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有个小红军,2岁时就被关进了监狱,亲眼看到自己的英雄母亲受尽了苦头。到了7岁,他就加入了红军,可又亲眼见到姨妈被敌人打伤。9岁时,他就当上了通信班的副班长,跟着大舅一起长征。14岁,他又参加了抗日。后来,在55年的时候,他被授予了中校军衔。
1979年,廖汉生知道自己的行政级别后,觉得给得太低了,心想这位号称最小红军的人到底是谁呀?他这一辈子到底经历了哪些传奇故事呢?
【贺家人】
“不能打妈妈哦。”“要打就打那些坏蛋,不能打我。”1928年8月,才2岁的向轩和妈妈贺满姑一起被敌人抓进了监狱。
看到妈妈被带走,向轩也会伸出他的小手去打敌人,用他刚冒出来的小牙齿去咬对方。尽管这点力气对敌人来说根本不算啥,但这却是他勇气的表现,是他想要保护妈妈的证明。
“你到底归哪个上司管,讲不讲实话?”敌人恐吓又动刑,但贺满姑铁了心不招供,死也不肯透露同志们的藏身之处。一次次的严刑拷打,让贺满姑全身没一块好地方,可每当回到牢里,她又会温柔地安慰孩子,“妈妈没事,小轩别哭了。”
看到贺满姑这么倔强,敌人吓唬她说:“要是你还不招,你儿子的命可就不保了。”这正好戳中了母亲的软肋,贺满姑喊道:“别碰我儿子,有种你们就冲着我来!”话还没说完,敌人就狠狠地一脚把紧紧抱着他们腿、咬着不放的向轩踹到了地上。
“你得好好琢磨琢磨。”话一说完,他便气呼呼地走了。贺满姑赶紧过去查看向轩有没有受伤,万幸只是擦破点皮。在监狱里,他们母子的处境越来越不妙,而在监狱外面,贺英也是急得团团转,四处奔走想办法。费了好大劲才终于找到机会,把向轩给救了出来。
贺满姑永远地留在了那儿,她在同年9月19日被敌人狠心地杀害了。没了妈妈的向轩,之后就跟着姨妈贺英一起生活,跟着贺英到处跟国民党军队打游击战。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叫贺英妈妈,这让好多人都误以为贺英就是我亲妈。我从小就跟着她学武功,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打手枪了。向轩老了以后回想起这段日子,还感觉像是昨天的事儿,在他心里,贺英就像他的第二个妈一样亲。
有时候,向轩会悄悄地瞧舅舅贺龙打枪,接着自己也学着比划几下。他甚至壮着胆子,在贺龙没留意时,悄悄把枪拿走,跑到树林里去练。试过几次没被发觉后,向轩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老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脚不湿。有次向轩又悄悄拿去手枪练习,结果被贺龙给撞见了。贺龙气呼呼地把手枪收回来,狠狠地训了向轩一顿。他这么做,其实是因为心里太担心向轩了。
这孩子来到世界时,伴随着的是枪声,因为向轩出生时,贺龙高兴得朝天放了两枪,接着就是亲他抱他。“看这小家伙,完全是咱们贺家的种,以后肯定是块革命的好料子。”果然,向轩把贺家人的“爱动”特点全学到了,活泼爱动,喜欢舞枪弄棒,还有一股子犟劲儿。
【7岁参军】
“轩儿,赶紧跑,不然姨妈可就不认你啦!”1935年5月的某个晚上,村子里突然响起了枪声。向轩一下子就感到了不对劲,他飞快地向贺英的房间冲去,那时候贺英正和敌人打架呢。
敌人能这么准确地摸到这儿,肯定是咱们队伍里有人叛变了。贺英一边和敌人交战,一边拽着向轩往村子外面跑,但他腿上和胸口都挨了枪子儿,已经跑不远了。
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她把荷包和手枪递给向轩,让他去找舅舅贺龙。可向轩是个倔脾气,说啥也不肯自己走,他一声不吭,咬紧牙关,硬是要把倒在地上的贺英背起来。
敌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马上就要到了,贺英没办法,只能说些狠话让向轩快跑,“我一定会替你们讨回公道。”说完,他狠狠心往山林里跑去,自己留下来拖住敌人。听到一连串急促的枪声后,向轩明白,“母亲”已经牺牲了。
向轩自小就跟着贺英在山里头打游击,他在这山里头混得可熟了,没多久就把敌人给甩掉了。然后,他就照着心里的方向,往贺龙带的大部队那儿奔去,边跑还边抹眼泪。
拼尽全力跑了一宿,到第二天早晨天刚微微亮时,终于瞧见了廖汉生带头的接应队伍。向轩瞅见这些熟面孔后,心里的弦才松了下来,把昨晚的事儿一五一十说了后,就昏倒过去了。
廖汉生赶紧把那个人带回了队伍里。贺龙得知昨晚的事后,心里难过极了,他说:“我失去了两个亲人啊。”七岁的向轩,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失去妈妈了。
他慢慢醒来,一瞧见舅舅就忍不住哇地大哭起来。“向轩,咱们是男生,不能轻易掉眼泪。你想不想和舅舅一起去打敌人,给你妈妈和大姨报仇啊?”
