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高煦打算复制“靖难之役”,却遭遇失败?

人文之光啥 2024-08-02 01:58:40

历史,被视为最没有门槛的学科。甚至在中国,很多没上过学的老人,也能通过评书、戏文对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听封神榜的故事,最起码知道古代有个商纣王和周文王父子;听孟姜女的故事,最起码还能知道有个秦始皇。其实在古代,广大民众对历史的了解都是依靠这些媒介,而非史书——毕竟史书太贵了。

而历史因为被视为没有门槛的学科,所以很多人忽视了历史的难度:即如何分辨历史。比如说明朝初年,建文帝被朱棣用武力推翻。而朱棣的孙子明宣宗在位初年的时候,朱棣的儿子朱高煦也想学习自己父亲当年那样,推翻明宣宗。其实从形式上来看,朱棣对战建文帝,和朱高煦对战明宣宗,情况很相似,但结局却截然不同,这其中原因何在?

个人觉得,这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所谓的相似,只不过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相似,而两者的内部差异,可谓天差地别。

1、师出有名

在中国古代,造反并不是光靠有兵马就行得通,还得讲究个师出有名,否则道义上就站不住脚,很难获得本部兵马之外的支持。对于朱棣来说,他造反是师出有名的:那就是在朱棣造反之前,确实有多个明朝藩王被建文帝迫害而死——换句话说,建文帝也是一个很残暴的人。所以朱棣的造反就是以“清君侧”的名义——即皇帝身边有奸臣教唆皇帝胡乱迫害宗室。当然朱棣的这个口实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其他还没来得及被建文帝迫害的藩王们的支持。而宁王之所以愿意跟随朱棣造反,虽然看起来是被朱棣给算计了。但其实宁王骨子里未必真的认同建文帝。

毕竟,建文帝朱允炆这个杀人魔王继续当皇帝,宁王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保全性命。

而明宣宗在位时期,并未有任何失德之处,因此朱高煦造反,单就是师出有名这一条,朱高煦就和他爹朱棣毫无可比性可言。

2、对手的差异

其实靖难之役前后持续三年,在这三年时间里,朱棣多次死里逃生。而朱棣的运气如此逆天,其实也有建文帝的因素。建文帝一边迫害宗室,一边又让前线将士不要伤害朱棣性命,力求活捉。这就影响了建文朝廷方面的武装对朱棣的弹压。本来前线将士有机会置朱棣于死地,但是因为建文帝的假仁假义,所以才给朱棣翻盘,争取了时间窗口。

换句话说,朱棣的成功,有建文帝放水的成分。如果不是建文帝的假仁假义,只怕建文二年之前,朱棣已经成了一堆白骨。

而明宣宗并不像建文帝这样。所以这就压缩了朱高煦成功的可能性。

3、武装方面

此外,武装方面,朱棣的武装多是和塞外蒙古人有过常年战争的精锐,战斗力方面相对高一些。所以这也是朱棣能够和建文朝廷进行军事斗争长达三年之久的重要因素。而朱高煦掌握的武装,在战斗力方面,和朱棣的武装不具备任何可比性。所以,这导致朱高煦在叛乱爆发没多久,就陷入失败。

4、结语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藩镇造反的例子数不胜数,藩镇自立为君主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但是成功率却很低。

唐朝就是例子。从中唐时期开始,就存在藩镇和唐廷交战的记录。在唐僖宗时期,甚至还有藩镇攻入长安以后,另立李家宗室为新天子、成立新朝廷的情况,但都归于失败——毕竟,天子除了需要武装支持,还需要软实力支持。朱棣的成功,是建立在建文帝的假仁假义以及迫害宗室落下口实的基础上。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朱棣即便武装推翻建文帝,也必然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服。

0 阅读:0

人文之光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