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回暖,大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是不是意味着春天来了?
但老一辈人常说:“春天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有时候刚脱下厚外套,一场冷空气又杀个回马枪,冻得人措手不及。这个现象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倒春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7f43036856fa3daad9058a2fad3de1.jpg)
倒春寒就是春天刚冒头,冷空气又不甘寂寞,时不时出来刷个存在感,带来一波降温。
这种现象在北方更明显,特别是黄河流域一带,常常在二三月间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
南方也有,不过影响没那么强烈,通常就是降温加阴雨,让人觉得春天特别“磨叽”。
正月十二和倒春寒有什么关系
老祖宗讲天象、看日子,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就有一个说法:“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正月十二。”
这天如果天气特别暖和,说明寒潮后劲儿不足,春天会顺利接棒。
如果这天冷得让人直哆嗦,那多半预示着冷空气还没玩够,过几天就得杀回来。
这个说法听着玄乎,实际还是有点道理的。正月十二差不多是立春后的第七天,离雨水节气也不远。
这个时候冷暖空气交锋,天气变化比较剧烈。
如果这天暖洋洋的,说明暖空气占上风,后面冷空气就难再翻盘。
如果这天阴冷刺骨,那可能意味着冷空气还很活跃,春天还得波折一番。
今年会不会是冷春
今年的天气看着挺折腾,前几天刚回暖,这两天又降温,很多地方还刮起了大风。
气象学上,冷春一般指春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特别是三月份气温持续较低。
如果未来一个月冷空气活动频繁,那就可能是个冷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bef19d4f62372b30e2d3d1843bff3d.jpg)
从气象角度来说,冷春的形成主要和大气环流、极地涡旋、拉尼娜现象等因素有关。
今年冬天冷空气活动很强,春天可能会有延续。
再加上正月十二天气偏冷,老传统的说法似乎也有点依据。
正月十二的那些讲究
除了看天气,正月十二这天在民俗里也挺有讲头。
老一辈人讲究“十二搭灯棚”,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做准备。
在一些地方,这天还有“烤百火”的习俗,寓意是给孩子去病灾,让他们一年都健健康康。
最有意思的是“老鼠节”。这天要把剪刀、旧鞋藏起来,还要“捏老鼠嘴”。
当然,不是真的去捏老鼠,而是包饺子,意思是“封住”老鼠的嘴,别让它偷吃粮食。
有的地方还会煮小米面或玉米面粥,说是“迷老鼠眼”,希望这一年老鼠别闹腾,粮仓丰收。
如何应对倒春寒
倒春寒最让人头疼的是它的“突然袭击”,明明前一天还春光明媚,第二天就冷得瑟瑟发抖。
要应对倒春寒,最关键的是保暖,别着急换上春装,特别是头、脖子和脚要注意保暖。
饮食上可以多吃点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红枣、生姜茶,帮助身体暖起来。
春天是感冒多发季节,免疫力稍差一点就容易中招,平时要多喝水,适当锻炼,提高抵抗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323b0216a9d4511662cc198d388c19.jpg)
冷春对农作物的影响
冷春不仅让人难受,对农作物来说也不是好事。
春天是作物返青、播种的关键期,如果遇上冷春,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减产。
果树开花早,遇到倒春寒,花被冻坏了,后面果实自然也就少了。
对于农业来说,冷春意味着要做好防寒措施,比如给农作物覆盖薄膜,减少冷空气直接侵袭。
果农们也会用烟熏、喷洒防冻剂等办法来应对,尽量降低损失。
冷春是个坏事吗
虽然冷春带来不少麻烦,但对某些方面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冷空气能有效杀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减少夏季虫害。
冷春还可能让某些植物的生长期延长,增加营养积累,提升农产品品质。
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冷春还是让人不太舒服的事。
尤其是南方,湿冷天气会让人感觉更加难熬,家里衣服晾不干,风湿病也容易发作。
北方倒是好一点,冷就冷个彻底,至少不会那么阴湿难受。
春天到底啥时候真正到来
真正的春天什么时候来?气象学上,连续五天日均气温在10℃以上,就算正式入春。
但对普通人来说,春天的感觉更多是来自体感温度,空气里有没有春天的气息,树木发芽,花朵绽放,才是春天真的来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049b31ab276c09bd113204911a06e4.jpg)
倒春寒过后,气温一般就会逐渐稳定,白天暖和,早晚稍凉,这才是春天最舒服的时候。
这时候春装可以慢慢安排上了,但还是别一下子换太薄,毕竟春天的天气,谁都说不准。
结语
倒春寒会不会来,看看正月十二的天气就有点眉目了。
今年的天气变幻莫测,冷春的可能性不小。不过不管怎么变,春天总会到来。
厚衣服别急着收,饮食调理好,健康最重要。春天路上,总有风景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