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杀出两只独角兽!江苏徐州,正成为下一个合肥?

棠棣说社会 2024-11-05 02:17:12

徐州!又是徐州!

2023年“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排名,他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还是这一年,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评比,仅徐州就上榜三县。

同样,在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排名中,徐州再次霸榜,冲顶第一。

不得不说,徐州凶猛!

当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仍处在困局中时,徐州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从“一城煤土半城灰”的煤都华丽转身,他杀出重围焕发出勃勃生机。

徐州能一路高歌完成“蝶变”,他究竟做对了什么?

众所周知,徐州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之外,还是一座百年煤城。“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的谚语在当地辈辈相传。

特别是建国后,徐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煤、铁资源优势及“五省通衢”的交通优势迅速崛起,直至1978年前的若干年,能源产业始终是徐州的工业支柱。

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工业企业接力建设,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来到这里,奠定了徐州这座工业城市的基调。

而说起徐州拥有着142年历史的徐矿集团,又不免让人心潮起伏。

●图源:无线徐州

旗山煤矿作为徐矿集团的主要矿井,于1959年12月投产,这里的工人曾经喊出的,最慷慨激昂的口号就是:山有泰山,煤有旗山。

据不完全统计,“百里煤海”的徐矿集团历年来累计产煤10亿吨,“旗山”牌商品煤在巅峰时期,可以说是4万徐矿集团产业工人的骄傲。

在当时,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他们的“金娃娃”会随着时代的变革,被甩下疾驰的列车。

徐州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减少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徐州煤炭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寒冬”。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老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徐州该怎样迈出第一步?这在当时来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90年代初,徐州将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新的突破口,打破各自为政的散乱格局,整合成立徐工集团。

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产业结构,也从产业集群发展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此后的十余年里,徐工集团带动一大批工程机械企业在徐州开枝散叶,也促使徐州一跃成为全国唯一的“工程机械之都”。

装备制造业“突围”转型的成功,让徐州看到了希望。在“行业龙头”带动下,多措并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最终确立下来。

可以说,徐州所走的每一步,都踏在了变革的风口浪尖上。

早在1992年,徐州就积极推动并建立了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为后来科技创新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徐州转型发展的大幕也就此徐徐拉开。

常言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徐州拥有老牌工业城市的基础,开发区又释放出的各种优惠政策,成功吸引了一批批科技前沿的弄潮儿,也使得徐州接连冲出两个半导体独角兽。

千亿级产业快速崛起,徐州高科技半导体产业集群,终于站在了芯片产业发展的风口。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徐州孵化出的首家半导体独角兽——鑫芯半导体公司。

别看这家公司2017年才在徐州经开区成立,但深扒该公司核心成员,就会发现他就是行业大拿的组团再创业。

董事长郑加镇是上市公司协鑫集团的副总经理。他曾远赴英国攻读半导体物理专业,后来就在海内外多家半导体公司,担任研究员及执行总监等职务。而公司法人田野,从公司官网显示的资料看,也是深圳多家半导体公司的法人代表。

他们正是看中了徐州作为老工业城市坚实的工业底子,以及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才将目光齐聚于此。

多年前,徐州敏锐地感受到国家对于芯片产业的大力扶持,谁拥有“中国芯”的核心力量,谁就站在了高新科技产业的最前沿。

明晰了产业转型大方向,徐州砸下300亿资金,鼓励半导体产业发展。短期内就吸引了5000多家科创企业的领头羊入驻徐州。

多年来,徐州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以高效发展的态势创下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仅2022年1至10月份就实现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了52%。

缺资金,徐州给;缺政策,徐州上!

行业龙头能够纷至沓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2023年短短的半年时间力,仅鑫芯半导体一家公司就融资近40亿。

自此徐州一发不可收拾,良好的科创环境,使得徐州在此后又冲出一只光刻胶赛道独角兽——徐州博康。

2010年,博康创始人傅志伟离开打拼多年的上海,回到家乡徐州,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经过8年蛰伏,博康公司在这里的第一批量产光刻胶单体下线。成功突破了世界最先进193nm光刻胶单体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目前徐州博康已实现光刻胶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估值达70亿。47岁的傅志伟也终于在光刻胶赛道上,成为一匹耀眼的黑马。

回看徐州半导体产业链的异军突起,实际上是徐州深耕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一盘大棋,这里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早已不容小觑。

一波又一波投资人来到徐州,一个个知名创业公司如春潮涌动般浮现出来。

徐州的产业结构在悄然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相比于江苏省内其他城市,徐州的科创举措也许并不算快,但未雨绸缪,下大力气进行产业变革的决心和魄力,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可谓首屈一指。

近几年,徐州的产业转型肉眼可见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据统计,去年徐州GDP总量达到8900亿元,距离成为“万亿GDP”城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同时,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评比中徐州位列第22位,其工程机械产业入选了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生态发展方向,徐州采煤沉陷区累计治理修复比例达到72.9%,林木覆盖率连续五年位居江苏省第二。曾经的煤城已经改地换天,成为如今“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苏北江南”。

徐州也被认为是长三角下一个万亿城市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目前,徐州在人口数据上收效明显,2023年常住人口止跌回升,增长至902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0.15万人,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人口负增长走势。

与此同时,这座准万亿城市也规划着未来的壮丽宏图。地处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身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他自带“C位”。

如何充分利用其地域优越性,将传统制造业与新技术、新模式相融合。将其转化为产业转型跃迁的优势,是当前徐州正在思考的问题。

细数过往,这座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逆袭之旅表现亮眼,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实现了城市的涅槃变革。

他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破了“因煤而兴,煤尽而衰”的传统格局。

今天的徐州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城市。转型阵痛之下,他们用不断创新破徐州之困、用生态发展化徐州之旧疾、用科创发展谱徐州新篇。

今天的徐州,天地转,光阴破,只争朝夕!

参考资料:

1、人民网:《你不知道的徐州,从“百年煤城”到“苏北江南”》

2、徐州日报:《“逆袭”的徐州!看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发展》

3、中国新闻周刊:《徐州要做“带头大哥”?》

编辑:歌

0 阅读:43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