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十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学术年会在南京江北新区开幕。年会期间,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牵头举办了“算力无界:后摩尔时代算力芯片技术的前瞻与实践”分论坛。 本次分论坛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旨在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展示平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汇集多位专家学者探讨集成电路、算力、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挑战与未来趋势。
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理事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时龙兴为此次分论坛活动致辞。首先表达对参加分论坛的各位领导,青年科技学者,老师,同学们的表达爱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时教授表示,青年科学家年会极具意义,充分体现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与信任,期待活动的可持续性,常态化。同时对学会的青年工委会组织建设充满了期待,相信“卡脖子”问题定会逐步突破。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副教授杜力主持。
下面,四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分别带来四场涵盖不同专业领域的精彩报告,展现科研创新的前沿风采。
中科院计算所助理研究员王梦迪就近数据计算与存算一体进行了报告,强调了提升算力,解决存储墙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集成芯片创新中心主任陈迟晓就3DIC与有源硅转接板进行了报告,分享了集成芯片与系统的创新和设计。
东南大学电子学院电路与系统系主任 ,异构智能与量子计算实验室负责人李鹤就量子算术进行了报告,量子算法的设计自动化工具和应用,探讨了新架构和算法技术的应用。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卢丽强就全栈式量子体系结构进行了报告,分享了量子计算研究,包括量子体系结构的复杂性、量子计算的优势与挑战。
会议的圆桌研讨中,专家们就“卡脖子”问题进行了研讨。在讨论中专家们分别研讨计算能力与技术发展趋势,存算一体技术面临挑战及其广泛应用前景,生态建设等。此外,专家们还探讨了存算一体和量子计算在特定领域,如水利数字系统和3D互联技术的潜在应用。本次研讨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推动算力的整体提升。
来源: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