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汉文帝时期曾三次出使,分别是出使匈奴、出使南越和出使长沙王国。这三次出使都有不同的目的和结果,也展现了贾谊的才能和性格。
出使匈奴贾谊22岁时,汉文帝登基,擢升河南郡守吴公为廷尉,贾谊也因吴公推荐当上博士,是当时汉朝政府聘用的博士当中最年轻的一位。贾谊见解精辟,文帝很欣赏他,一年后被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进一步代替秦制,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汉文帝并没有采纳。
前178年,汉文帝想任命贾谊担任公卿,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丞相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冯敬等老臣上书表态反对,认为贾谊“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贾谊又时常在朝堂上,讥讽汉文帝宠臣邓通。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辅佐长沙王吴著。
在此之前,贾谊曾随同太仆田广为副使出使匈奴。这是他第一次出使。他的任务是劝说匈奴单于归顺汉朝,并送去汉朝的礼物和赏赐。贾谊在匈奴见到了单于的妻子呼韩邪后和单于的弟弟左贤王。他用巧妙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打动了呼韩邪后和左贤王,使他们对汉朝有了好感。他还向单于展示了汉朝的礼仪制度和法律制度,让单于感叹汉朝的强大和文明。贾谊最后说道:“天下之大者莫如天子,天子之所以能治天下者莫如法度。今单于欲与天子为友,则当遵从天子之法度。若不然,则恐难保其国家。”单于听了贾谊的话,心中动摇,但又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威和利益,于是推托说要和诸王商议。贾谊见单于犹豫不决,便告辞回国,向汉文帝报告了出使的情况。汉文帝对贾谊的表现十分满意,赐给他金帛和车马。贾谊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让匈奴臣服的目的,但也为后来的和亲政策打下了基础。
出使南越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汉文帝召贾谊回长安问以鬼神之事,夜半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关于此事后世有争论;李商隐颇为贾谊不平,有诗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生不得重用而叹息。不久,汉文帝拜贾谊为自己爱子梁王刘揖的太傅。
前171年,南越王赵佗去世,其子赵嬰齒继位。赵嬰齒不满汉朝的控制,与西南夷、南海诸国结盟,准备反叛。汉文帝派遣大行令李广利为使者出使南越,劝说赵嬰齒归顺汉朝,并送去汉朝的册封和赏赐。贾谊随同李广利为副使出使南越。这是他第二次出使。他的任务是协助李广利完成使命,并观察南越的情况。
李广利和贾谊到达南越后,被赵嬰齒拘留在番禺(今广州市)。赵嬰齒对汉朝的使者十分轻慢和敌视,不肯接受汉朝的册封和赏赐,也不肯听从汉朝的劝告。他还派兵攻打汉朝在南方的郡县,并杀害了一些汉朝官吏。李广利和贾谊被困在南越达一年多,无法脱身。他们只能用密信向汉文帝报告南越的动向,并请求援军。
汉文帝得知南越叛乱的消息后,大怒,立即调集十万大军,由丞相周勃、御史大夫陈平率领,分三路进攻南越。同时派遣中尉周亚夫为使者出使南越,救出李广利和贾谊,并再次劝说赵嬰齒投降。
周亚夫到达番禺后,见到了李广利和贾谊,他们相见甚欢。周亚夫向赵嬰齒传达了汉文帝的旨意,要求他立即停止叛乱,向汉朝投降,否则就要面对汉军的铁蹄。赵嬰齒不服,说他有南方诸国的支持,不怕汉朝的威胁。周亚夫说:“南方诸国皆小国也,不足为恃。汉朝兵强马壮,不可与争。且汉朝有仁义之心,不愿屠戮百姓。若单于能识时务,早日归顺,汉朝必然厚待单于,赐以封地和爵位。若单于执迷不悟,顽固抗拒,汉朝必然发兵灭国,单于无处容身。”赵嬰齒听了周亚夫的话,心中有些动摇,但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王位和权力,于是推托说要和诸侯商议。
贾谊见赵嬰齒犹豫不决,便向周亚夫建议说:“单于之所以不肯投降,是因为他担心失去王位和权力。我们可以用计策让他自己放弃王位和权力。”周亚夫问:“何计?”贾谊说:“我们可以假装同意赵嬰齒的条件,让他保留王位和权力,但要求他每年向汉朝进贡,并派遣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这样一来,赵嬰齒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而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控制。我们再利用他的儿子来影响他的决策,让他逐渐接受汉朝的文化和制度。最后,我们再以赏赐和荣誉来诱惑他,让他自愿放弃王位和权力,成为汉朝的臣民。”周亚夫听了贾谊的计策,觉得很有道理,便同意试一试。
周亚夫和贾谊再次拜见赵嬰齒,告诉他汉文帝已经同意了他的条件,只要他每年向汉朝进贡,并派遣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赵嬰齒听了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以为自己已经保住了王位和权力。他立即答应了周亚夫和贾谊的要求,并派遣自己最爱的儿子赵建德作为人质随同周亚夫和贾谊回到长安。周亚夫和贾谊也带着南越的进贡回到长安,向汉文帝报告了出使的情况。汉文帝对周亚夫和贾谊的表现十分满意,赐给他们金帛和车马,并封周亚夫为列侯,贾谊为上大夫。周亚夫和贾谊的出使虽然没有消灭南越,但也使南越暂时服从汉朝的统治,为后来的平定南越奠定了基础。
出使长沙王国贾谊在长安任上大夫时,又多次上书劝谏汉文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灭诸侯,建立郡县”等政治主张。他认为这样才能巩固汉朝的统一和稳定,防止诸侯割据和百家争鸣的局面重演。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而是认为贾谊太过激进和偏执,不合时宜。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国的相国,辅佐长沙王吴芮。
在此之前,贾谊曾随同御史大夫陈平为副使出使长沙王国。这是他第三次出使。他的任务是劝说长沙王吴芮归顺汉朝,并送去汉朝的册封和赏赐。贾谊在长沙王国见到了吴芮,他用恳切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打动了吴芮,使他对汉朝有了敬意。他还向吴芮展示了汉朝的礼仪制度和法律制度,让吴芮感叹汉朝的强大和文明。贾谊最后说道:“天下之大者莫如天子,天子之所以能治天下者莫如法度。今王欲与天子为友,则当遵从天子之法度。若不然,则恐难保其国家。”吴芮听了贾谊的话,心中服气,但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王位和权力,于是推托说要和诸侯商议。贾谊见吴芮犹豫不决,便告辞回国,向汉文帝报告了出使的情况。汉文帝对贾谊的表现十分满意,赐给他金帛和车马。贾谊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让长沙王国臣服的目的,但也为后来的削灭诸侯打下了基础。
结语贾谊是一位有远见卓识、有才华气魄、有忠心爱国、有文采风流的人物。他在汉文帝时期曾三次出使,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他虽然没有得到汉文帝的重用和信任,但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后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