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领导,最让人啼笑皆非的莫过于那些整天抓细节、查考勤的“小气”领导。每每想起这些,就让我想到一句老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的管理方式,不正是一种本末倒置吗?
还记得去年我们部门来了个新领导小张。刚上任就召开了一个长达三个小时的部门会议,讲的全是PPT字号要用几号、会议桌椅怎么摆放、早上迟到一分钟扣多少钱这类“家长里短”。听得我们这些老员工直想打瞌睡,心想:“这位新官上任,怎么尽盯着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啊?”
果不其然,小张上任半年,部门业绩不升反降。他每天最关心的是谁今天迟到了,谁的工位没收拾干净,谁开会时玩手机。可对于部门面临的技术难题、市场压力、员工成长这些实打实的问题,却总是避重就轻,甚至完全不闻不问。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老领导王总。记得有次我们接了个急单,整个团队连轴转好几天。王总不但没有纠结谁迟到早退,反而亲自给大家订盒饭,有时还会和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正是这种实干精神,让整个团队都心甘情愿跟着他打硬仗。
现在回想起来,一个真正有水平的领导,首先应该有远见和格局。就像古人说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们懂得如何制定战略目标,知道怎样带领团队朝着既定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他们深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善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反观那些整天抓细节的领导,他们之所以把精力都放在考勤打卡这些小事上,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本事。因为检查考勤最容易,喊几句“要遵守纪律”,立马就能显示自己的存在感。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话:“没能耐的人才爱显摆权威。”
更可笑的是,这些领导往往自以为抓住了管理的“精髓”,殊不知底下的员工早就心生倦意。有的应付了事,有的得过且过,有的干脆选择躺平。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管理变成了纯粹的管控,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自然就被消磨殆尽了。
记得前段时间,一个年轻同事跟我抱怨:“领导整天查岗,搞得我们像高中生一样。”这种情况在国企里并不少见。有些领导把“管理”等同于“管束”,把“带队伍”理解成“看大门”,结果既伤了员工的心,又误了单位的事。
其实每个领导都应该明白,真正的管理不是靠规章制度来约束,而是要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就像老一辈企业家说的:“管理的艺术在于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当一个领导整天只会耳提面命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他的格局和能力也就注定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了。
说到底,考勤和细节并非不重要,但如果一个领导把大量精力都耗费在这上面,那只能说明他没有能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正如古人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一个团队也是如此,过分纠结细枝末节,反而会失去对大局的把控。
回首这些年在国企的经历,最让人感慨的是:越是没有真本事的领导,越喜欢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大做文章。他们或许能暂时唬住人,却永远赢不得人心。
奉劝那些整天盯着考勤表的领导们,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表面文章上,不如多想想怎样真正带好队伍,做出一番事业来。
毕竟,衡量一个领导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他抓了多少次考勤,而是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