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面还没流行的80年代,乘客们在火车上都吃什么?

蝉说春秋 2025-01-28 04:51:36

春运又来了。

如果要选出高铁上“最受欢迎食物”,泡面绝对是第一,并且遥遥领先第二名。

泡面的兴起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2年,魏氏兄弟在天津开设了一家方便面工厂(碗面),有意思的是,虽然此前也有方便面工厂,但都是“煮面”,而魏氏兄弟研发出来了“泡面”,只要有热水,就能随时随地吃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所以也叫“泡面”。

但是,在90年代之前,人们乘坐绿皮火车,根本接触不到泡面,毕竟还没研发出来。

80年代的交通工具远没有当下迅捷,如果想要回老家过年,以时速40~60公里来计算,往往需要几天。

在泡面还没有普及之前,乘客们都吃些什么?

1.点菜

客流量较多的火车上会配备厨师,就像咱们今天的京沪线,客流量非常大,其中不乏有钱人。

80年代跟现在相反,学技术的人特别多,所以想要招聘一些大厨也不难,烹饪水平起码不低于二级餐厅。

当时有很多学徒,跟着师傅在火车上做饭,从切菜开始,一般要学2年才行,出师后可以离开,也可以留下来当餐车炊事员。

由于环境特殊性,火车上的蔬菜主要以土豆、青椒、胡萝卜等容易保存的食物为主,肉类就有讲究了,五花八门的菜都能做出来,价格不低啊!

辣子鸡(1.2元)、熘鱼段(1元)、溜肉段(0.9元)、边白肉(0.8元)、焖排骨(0.6元)、炒肉(0.5元)。

如果客人想吃更好的也可以,例如棋盘鱼肚、桂花瑶柱、鲜花海参丝、干烧鱼翅、雪花鸡酪、兰花鸡丝、肝油海参等,只要付得起钱,在绿皮火车上照样能吃上“鲍参翅肚”!

如果觉得贵,也可以点几道便宜的菜,例如肉丝面(0.3元)、藕粉肉丝面(0.4元)、海米烧茄子(0.35)等。

当然了,部分地区也有特色菜,例如四川铁路菜肴以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干烧鱼翅、雪花鸡酪等川菜为主。

即便如此,能吃上点菜的,身上都有不少钱,因为80年代一个火车主厨的收入也才几十块,随便点几个菜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餐车还配备了酒水饮料,葡萄酒、茅台酒、北冰洋等也全都有,在当时妥妥属于高级货。

2.盒饭

80年代,我国还在使用粮票,只不过在火车上,粮票变成了饭票。

饭点前,车厢喇叭会有相关提示,大概内容是“想买盒饭的乘客,请提前准备好钱”。

接着工作人员会一个个车厢的卖饭票,不同盒饭对应不同饭票,听我爷爷说,火车上一份盒饭均价3毛。

餐车师傅根据统计数据制作完成后,由乘务员推车小车来回送餐,外观是铝制长条形饭盒,主流菜包括青椒炒肉丝、番茄炒蛋、土豆丝、焖豆角等,基本都是家常菜。

当然了,最受欢迎的是红烧肉,一口肥腻相间的肉咬下去,别提有多开心,再加上米饭搭配香喷喷的酱汁,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吃完后,乘务员会统一回收饭盒,毕竟在当时,铝制饭盒同样珍贵。

不过在1985年之后,铝制饭盒逐渐被淘汰,泡发饭盒开始流行。

3.站台盒饭

当火车开到某个站台后会停留一段时间,很多个体经营户抓住机会,在站台卖自制盒饭,也都是些家常菜,只不过价格比火车上的更便宜。

当然了,缺点也很明显,你得忍住饥饿,直到火车抵达站台才行。

除了盒饭外,他们也卖其他食品,例如山东境内卖德州扒鸡等,也有不少小吃零食。

4.自带食物

当时条件有限,很多乘客选择提前准备食物,例如出发前煮几十个鸡蛋、烙几十张大饼。

别以为我说的很夸张,其实这才是真实写照,一日三餐都吃大饼,渴了喝点免费的开水,就这样坐几天的火车回老家。

当然了,有不少人会交换食物,毕竟单吃一样实在太难熬,然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好让时间过快些。

0 阅读:4
蝉说春秋

蝉说春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