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符戊寅年(1098),睦州建德人黄司业四岁的儿子不幸夭折,黄司业为此日夜悲泣。
有一夜,黄司业梦到了夭折的儿子,儿子告诉他:“儿已受生,不用过分想念,我前世曾为宰相,因诬陷善人而被谪,后因又有过错,再此被谪到几里外的方十四秀才家,长大后还会有官位,这世结束,就会有好的去处了。”
第二天,黄司业就依照梦中情景,去到方十四秀才家寻访,果然,方秀才在十二月一日生了一个儿子,生辰同黄司业儿子去世的时辰刚好一致。
黄司业请求方秀才让他见见新生儿,黄司业见到小孩时,那小孩表现的很欣喜兴奋,黄司业拿东西给他,小孩就举手表现出想要的样子。
黄司业从方秀才家回来后,丧子之痛有所释怀,就再也不哭泣了。
方十四秀才名逸,后来出仕,官至朝请郎。
方秀才的儿子名叫方序,在绍兴十二年登科,后来做了常山丞,在五十三岁时去世。
这件事记载在宋代古籍《夷坚志》中,是作者洪迈从他的执事哪里听来的,时间、人物记述还算是详实,事情的真假现代人也不好去妄议。
关于生命的思考,可以说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的生命是如黄司业的儿子那样出世入世的反复轮回,还是如很多人认为的人死灯灭、烟消云散呢?细思真是惶恐!
如古人所认为的,假设人有轮回,似乎人就会有所忌惮,因为知道自己将为所做的承担后果;如果人认为人死万事皆休,似乎就会为人放纵恶的一面找到了很好的借口,毕竟想为所欲为的大有人在。
可是,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需要自己打开命运的盲盒时,究竟是庆幸还是懊悔,那就不得而知了!
👏👏👏🌷原文:如果人认为人死万事皆休,似乎就会为人放纵恶的一面找到了很好的借口,毕竟想为所欲为的大有人在。
如果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临终前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