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头猪死亡事件惊动农业部!已转河南农业主管部门调查

反做空一线 2025-02-09 22:55:51

易雪松/文

“3000多头猪死亡,养殖户起诉牧原股份索赔680万”一事有了最新进展。

2025年1月8日,来自河南南阳内乡的养殖户常先云向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状》,起诉牧原股份子公司南阳市卧龙牧原养殖有限公司(简称“卧龙牧原”),指控牧原方面向其销售携带病毒的种猪(怀孕母猪)导致猪场发生蓝耳疫病感染、致使其3000多头猪死亡。

1月13日,常先云还向证监会、深交所实名举报了牧原股份“常年检疫证明造假、给种猪违法注射自制疫苗”等问题,目前举报事件有了回复。

常先云称春节前接到了农业部的电话,对方称举报已获受理。

农业农村部信访处1月23日给常先云的邮箱回复信息显示:“您的信访事项已收悉!您反馈的情况已收悉,我们已将信访内容反馈河南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开展调查。感谢您对畜牧兽医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有知情人士透露,春节前农业部门正式对牧原股份出售种猪事件事件介入调查,调查的重点是举报所涉及的自制疫苗、检疫违规等问题。“河南南阳畜牧局春节前开了一天的会议。”

此外,证监会12386投诉平台显示:常先云的举报已分转至河南证监局。

3000多头猪死亡事件

2024年3月29日,常先云作为内乡县鸿福农牧有限公司(简称“内乡鸿福农牧”)的法定代表人,与牧原集团旗下的南阳市卧龙牧原养殖有限公司(简称“卧龙牧原”)签订《生猪购销合同》,约定从卧龙牧原购买152头怀孕母猪,包括一胎怀孕母猪76头、三胎怀孕母猪28头、五胎怀孕母猪48头,合同总价78.98万元。

2024年4月3日、4月4日,卧龙牧原共向常先云交付149头母猪,并将这批种猪全部拉到鸿福农牧的猪场进行隔离养殖。这批种猪拉到猪场后进行隔离养殖,但当日即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其中一头一胎怀孕母猪当场死亡。

自4月10日起,卧龙牧原出售的种猪猪群开始出现发病症状,不吃不喝、身体发红发紫,4月15日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流产、死胎、死亡。

疫情爆发后,牧原兽医团队赶到现场并给出了治疗方案,按照“蓝耳症状打针退烧”,并送检5头发烧母猪的血清进行蓝耳抗原检测,检测结果确认为蓝耳病爆发。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

4月底,常先云原有存栏76头怀孕母猪、3340头保育仔猪也被波及感染。到6月初,她从牧原购买的149头母猪及所产仔猪、和原有76头母猪、3340头保育仔猪均死亡。

这次突然如来的疫情如一场巨大的噩梦,让常先云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十几年的养殖积累毁于一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几百万。

事件发生后,牧原一度启动赔付计划。常先云透露,前期,南阳卧龙牧原按照3000多头死猪价值、给出200多万元的实物种猪赔偿方案,其后又将赔偿价降到一百多万元,后又降至七八十万,到最后降至0元。

2024年10月17日,南阳卧龙牧原向常先云下发“不予赔偿”的函告:公司认定其销售给常先云的怀孕母猪符合检疫标准与合同约定标准,猪只交付后的全部风险由常先云自行承担;本次常先云养殖场生猪发病与公司无关,公司不承担任何补偿或赔偿责任。

检疫造假疑云

由于双方沟通走入“死胡同”,常先云无奈拿起了法律武器,一纸诉讼将牧原集团告上了法庭,索赔金额达到680万,其中包括涉案种猪货款78.98万元、原有母猪损失40.28万元、原有仔猪损失254.2万元、以及饲料费用、兽药费及人工费用、预期收益等。

