过多会儿,毛泽民得去苏区工作了,这样一来,就把几个孩子安排到了“红色牧师”董健吾创办的“大同幼稚园”里生活。

这有一所幼稚园,是中央特科直接出钱资助的,就是专门照料咱党烈士的家属,还有领导的孩子。在这儿呢,毛岸英三兄弟能生活得挺不错。

然而,谁都想不到的倒霉事儿,正缓缓地朝着毛氏兄弟袭来了。

有一天夜里,三弟毛岸龙猛地发起了高烧。这病来得特别急,发展得特别快,等董健吾到的时候,毛岸龙就已经没了。

接下来,行动队的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了,这一下中央特科遭到了重大损失,没办法再给提供资助了。

董健吾没辙了,只好把毛岸英和他弟弟毛岸青接到自己家里来养着。

董健吾这人倒是好心,可就是没办法真正把生活困难这个实际问题给解决喽。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董健吾的老婆对毛岸英兄弟的态度越来越差。毛岸英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有志气,就在一个晚上,领着弟弟离开了董家。

随后,他们就靠着自己那还很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大梁。这当中,毛岸青被巡捕给打了,打那以后就落下了毛病,身体老是不太好。

毛氏兄弟在街头流浪了好几个月,最后董健吾总算是把他们给找到了。

为了能让俩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他找了张学良帮忙,把兄弟俩送去了苏联。从这以后,毛岸英就开启了他的留学之旅。

那时候,有好多中国孩子在苏联学习和生活,这些孩子大多都被安排住在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这儿的老师,时常带着孩子们去放牲口、种蔬菜、挖土豆。像毛岸英那样的男孩子呢,还会学着一些诸如木工这样的加工本事。

毛岸英在这儿那可是顺风顺水,没多久就当上了少先队长。1939 年的时候,他比别人动作还快,早早地就加入了共青团。

好端端的平静生活没多会儿就被搅乱了。1941 年 6 月 22 号,德国搞起了“巴巴罗萨计划”,大张旗鼓地入侵苏联了。

在苏联那边,指挥上老是出错,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就有好多人受伤牺牲了。那些宝贵的战略物资呢,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毁掉了。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孩子们,从逐渐变少的饭菜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残忍。

好多学生都说,为了守护自己的“第二故乡”,特别想加入苏联红军,去跟德国侵略者干仗。

那时候,苏联那边原则上是不让中国孩子去参战的。毛岸英一次次申请,可都没被答应。

这事儿啊是这样的。他写了一封特别诚恳、饱含真情的请战信,接着通过党组织的途径,把信直接递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呢,被毛岸英的那股决心打动了,特别批准他能够参加战斗。

不过在奔赴战场前,他得把一些必需的战斗技能给学会。

从1942年5月开始,毛岸英先是进了苏雅士官学校学习,接着去了列宁军政学校,后来又到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就这样,他逐渐变成了一名合格的装甲兵指挥员。

1944年,毛岸英踏上了战场,陆续在白俄罗斯、波兰、捷克这些地方参加战斗。

这会儿,卫国战争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不过战场还是挺危险的。毛岸英靠着自己很强的军事指挥本事和政治能力,在战场上多次立下大功。

战争打完后,他被斯大林接见了,斯大林还把一把代表着友谊跟功劳的纪念手枪交到了他手里。

1946年1月的时候,咱中国不光是摆脱了抗日战争带来的黑暗,还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安宁日子。

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从表面上看,国内的局势好像变好了。

毛岸英跟自己的兄弟和朋友告了别,跟着几个从苏联来的医疗专家一块去延安了。

他心里清楚,在那个地方,他爸正等着他呢。

这段时间,毛主席病着呢,好多天都迷迷糊糊的。可一听说儿子要回来了,他的病居然神奇地有了好转。尽管自己身体还挺虚,可他非坚持自己去机场接儿子。

飞机一落地,这位人民的领袖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他和儿子分开了整整 20 年,这会儿终于又见面了,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

当天夜里,毛主席把儿子领到了自己的窑洞里,父子俩谈了一整晚。

毛主席询问他杨开慧去世的具体情形,还问了他在苏联的学习状况。

毛岸英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向父亲打听了一些国内的状况。这父子俩呀,说着说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彼此都把心里的话给说出来了。

不过呢,毛主席在这次谈话中,发现儿子身上存在一些不太好的方面。

毛主席清楚,咱中国和苏联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在苏联人看来挺平常的事儿,放到中国来,那可就很难办得成了。

为了能让儿子在国内顺顺当当长大,他老是想寻个时机,把毛岸英给纠正纠正。

这机会啊,没多久就到了。

那时候,党中央的好几位高级领导,晓得毛主席和他儿子团聚了,都过来道喜,这里头就有八路军的总指挥朱德。

毛岸英见到这位很有威望的司令员时,依据苏联那边的习惯,他一下就说了句:“朱德同志您好。”

毛主席听到后,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还责怪儿子说:“‘同志’这俩字,是你能叫的吗?就连我都得叫老总呢!”

朱老总可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呢!想当初,南昌起义失败后,就是他带着一部分战士去了井冈山,这才使得武装斗争的情况开始变好啦!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那可是费尽心思啊,带着八路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就凭他的岁数、资历还有功劳,大伙都得尊称他一声“老总”。可毛岸英却直接叫他名字,这着实有点不太礼貌了。

然而,那时候的毛岸英可不觉得这有啥问题。

在苏联的时候,就算是面对斯大林,他也是管人家叫“斯大林同志”。

毛岸英搞不懂,这么具有革命性质的称呼,咋就不能用在朱德那儿呢?

毛主席跟儿子讲,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别可大了,不能把别的国家的所有东西,都不加分辨地照搬到自己国家来。

苏联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在传统礼仪方面不太完善,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比较简洁。

咱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地方,对人的称呼跟你对这人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要是不留意,说不定就会影响大家的团结呢。

再说了,“同志”这个称呼太正式了,在公开的场合用用还行,要是私底下也这么叫,就不太对劲儿了。

要是不了解咱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就把国外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那对毛岸英在国内开展工作可没啥好处。

听了毛主席的一番劝导,毛岸英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打那往后,他就不穿那身苏联军装了,换上了粗布的八路军军装,平常出门办事啥的都穿这个。而且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比以前更客气、更有礼貌了。

毛主席看到儿子的变化后特别高兴,接着就决定让毛岸英去农村,先学着搞劳动生产,慢慢地去熟悉祖国,去了解本国的老百姓。

毛岸英真不错,那可是没让人失望。不管是去参加生产劳动,还是去领导土改,或者是进工厂干活,他都能态度特别亲切,跟身边的人处得可好啦。

他曾代表毛主席回到韶山冲,见到那些好久没见的乡亲们,他每次都能叫对人家的称呼,这可太让人佩服了!

在面对好几位国家高级领导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喊“叔叔”,那叫一个亲热劲儿。差不多所有人,都特别喜欢毛岸英。

1950年,毛岸英经过毛主席同意后,以翻译兼秘书的身份,投身到抗美援朝当中。在志愿军司令部里,他工作起来一点不做作,对同志又热情又友好,大家都特别认可他,对他评价很高。

然而,就在这一年的11月25号,毛岸英为了把地图抢出来,结果在敌人扔的燃烧弹的爆炸声里牺牲了,这成了永远的痛和遗憾。

咱来扒一扒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子女在苏联那些不咋被人知道的日子。这是2015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内容。

0 阅读:101
迷途羔羊归巢处

迷途羔羊归巢处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