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支公养马复养鹤,
率性无机多脱略。
天生支公与凡异,
凡情不到支公地。
得道由来天上仙,
为僧却下人间世。
道家诸子论自然,
此公唯许《逍遥篇》。
山阴诗友喧四座,
佳句纵横不废禅。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中期僧人,字清昼,俗姓谢,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有诗名,所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洁。居抒山(今浙江境内),有《抒山集》。
【赏析】
皎然这首题为《支公诗》,就是叙述支公在当时的佛学造诣和地位。支公,东晋僧人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林公。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家世事佛,自幼读经,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人吴立支山寺。支遁善草隶,好畜马,或为非道人所宜,遁曰:贫道爱其神骏。可见支遁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德之人。
诗开门见山点出支遁与众不同的特点,"支公善马复养鹤,率性无机多脱略。"支公爱好养马还爱鹤,率性而行,不拘小节,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有关支遁养鹤在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载:"支公好鹤,住刿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去意惜之,乃铄其翩。鹤轩翕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翻成,置使飞去。"
这里说支遁住在刿(今浙江嵊县)东峁山,有人送给他一对小鹤,过了不久,鹤的翅膀长大了,就要飞了。支遁很爱惜这两只鹤,怕它飞走,就把鹤的翅膀的硬羽剪断,鹤翅不能举,也就飞不了。但鹤回头看着自己的翅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支遁说:"鹤既然有凌空飞翔的英姿,怎么能在人身边供作耳目的赏玩呢?"又经过耐心的养育,等鹤羽毛长好如初,就让鹤飞走了。
从这段记载中可知,支遁虽然爱鹤,但还是虑及鹤的自然本性,如果人为地限制其本性发展,那就会失去天真与真趣。可知支遁关爱一切生命。这种思想很合乎今天我们提出的"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口号,佛教是一个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教,支遁所为也是出于本意。
支遁是当时的高僧,名声很大,不仅精通佛典,而且对《庄子》也很有研究,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清谈家,深为士林所推崇。据《高逸沙门传》曰:"遁为哀帝所迎,游京邑久,心在故山,乃拂衣王都,还就岩穴。"
支遁被哀帝请到京城,在京住了三载,但他一心牵挂山林,一再要求离京返林,在他离京时,名士们还举行了一次欢送座谈会,在会上大家都争着坐到支遁的面前,为靠近支遁而争座位吵了起来。
据南朝,刘义庆《世谈新语》载:"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
刘义庆在笔记中说,蔡子叔先到,就坐在靠近支遁的位置上,谢万石后来,坐在离支遁稍远的位置上。当蔡有事起身,谢就坐到蔡的位置上去了,但蔡回来一看,谢坐了他原来的位置,于是把谢抱起来扔到一边,自己坐回原来的位置。从这段争座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支遁当时的声誉和名气,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皎然接着在诗中道出"天生支公与凡异,凡情不到支公地。得道由来·天上仙,为僧却下人间世。"一再说明支公如何与众不同,他所到之处皆超脱风雅,同时从诗中也反映出魏晋人物风流之貌。
"道家诸子论自然,此公唯许《逍遥篇》。"在支公所生活的时代,是释道二教合流的时代,因此支公特别推崇《庄子》中的著名篇章《逍遥篇》,并为其作注,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群儒旧学莫不叹服。""论自然"也不是道家的专利,许多的理论,在儒释道中是相通的,释中就有"自然乘"。自然乘为密乘萨罗诃一系大手印法门的别称。因其修法以自然任运为要。
"山阴诗友喧四座,佳句纵横不厌禅"。"山阴诗友"是指当时以王羲之为首的名士,因王羲之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以皎然在诗中称"山阴诗友"。这种诗友聚会在当时是一种风尚,如王羲之《兰亭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就是对当时文人聚会的一种记载。
那时确实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学术聚会,各种学术活动自由开展。如同时代的大画家顾恺之为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兴建的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那天人山人海,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传神写照之笔的佳话。
因此当时文人聚会,谈禅论道已是一种时尚,一种风气;同时说明禅已在民间。诗禅交融,纵横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