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在五十多年前的1969年便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接下来的三年里,又接连进行了五次载人登月,总计将12名航天员送达月球表面。然而,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却并未再进行过载人登月任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登月真实性的质疑,有人甚至将之视为阴谋论的一部分。例如,有观点提出:“月球上没有火箭,航天员怎么可能从月球返回地球呢?”
实际上,月球上并没有像地球上那样的火箭发射设施,但搭载了小型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正是让航天员脱离月球引力束缚,进入月球轨道的工具。关键点在于,登月过程中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地球逃离,抵达月球,这个过程犹如不断爬坡,当然难度更大。而从月球返回地球则相当于下坡或顺风,相对来说更轻松。
具体细节如何?航天员是如何返回的?
月球的体积远小于地球,引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逃逸速度也仅有每秒2.4公里,远低于地球的每秒11.2公里。此外,由于月球几乎不存在大气,因此大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逃离月球变得更加容易。
阿波罗11号任务所采用的土星五号火箭,即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足以排在世界第二位。然而,从月球返回地球并不需要这样大推力的火箭,甚至无需火箭。那么,没有火箭,航天员如何从月球返回地球?
首先要明确,阿波罗飞船的登月舱并不会返回地球,其主要职责是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并从月球起飞,与月球轨道上的指令舱会合。
当阿波罗飞船进入月球轨道时,巨大的土星五号早已用尽燃料,伴随其抵达月球轨道的仅是登月舱、指令舱和服务舱。
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其中两名进入登月舱,剩下的一名留守指令舱。当两名登月航天员完成任务后,他们返回月球轨道与留守航天员会合,一同乘坐飞船启程返回地球。最终,只有指令舱返回地面。
月球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而登月舱在离开月球时,并不必达到这个速度,仅需进入月球轨道与指令舱会合,因此只需达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1.8公里。
登月舱分为上升段和下降段,航天员离开月球时仅携带上升段,下降段则留在月球表面作为发射架。
上升段的质量相对较轻,仅搭载两名航天员及部分月球土壤样本,重量约为4.7吨。而土星五号火箭在离开地球时总质量高达3000多吨,荷载45吨,其中包括轨道舱、登月舱下降段和上升段的重量,上升段的4.7吨中包含约2.4吨的燃料。
由于月球的引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4.7吨的上升段在月球上的重量相当于地球上的0.8吨,重量相当于两头猪。
下降段作为微型发射架,上升段则作为“微型火箭”,虽然体积小,却足以完成任务。
上升段进入月球轨道后与指令舱对接,返回地球的任务便交给了燃料充足的服务舱。服务舱点火变轨进入地月轨道,随后指令舱与服务舱分离,开始返回地球。在进入地球轨道后减速,穿越大气层,最终降落在预定区域,由地面救援人员迎接。
当然,这只是返回地球的简略过程,具体操作中会涉及许多细节,作为普通大众无需深入了解。
实际上,阿波罗登月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人只看到了阿波罗11号的成功,忽略了邓悦背后的艰辛准备。
美国航天局原计划在1967年实施载人登月,但因一个月前的例行测试中指令舱起火,三名航天员不幸遇难,导致计划暂停。
此事故后,美国航天局更加谨慎,从阿波罗2号到6号,都是先通过无人测试,模拟登月全过程。阿波罗7号至10号飞船测试中,除了无航天员外,登月过程几乎与真实登月无异。所有模拟都成功后,才实施了阿波罗11号的载人登月任务。
因此,若深入了解阿波罗整个登月历程,会发现美国载人登月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轻松,我们所见只是美国航天的辉煌瞬间。
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月,目前看来可能性很大,甚至有可能提前。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很可能会等到2030年前后。接下来几年,中国将为载人登月做全方位准备,例如,明年即2024年将发射嫦娥六号,对月球背面进行采样,计划采集2000克月球样本。
那么,美国为何突然停止载人登月?