“我想参军,给她们讨回公道。”就这样,只有7岁的向轩加入了军队,成了队伍里头最小的小兵。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打起仗来一点儿也不害怕,老想着往前冲。
眨眼功夫,向轩就9岁了。这两年,向轩训练时从不叫苦叫累,做起事来很有责任心,甚至还当上了通信班的副班长。在这个队伍里,最大的孩子才14岁,而向轩就是那个最小的成员。
“你俩去歇会儿吧,我一个人能搞定。”那时候红军有规定,十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己站岗,十岁以下的得三个孩子一组一起站。
每次轮到向轩值班,他都会让同组的小红军去歇着,自己挺身而出站哨。但说到底,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免不了调皮捣蛋,往往刚被贺龙训过两三天,就又开始闯新祸了。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不点儿,最爱在稻田里窜来窜去,感觉有用不完的力气。一说起那段日子,向轩的眼里就闪着光,真的就像他说的,全身都是劲儿。
【漫漫长征路】
1934年10月,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贺龙对向轩说:“这次我们要走的路很长很长,路上会遇到好多好多的危险,说不定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你自己想想,是跟我们一块儿走,还是留在这里呢?”
我想说和大家一起走。在长征的时候,贺龙为了让那几个小红军不那么辛苦,就给了他们一匹小马,谁要是走累了,就轮流骑上马休息一会儿。
但是向轩总是让小马给别的小红军骑,自己则负责给他们牵马。他也有累到走不动的时候,可是一想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两位母亲,心里就涌起一股劲儿,他不仅要为自己好好活下去,还要替两位母亲活下去,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他得继续往前走。
长征路上非常艰难,但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非要走下去不可,这股劲儿一直鼓励着我们。向轩是长征队伍里年纪最小的红军战士,而且他当兵的路还长着呢。
向轩14岁那年就加入了八路军,投身到抗日战斗中,他勇猛冲锋,在宜川和宝鸡的战役里都出过力。经过一次次战斗,向轩从通讯员干起,后来成了警卫连的战士,又因为立下战功,被提拔为358旅工兵连的副连长。
他这一路走来,全都是靠自己打拼,从没和别人说过他和贺龙的关系,“我就只是个当兵的。”解放战争那会儿,哪怕已经当上了连长,向轩还是坚持冲在战斗的最前线,带着战士们奋勇杀敌,一次次地把敌人打退。
“向轩这次又受伤了,真是我没照顾好他,对不住首长。”贺炳炎跟贺龙汇报向轩的情况,经过那么多次战斗,向轩身上总共留下了26道伤疤。因为那时候医术不行,好多子弹碎片都没能取出来,这些碎片和伤痛就一直跟着他,直到老去。
这次打仗时,向轩倒霉被炮弹打到了,右眼差点看不见了。贺炳炎心里挺不是滋味,说:“战场上受伤牺牲都是常事,要是他哪天真牺牲了,那也是命。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这么勇敢,咱贺家的孩子没理由不行。”
1955年,向轩因为打仗有功,被授予了中校军衔,后来在1960年又升为了上校。1979年,廖汉生去成都军区看看情况,得知向轩的行政级别只有16级时,不由得说:“这级别可真有点儿低了。”毕竟,以向轩的经历来看,这级别确实不太匹配。
不过向轩对此感到很满足,“和那些牺牲的烈士比起来,我现在这样真的很不错了,能亲眼见证祖国的成立和发展,我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