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的臭豆腐总让我想起小时候排队买豆腐的情景,那时候妈妈总说小敖家的最好吃,每到周末就拉着我去买,远远就能闻到一股子发酵的味道,让人又嫌弃又想吃。
记得小时候去万寿宫,总能看见小敖家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家手里拿着塑料袋子,等着打包带回家。
那时候的臭豆腐是真的臭,走在街上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发酵的味道,但是奇怪的是越闻越想吃。
小敖家的臭豆腐块头不大不小,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能听见清脆的声响。
里面的豆腐是嫩的,带着浓郁的发酵味道,蘸上辣椒酱和蒜蓉,那个味道让人忘不掉。
记得有一次下雨天去买,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买回家的时候衣服都湿透了,但是那个味道真的值得。
小敖家的老板是个瘦瘦的中年人,话不多,但是手脚麻利,炸豆腐的动作特别快。
每次去买,都能看见他专注地盯着油锅,时不时用筷子翻动豆腐块,生怕炸过了火候。
有一天突然听说小敖不做了,街坊邻居都觉得可惜,后来小邓家开了,大家都说味道差不多。
小邓家的装修比小敖家要新一些,但是那个炸豆腐的手艺确实有几分相似。
街坊邻居都在传,说是小敖把配方转给了小邓,但是这个说法也没人能证实。
小邓家的生意很快就好起来了,队伍排得跟小敖家那会儿一样长。
有时候路过看见两家店都在营业,生意都不错,也分不清到底哪家更好吃一些。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小邓家,因为他家的蘸料种类多一些,还有些新式的口味。
不过老一辈的人还是念叨着小敖家的味道,说现在的臭豆腐少了点什么。
小邓家的价格一直很亲民,小份五块钱就能买到一份,解解馋够够的了。
现在的臭豆腐确实没有以前那么臭了,可能是因为食品安全标准提高了。
凑近了闻也就是淡淡的豆腐味,要不是招牌上写着臭豆腐,还以为是普通的炸豆腐。
但是咬一口还是能尝出那么一点发酵的味道,就是没有小时候那么浓郁了。
现在的臭豆腐更讲究卫生了,豆腐块都是统一的大小,看着整齐干净。
蘸料也变得丰富了,除了传统的辣椒酱,还有各种新式的酱料可以选择。
有时候觉得,可能是现代人的口味变了,也可能是食品加工工艺改变了。
但是万寿宫的这两家店,在南昌还是数得上号的臭豆腐店。
至少在这个城市里,还能找到一点儿当年的味道。
万寿宫的翠花街,不光有臭豆腐,还有许多老南昌人熟悉的小吃。
街边的油炸摊,糖油粑粑,米粉肉,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的老主顾。
这条街承载着太多人的回忆,从小学放学后的零食,到现在带着孩子来寻找童年的味道。
有时候想,这些老店能一直开下去就好了,让更多人能尝到这些市井的味道。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喜欢精致的网红小吃,但是这些传统小吃依然有它们的魅力。
每到周末,这条街上依然人来人往,排队买小吃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
这里的烟火气息,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一面。
小邓家的臭豆腐店就在翠花街9号,这个门牌号码很多老南昌人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