简言之,登月代价不菲。美国载人登月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冷战期间与苏联的竞争,受到苏联送加加林入太空的刺激。太空竞赛促使美国实施登月,但六次登月耗资巨大而收益甚微。登月的新鲜感逐渐消失,美国近年开始重新规划重返月球,为将来的载人登月做准备。
尽管目前看来登月无明显经济回报,但对于中国而言,载人登月具有重大意义。人类文明将向外太空拓展,月球将是重要的跳板和中转站。太空探索如同“第二次大航海时代”,中国错过了首次航海时代,绝不能再错过太空探索。我们不能等到所有技术都成熟后才开始探索,那时已经晚了。
月球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不解之缘。嫦娥奔月的传说深入人心。中国实现载人登月,将极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大国地位。
呼啸山庄
科学家现在研究3种人工重力的方法,1. 旋转人工重力:是通过使航天器进行旋转,产生出离心力,制造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当航天器或空间站,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人体会感受到离心力,产生类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旋转人工重力的大小,与航天器旋转的半径、角速度以及物体的质量有关。2. 磁场人工重力:是通过利用磁场,对物体施加力的原理,来产生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磁场人工重力的实现,需要利用强大的磁场和特殊的磁性材料,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使物体受到类似地球上重力的作用。
用户12xxx97
美国登月是个骗局。
呼啸山庄
中国要想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就必须要解决在太空中的失重问题,从地球发射探测器到火星,单程要飞行半年,往返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航天员的身体在失重的环境中,半年时间像瘫痪一样,到达火星表面,火星那里又没有地面工作人员,航天员跟本无法在火星表面登陆,还得返回地球,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中,长达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航天员可能会死亡,环形载人航天器能解决太空中失重问题,中国要载人登陆火星,环形载人航天器非有不可。
用户11xxx47
美国人口是心非,言而无信,它们讲话不如狗放屁
呼啸山庄
希望中国能研发出环形载人航天器,产生出离心力,解决在太空中失重、没有人造重力的问题,让航天员待在空间站和宇宙飞船里,就像在大气层以里,待在民航客机里一样,环形载人航天器,可以作为长期有人照料的,有人造重力的空间站,也可以作为把人类,送往更遥远的星球和星系的宇宙飞船,也只有制造出有人造重力的环形载人航天器,才能把人类送上火星,否则载人登陆火星是无法实现的。
呼啸山庄
中国可以在天宫空间站上,进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先用小型装置实验,测算转动的速度和体积的大小,然后再进行大型的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越大,其转动的速度就会越慢,同样会产生出离心力,制造出人造重力,转动的速度慢,可以避免航天员发生眩晕。
用户17xxx83 回复 01-24 07:48
没有乌克兰的宇航制造技术人才引进,宇宙空间站,载人飞船,航母战机,连影都没有!
呼啸山庄
中国的载人航空航天,也要有自己的创新、创意,不能总跟着别人学,中国应该研发环形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制造出人造重力,将航天员送往更遥远的星球或星系,环形载人航天器是通过旋转,产生出离心力,另外,和物体旋转有关的科里奥利力,其影响也不能忽视。
5井
美国登月造假,摄影棚里拍摄,欺骗全世界
Pedot
月球引力1/6是不是月球能跳6倍高?
用户10xxx93
绳子拉回来的
呼啸山庄
美国曾经在地面,进行过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但是没有成功,美国专家给出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是有重力的,所以在地面进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很难取得成功,最好是在太空的空间站上,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效果会更好一些,环形载人航天器,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产生出离心力,在太空中制造出人造重力。
油腻之年
好期待,还有五年
烟月山风
信你个鬼
呼啸山庄
环形载人航天器,是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转,产生出离心力,从而在没有重力的太空环境,制造出人造重力,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规模,必须要达到千米级的规模,才能避免待在里面的航天员,因为航天器的旋转,发生晕厥,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越大,在太空中旋转的速度就可以越慢,既可以产生出离心力,制造出人工重力,又可以避免里面的人发生旋晕,现在最大的太空载人航天器,国际轨道空间站,才达到百米级的规模。
姚绍军
美国说,技术太过先进,不宜暴露!
嘿好运来
没文化了吧,美国spiderman、batman等一堆不是人的东西,啥干不出来。
大圣齐天
你咋起飞的不关心。那个好办。问题是你咋降落的。马斯克用现在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加持都不行。当年是怎样降落月球的。靠硬摔的吗。
呼啸山庄
曾经有中国的航天专家建议,研发一种能够悬停在空中的,叫做磁悬浮飞船的飞行器。
呼啸山庄
2009年,美国电影(太空运输)。
好运连连
背个降落伞从月球跳回地球很难么?相信老美的智慧
用户18xxx94
小编家猪800斤一头[点赞]
姚绍军
美国:沉默是金,因技术太先进,无可奉告!
呼啸山庄
3. 加速度人工重力:是通过使航天器或空间站加速运动,产生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当航天器或空间站加速运动时,人身体会感受到增加速度产生的力,从而产生类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加速度人工重力的大小,与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哇哈哈
全中国都知道美国航天是造假的,就你这还分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