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准备装修人生的第一套房,虽然没对这房子有太大期待,我买它也并未感到很大压力,但真正收房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惊讶——合同上两室一厅94.5m²左右的房子,估计套内面积也就60m²多点的样子,特别是那个次卧,小的令人压抑。还有我先生最看重的厨房,也挺窄的,按他的话说就是——太行不开了!
厕所呢,好在我俩还算苗条,要是两个胖子进去,差不多就满了。
就这样子的
但又考虑到,无论怎么着,这房子可是按照正规标准整的,公摊面积也在法定区间之内,做工啥的都还行,暖气也十足,就不要什么自行车了。
毕竟,这个公摊面积,可是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通用规范》里面的,属于国家标准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方法,你不服也得服。
特别是前阵子出台的“新国标”,还再次扩大的“公摊面积”的范围。
按照“新国标”的规定,“公摊面积”除了走廊、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停车场、值班警卫室,以及相关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占用的建筑面积等等,还包括墙体的外饰面(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
而旧版的标准,则仅包含结构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并没有把把墙面抹灰、装饰面、装饰性幕墙等算入其中。
惊喜不?没想到房子还能越住越大!
你以为辛辛苦苦一年攒了几万块,终于够买下个卫生间了?不!你可能连门都没进去呢。
当然,有人会说,取消公摊面积,无非是把公摊加到了单价里,最后的房子总价,那都一样。
就跟朝三暮四的预言里喂猴子一样,早上仨果,晚上四个;或者跟先给四个,后给仨,总量依旧是不变的。
可是,既然都一样,为什么还要搞得如此伤神?
这个,一些网民们推测,应该跟稳房价有关。毕竟,如果去掉公摊面积,房子的单价估计得大幅度刷榜,影响大局的团结稳定。
不过,老实说,如果让你选择的话,在总价不变的情形下,你是愿意按照高单价的使用面积购买,还是选择看起来便宜,但是带着公摊面积的房子呢?
很明显,但凡有点思考能力的,肯定会选择前者。
一方面是,公摊面积的透明度还不够,带着很多弹性的操作空间,特别是那种“期房”,经常把买房人搞得跟“开盲盒”一般。
规定给的都是一个“区间”
而且,由于得房率的差距,不同楼盘之间比较起来也很困难,远不像室内面积那么容易测出来。所以,公摊问题上,买房人常常吃“哑巴亏”。
作为业主,你当然可以拿着尺子仔细的量你的家,甚至也可以下功夫去量一量楼梯、过道,电梯.....但你有能力和精力把下面这些全都量一遍吗?
另外,像什么契税,装修费、物业费、暖气费这类的,可都是按照“注水”后的面积计算。
细算下来,中间的差价,可是一笔大钱呢。
更何况,像变电室、管道井、设备间,这些被“公摊”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暖气!
而至于为啥咱们还坚持“公摊面积”,应该也自有相应的道理,这里就不再妄言妄议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发明并实践公摊面积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其实早在2013年,就已经取消这个制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