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遭遇恐怖袭击后,原本就紧张的印巴关系瞬间失控。
印度宣布暂停两国河水共享协议,还吊销了所有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巴基斯坦随即反制,冻结对印贸易,并警告会“对任何攻击进行同等回击”。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接受采访
最令人不安的是,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采访时直言:“克什米尔局势若继续恶化,印巴之间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要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可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旦开战,不仅是南亚两国的灾难,更可能引发全球安全体系的剧烈震荡。
而作为亚洲大国和周边邻国,中国该如何在这场危机中稳住局势?
克什米尔:七十余年未解的“亚洲巴尔干”说到印巴冲突,绕不开的永远是克什米尔。这个总面积不到2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为什么成了印巴两国打了三次战争、数十次冲突、无数次流血冲突的导火索?
首先是历史遗留的地缘悲剧。
1947年印巴分治,克什米尔土邦王公在印巴之间摇摆,最终投向印度,从而引发第一次印巴战争。此后,克什米尔被划分为“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但双方都声称对整个地区拥有主权。
印度安全部队人员
其次是宗教与民族矛盾交织。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人口多数为穆斯林,但被印度这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控制。这就导致克什米尔本地的分离主义、伊斯兰极端势力频繁滋生,而巴基斯坦则被指暗中支持这些武装分子。
从而每一次枪击、爆炸事件,都会成为引爆印巴矛盾的导火索。
大家别小看南亚的一枪一炮,这场危机一旦扩大,全球都会跟着遭殃。
石油运输线受阻:中东到东亚的能源航线需经过印度洋,战事将推高油价;
新兴市场震荡:印度、巴基斯坦金融市场波动,将影响亚洲资本流动;
全球供应链风险加剧:特别是印度的IT、制药等产业,一旦受战火波及,将影响全球相关行业。
克什米尔地区是连接中国、印度、中亚的重要战略通道,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冰川与高原要塞。可以说,谁掌控了克什米尔,谁就握有南亚地缘博弈的制高点。
过去,印巴在克什米尔擦枪走火早已司空见惯,但这次事态的发展却格外迅速与激烈。
印度宣布暂停河水共享等反制措施后,巴基斯坦也立刻采取了报复性外交措施,并表示,任何试图转移印度河水源的行为都被视为“战争行为”。
自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国内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尤其在2025年初选举结束后,莫迪为巩固政权,频频打起“民族主义牌”,不仅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的自治地位,还大规模调动军队进驻边境,这次更是直接暂停“河水共享协议”。要知道,这可是两国最敏感的民生议题,相当于扼住巴基斯坦的水源命脉。
莫迪赌的就是国内民意支持,哪怕激化矛盾,也要展现“铁腕领袖”的形象。
印度总理莫迪
巴基斯坦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几乎没有太多常规军事实力反制。但巴基斯坦是有一张底牌的,那就是核武器。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的“同等回击”言论,实际上就是在释放信号:别逼我动用最后手段!
而暂停贸易、外交施压,也只是巴基斯坦所能采取的有限反制方式。
印巴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全球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这次印巴会不会真的开战?
理论上来说,核威慑会让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全面战争,但问题在于,印巴之间长期缺乏有效的“危机沟通机制”,极易因小规模冲突失控升级。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巴已多次在“核门槛”的边缘试探:
1999年卡吉尔战争;
2016年“外科手术式打击”风波;
2019年印军战机越境被击落事件。
如今,双方情绪空前紧张,一旦有误判,战争随时可能点燃。
美国虽然与印度保持着“印太战略伙伴”的关系,但对巴基斯坦也有一定影响力,过去也经常充当“灭火队”。
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铁杆盟友,同时也与印度保持着边界对话,两国之间还是说得上话的。
面对印巴危机,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那就是尽力劝和促谈,防止局势失控。
尽管我们与印度也存在着一些边界争议,但中国清楚,当前阶段最重要的是防止印巴冲突外溢至中印关系。
当然,在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多点冲突爆发的背景下,其实谁都难以全力以赴干预南亚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