常先云起诉书指控牧原股份有三大“原罪”:一是牧原出售未经检疫的、不符合种猪健康标准的、携带病毒的种猪;二是牧原违规出售接种自制动物疫苗、将注射不同疫苗的种猪混群;三是牧原常年在销售种猪时检疫证明造假,规避种猪检疫,存在重大疫情隐患。

常先云举报牧原股份检疫造假,主要依据是检疫证明,卧龙牧原出具的《动物检疫证明查询》显示种类是“商品猪”。

常先云说:“牧原实际向我出售的是怀孕母猪,是种猪,根本不是商品猪。没有以种猪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检疫,而是以商品猪申请检疫,没有提供种畜禽合格证明、种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种猪的家畜系谱。”

对于上述指控,牧原股份法务卢良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公司有正规的检疫程序和手续,所有检疫手续都有相关合同。

卢良盛说,牧原股份的轮回杂交二元育种模式,商种两用。“这个养殖户在购买公司种猪,等种猪下小猪后就将其直接宰杀掉,作为商品肉猪用。”

另外,据时代周报报道,牧原方面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牧原的检疫证明都是官方手续,合法合规。商品猪包含种猪,开商品猪的检疫证明没有问题。另外,是否是“种猪”要看养殖户是否留作种用,如果进行商用本就应开商品猪检疫证明。

不过,这种辩解确实暴露了牧原在检疫证明的问题。有养猪行业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将怀孕种猪以商品猪形式售卖,确实存在操作上的瑕疵。”

常先云则回应称,我们不止是买牧原的种猪,还有其他公司的种猪,他们的检疫证明上写的就是种猪,我们除了买牧原的种猪,还买过猪的精液,他们知道我们是养殖户而不是屠宰户,“牧原股份在检疫证问题上公开撒谎、狡辩。”

自制疫苗问题

除了检疫证的问题,常先云举报的另一重点就是自制疫苗问题。

此前,卢良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回应称公司没有自制疫苗,也没有销售未经检疫带病毒的种猪,这都是违法行为。“通过第三方检测,对方养殖场的蓝耳疫苗涉及毒株和牧原相关养殖场的疫苗毒株根本不是同一型号。如果对方对相关销售过程有异议,可向法院提交证据。”

而常先云提供了其与牧原售后人员张海亮、牧原卧龙区域负责售医段晓菲、牧原原高级技术顾问田方平等人的通话记录。记录显示,张海亮承认牧原给涉案种猪打了自制疫苗(血清驯化)并称“两个猪源,没有隔离好这个毒株……我们也没有否定这个责任”。段晓菲则说“猪的来源比较多,病毒比较多,打了这个对型疫苗之后,病毒统一了,好养的多了”。

田方平分析猪场蓝耳爆发原因时称“病毒得灭活,没灭活好等于是活家伙,这个活家伙遇到猪生病、应激,就爆发了……可能是在怀孕期间打的这个苗,病毒通过胎盘感染小猪,小猪死在肚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曾提出“关于建立自研自用疫苗快申快批绿色通道”的建议。

当年7月28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回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保障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自用疫苗研究。在完成前期实验室研究后,研发单位可按照《兽药注册办法》有关规定,申请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和新兽药注册。兽药生产企业取得产品批准文号之后,相关疫苗产品即可上市使用。”

有行业人士表示,牧原一直在推动企业自制疫苗,但是农业部门没有同意,自制疫苗用于自家猪场处于灰色地带,但是你将注射自制疫苗的猪到市场销售,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况且这次造成了重大疫情,农业部门调查也在合理之中。

1月24日,牧原股份在深交所互动易回应这一舆论关注的争议事件时称,“常先云购买的怀孕母猪来自卧龙牧原1场,从售前检测、合同签订、客户挑猪、动物检疫、现场交付、客户自提运输等购销全流程均合法合规,不存在起诉书中提到的相关问题。”

随着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牧原股份关于检疫证明、自制疫苗等疑云有望进一步查清。

对于事件,我们将进一步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