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春天,法庭上,一位中年母亲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喊着:“闺女,妈求你了,说出来,才能活命啊!”
站在被告席上的女子只是低头抹泪,没有一句回应。
她叫毛苒,曾是河南西安一名才华横溢的学霸,如今因贩毒被判死刑。
她的沉默让母亲绝望,而她自己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毛苒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虽然没什么钱,但对教育特别看重。
父母总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从小,毛苒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夸、邻居羡慕。
16岁时,她考上了西安一所重点大学的预科班,成为全家乃至整个村子的骄傲。
大学期间,她拿奖学金、过英语八级、考资格证书,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学习机器”。
毕业后,她如愿进入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与国外客户打交道,工资高,工作体面,人生一路顺风顺水。
在她加入外贸行业的第二年,一次业务洽谈中,她遇到了外籍客户OBI,一个自称从非洲来的商人。
他外表英俊,谈吐优雅,特别会说好听的话。
初见时,他笑着对毛苒说:“你的英语太棒了,中国的女性真是了不起。”
短短几句,让毛苒红了脸,后来他常借工作之名找她帮忙,两人吃饭、散步、聊天,关系越来越近。
毛苒没谈过恋爱,被他的体贴和成熟吸引,认为自己终于遇到了真正的爱情。
确定关系后,OBI像一位浪漫的绅士,带她旅游、买礼物、制造惊喜。
他经常在她耳边说:“你是最特别的女孩,我一定会给你幸福。”
那时的毛苒,沉浸在甜言蜜语编织的美梦中,全然没察觉到这段感情的真实目的。
后来,OBI开始以工作为由,让毛苒帮忙带一些“东西”回国。
一开始只是一些看似普通的书籍、鞋子和巧克力。
毛苒没起疑心,以为是正常的商务需求,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发现,鞋底夹层里藏着白色粉末。
她吓出一身冷汗,质问OBI:“这是什么?”OBI沉默了一会儿,紧接着用哀求的语气说:“拜托你帮帮我,这只是最后一次,这些东西会救很多人。”
他编造了一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理由,还表示如果不愿意,他会承担一切后果。
毛苒想拒绝,但看着OBI一脸的无助,她心软了。
她从小善良,不愿看到别人痛苦,尤其是她深爱的男人,她选择了相信,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可是,事情并没有停止。
OBI的要求越来越多,甚至开始让她发展其他人帮忙带“东西”。
毛苒已经猜到,这些东西是毒品,但她不敢深想,更不敢拒绝。
她拉来了曾经的同学黄思恩,用高额报酬诱惑对方加入,黄思恩又找来家庭主妇吴小萍,形成了一条小型的贩毒链条。
所有人都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一步步滑向深渊。
2009年7月26日,吴小萍在厦门海关被抓。
她神色紧张,行李箱散发出异常气味,海关人员检查发现,藏在书籍夹层里的白色粉末竟是高纯度海洛因。
吴小萍很快崩溃,供出了黄思恩。
警方顺藤摸瓜,逮捕了黄思恩,面对警方的压力,黄思恩将所有线索指向了毛苒。
此时的毛苒正在广州,已经收到黄思恩被抓的消息。
她惊慌失措,立刻逃进一家小旅馆,不敢见人,连食物也让老板代买。
她知道自己犯了大事,逃不掉,但依然心存侥幸,希望还能有回旋的余地。
几天后,警察破门而入,戴上冰冷的手铐,毛苒低下头,轻声说了一句:“我知道。”
在审讯中,毛苒承认了自己参与运毒的事实,但拒绝提及OBI。
她不断强调:“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做的。”
警方明白,她在替OBI顶罪,一个女孩,没有背景,没有经验,怎么可能独自建立起跨国毒品链条?
更何况,黄思恩和吴小萍都提到,OBI才是这个犯罪网络的幕后操纵者。
因为缺乏直接证据,警方无法定罪OBI,他很快被释放并逃离中国。
得知OBI离开后,毛苒没有表现出愤怒,反而更沉默了。
她的眼里满是绝望,却依旧什么都不说。
审判当天,法官问她是否还有要补充的内容,她只是摇了摇头。
法庭上,毛苒的母亲跪倒在地,撕心裂肺地喊:“闺女,妈求你,说出来吧,你还有机会活下来!”
毛苒流着泪,哽咽着回应:“妈,我对不起你,但这事跟别人无关。”
她的沉默让母亲彻底崩溃,也让旁观者百感交集。
最终,法院以毛苒走私毒品数量巨大、社会危害严重为由,判处她死刑,黄思恩被判死缓,吴小萍无期徒刑。
宣判结果一出,毛苒的母亲瘫坐在地,泣不成声。
旁听的人一阵唏嘘,更多的是疑惑:这个优秀的女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是爱,还是错?
在等待执行的日子里,毛苒录了一段遗言留给父母。
她在录音中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是我错了。我把人生交给了一个不值得的人,希望你们不要太难过。”
这是她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
2011年4月,毛苒被执行死刑。
这个26岁的女孩,带着爱与痛的纠缠,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毛苒是不幸的,可她的爸妈白发人送黑发人,经历这世间的至苦,未来的日子又该怎么过?
或许有些人选择了自己认为对的路,但他们亏欠父母的,永远也还不清。
毛苒的一生,是从光明到黑暗的悲剧,是对每个人的警醒。
毒品永远是不可触碰的深渊,人生每一步选择都至关重要。
即便是为了再看一眼明天的朝阳,也不要轻易的放任自己跌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