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都登上月球快半个世纪了,怎么就没人再去一趟呢?
尤其是美国,当年可是豪掷千金,把12个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又是插旗又是拍照的,可谓轰动全球。
然而,为什么在这之后就偃旗息鼓了?
真正的原因,还得听听“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怎么说...
美国登月后陷入了停滞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无疑轰动全球。
当年冷战背景下,美苏两超级大国在太空竞赛中激烈对抗,每一个小的进步,都将被视为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
所以,美国不惜斥巨资研究载人登月计划,最终成功将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并带回400公斤的月岩样本,在月球表面插上了美国的国旗。
然而,辉煌之后,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似乎陷入了停滞。
2004年,布什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目标是在2020年前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可这一计划未能如期实现。
紧接着,“阿尔忒弥斯计划”接过了接力棒,它的蓝图更加宏大——不仅要实现月球南极的着陆,还要建立可持续的月球基地,为人类长期驻留月球铺平道路。
然而,这个计划同样遭遇了重重困难,原定2017年的发射计划一再推迟,最终定在了2022年之后,而实际进展更是慢于预期。
这是怎么回事?美国可以说是“登月第一国”,为何在连续6次成功登月后陷入了停滞状态呢?
1g月岩开启梦想在探讨美国为何不再登月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中国探月工程是如何崛起的,其实这还真多亏了美国。
1978年,距离美国登月已经过去好多年,但这一年,中美关系有所缓和,而美国为中美关系友好交流,给中国赠送了一块1克重的月岩样本。
要知道,中国在此之前从未登上过月球,所以这块月岩样本虽然只有1克,但对中国意义非凡,而当年接手研究这块月岩样本的专家就是欧阳自远。
他带领团队,小心翼翼地研究0.5克的月岩样本(另一半用于国家保存),总共发表了14篇涵盖月球地质学等多个领域的论文。
虽然研究样本有限,但欧阳自远将其研究透彻,发挥出全部的价值,填补了中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的多处空白,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探月之父”。
也正是因为有了欧阳自远院士给出的研究数据,中国的探月工程终于在2007年拉开了序幕,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随后,“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相继发射,它们不仅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还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巡视探测。
而“嫦娥五号”的发射成功,更是将中国探月工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它成功采集并带回了1731克珍贵的月岩样本。
有了更多的月岩样本,中国开始计划载人登月,不过这一探索道路困难重重。
而且也正是因为中国亲身经历,欧阳自远院士才明白为何美国登月辉煌后陷入了低迷。
首先技术挑战与高昂的成本就是两大拦路虎,载人登月,需要先进的火箭、飞船和生命支持系统。
而且宇航员的宇航服研发耗资巨大,每次登月都是对宇航员生命的巨大考验,还有每次火箭发射的成本更是大的惊人,所以需要国家的巨大投入和持续支持。
但美国本就面临赤字危机,要是再在这方面耗资,美国经济状况很可能遭受巨大冲击。
即便美国领导人为了在位时维持住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领头的地位,甘愿斥巨资继续研究载人航天计划,但美国群众却对此表示质疑。
再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探测器的发明能够成功代替人类更好的完成探月任务,这不仅降低了许多研究成本,还不需要宇航员再面临生命的威胁。
还有,欧阳自远院士表示,美国登月之所以停滞,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期美国的登月计划,更多的是“插旗”任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到此一游”象征。
单纯的去一趟证明自己的实力,缺乏科学规划和目标,在欧阳自远看来,探月工程不仅仅是为了“面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里子”。
他强调,探月工程应该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小结从1克月岩到嫦娥工程的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人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探月传奇。
展望未来,各国的探月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科学家和航天人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正如欧阳自远所说:“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卓越。”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能够在月球上留下更加坚实的足迹,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征程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湖南日报-2022.10.26《欧阳自远院士:月球已经“死亡”,我们为什么还要探月?》
丽丽
自从嫦娥五号采样回来后,欧阳就闭嘴不谈美国所谓的阿波罗载人登月了,反而去信美国那傻(NASA)询问当年的实情,美国心虚只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