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地球真是不太平,短短几天时间里,先是缅甸那边遭遇了7.9级的大地震,紧接着汤加也发生了7.3级的强烈地震,还有日本那边,也发出了南海海槽可能会发生特大地震的预警……
就在世界各国忙着评估灾害损失或者担忧未来状况之际,咱们国家已经迅速行动,派出了救援队伍直奔缅甸而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灾难面前无情人却有情。
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在奔赴缅甸提供援助的背后,还悄悄展示了两个“强大手段”。这两个实力不仅令美国五角大楼感到震惊和恐惧,也让特朗普时代的那种“战略担忧”重新浮出水面。
中国到底做了啥,让世界老大美国这么坐立不安呢?
我们的首要行动就是依靠航天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专业能力,地震发生后,我们马上指挥好几颗已经在天上飞的卫星,对缅甸受灾的地方进行全方位观察。
缅甸大地震过后没多久,也就两天时间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那边,管资源卫星的几个卫星就开始动起来了。高分四号这颗卫星,原本在赤道上头稳稳当当地待着,这下子它改了道,往西边去了。还有高分三号,这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赶紧加快了看地面的速度。同时,环境减灾二号05星也不含糊,立马开始拍高清照片了。
这些花费好几亿打造的“国家宝贝”在太空里走出准确的路线,帮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救援队找到最好的前进方向,锁定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好让救援行动能够更加到位。
这次的情况并不是中国卫星首次显示其“变身本领”。回想2018年,老挝的水坝出了事儿,还有2020年黎巴嫩的贝鲁特大爆炸,中国卫星都立马有了反应。
不过这次缅甸地震的应对力度可真够大的,直接动用了至少8颗卫星来联手监测。这些卫星各有各的本领,有的擅长光学观测,有的能雷达探测,还有的会红外扫描,多种方式一起上,全面又细致。
它们每隔15分钟就会快速扫描一遍曼德勒及周边地方,三个小时之内就能给交通要道、山体容易滑坡的地方,还有房屋倒塌的区域做出三维模型。
当这些画面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就连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的专家们也直言不讳地说:“中国卫星的灵活度和信息处理速度,已经快要赶上美国‘锁眼’卫星的水平了。”
这么说来,五角大楼的担忧确实有道理。美国一直把卫星快速调整轨道的技术当作他们“太空老大”地位的关键。
1991年那会儿,海湾战争爆发,美军动用了3颗KH-11卫星,整天盯着伊拉克的一举一动。转眼到了2020年,伊朗的苏莱曼尼将军遭到袭击,这次美国更厉害,直接利用卫星实时盯梢,精确锁定目标。
现在,中国在民用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卫星网络构建实力,不经意间透露出了其背后强大的军事潜能。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约太空领域的专家说:“要是中国把这样的卫星灵活性用到战场上,那敌人的导弹发射车、航母战斗群,还有隐形战斗机,全都会暴露无遗。”
西方更为担忧的是,中国卫星展现出的“长久压制能力”。
美国的一个叫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智囊团发布报告说,中国这几年发射的遥感卫星,超过六成能在轨道上调整位置,相比之下,美国这种卫星能这么做的不到三成。
在实际战斗中,这种差异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美国卫星因为轨道固定,只能每隔12小时才能从目标上空经过一次。而中国卫星却可以通过改变轨道,实现每小时一次的监测,这样就能够全面且实时地了解战场的所有情况。
讲完了第一个步骤,接下来咱们聊聊第二个步骤。
卫星在高空构建起信息的桥梁时,地面上也悄然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中国这边,宣布要给缅甸送去1亿人民币的紧急帮忙,注意哦,是人民币,不是1亿美金。
这次虽然数字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背后的意义可不小。主要是因为,这次是我们国家用人民币提供的援助,而且这个想法还是缅甸政府自己先提出来的。
过去十年里,中国在进行对外帮助时,只有大约12%是用咱们自己的人民币来算账的,而且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一带一路”参与的国家中。
不过这回,缅甸主动提出要接纳人民币,这可是“摆脱美元依赖”路上的一个大转变。你得明白,虽然缅甸的外汇储备里头,美元还占着六成五以上,但他们央行地震后立马就跟中国敲定了货币方面的协议。
背后的道理其实很明显,中缅在边境贸易上有35%都是用人民币来结算的。所以,缅甸要是直接把援助的钱用来在中国买救灾的东西,就能躲开美元汇率上上下下的风险。
以前,美联储的老大格林斯潘说过这么一句话:“美元当老大的日子,起码还有50年好过。”可现在看来,这事儿可不一定了。2023年的数据摆在这儿,人民币跨境支付那个系统,就是CIPS,它处理的钱比去年多了47%,都已经用到180个国家去了。
根据SWIFT的数据来看,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45%掉到了2023年的38%。这次缅甸地震收到的“人民币援助”,就像是给骆驼背上又加了一块重负。
历史总是有着出乎意料的相似性。回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那会儿,美国靠着石油美元重新站上了世界之巅;而现在,中国在救灾行动里推广自家货币,这不就像是在美元霸权的根基上动了手脚,埋了个雷。
英国的一家知名财经报纸直接说道:“要是人民币能在给人帮忙的援助里站稳脚跟,那以后国际上的买卖算账方式可得大大变样了。”
从这能看出,这两件事情绝对不是碰巧发生的。想想2021年汤加那座火山喷发,咱们国家的“运-20”大飞机,飞了一万两千多公里去送救援物资,这可是咱们国产军机飞得最远的一次了。
2023年,土耳其遭遇了地震灾害,中国北斗系统第一时间站出来,给灾区送去了超精准的定位服务,误差小到只有厘米级别。每次这种灾难救援,其实都像是在检验咱们中国的科技和金融肌肉有多强大,是个实实在在的实战考验。
卫星轨道调整与人民币结算的新进展,揭示了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中国正借助“军民结合”的策略,挑战美国的监控主导地位。
在金融这行当里,中国正使劲儿让自家货币走向世界。这两方面工作,表面上看是各走各的路,其实紧密相连——要是咱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撑腰,那CIPS系统在保障交易安全上可就难了;反过来,要是咱们在金融上说不上话,那咱们的航天技术在国外用起来也得看人脸色。
美国方面也察觉到了其中的风险,特朗普执政时期,在他们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明确提到了要“遏制中国在2025年前成为太空领域的领头羊”。
拜登的团队琢磨着用“友好岸边外包”这招,来减少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分量。但实际情况呢,你看,咱们中国的卫星正在缅甸上空忙活着布网,而那边的星链卫星,却因为俄乌那档子事儿,变成了半拉子军事帮手。
当人民币在救灾中开辟出通道时,美元却因为滥用制裁而被多个国家所冷落。这种一边上升一边下降的趋势,可能就是让美国战略界心里真正感到担忧的根本原因。
参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