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皇帝去世了,他的继承者应该先登基还是先守孝?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4-05 22:29:46

上一代皇帝去世了,他的继承者应该先登基还是先守孝?

古代皇帝以孝治天下,所以为先皇守孝是他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其中二者之间天然存在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里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皇帝是一国之君,而且不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大国,特别重视程序和礼节,因此皇帝的“上位”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

因此,由于“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说国君必须第一时间确定人选。

基于此,许多人以为上一代皇帝驾崩之后,继承人应该是立刻登基的,所以是:先登基后守孝。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新皇帝登基的顺序是非常严格的,不然不能彰显我国的治国之本“孝道”。

下面,笔者再为大家说一下新皇帝继位的三个“过程”:

最需要做的“过程”:灵前继位

作为封建时代,皇权独尊中最重要的一环,国家的主要代表人,皇帝的存在重要性可想而知。

因此“国不可一日无君”,老皇帝离世之后,继承人是需要在第一时间确定的,这是“国本之争”,也是稳定国家最需要做的。

但由于封建时代,统治者以“孝道”治国,所以“为先皇守孝”就成了绕不过去的问题。

按照“封建礼法”规定,皇帝的“守孝期”长达二十七个月,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三年”。

由于对于国家来说,三年实在太长了,所以人们又发明了“以日易月”的办法。

用二十七个“日”,代替二十七个“月”,把皇帝的守孝期缩短为二十七天。

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统治者要“消失”二十七天还是一件极为冒险的事情。

所以新任统治者必须要及时登基,这也是稳定国家和统治秩序的根本。

比如,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率先到孝陵参拜一下朱元璋,然后才继位的。

那既不能违背祖制,又不能让统治者缺位,怎么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灵前继位”应运而生,成了最好的选择。

新的统治者在老统治者的灵前继位,可以在一瞬间完成权力的交接,让新的统治者成为合法的存在。

“灵前继位”的规定比较松,时间规定也不严格,一般是老皇帝驾崩的那一天,最迟也不会超过三天。

ps:由于“灵前继位”是一件比较紧急的事情,所以一切从简。

由老皇帝指派的“顾命大臣”宣读遗诏,然后新皇帝就此诞生了,也就有了合法的地位。

只要是在场的人,无论是“顾命大臣”,还是“皇亲国戚”都要服从新皇帝,对他行“跪拜之礼”。

但这里大家要区别一件事情,虽然新皇帝已经诞生了,但他并没有经过正式的“认命”,也没有举行登基大典,因此这时的新皇帝只能算是一个“临时最高统治者”。

顺应天意,成就帝业:登基大典

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皇帝就与神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彰显“君权神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皇帝作为“天子”,在登基之前祭拜天地,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同时天子还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因为祖先为了夺得天下,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最后天子还需要正式昭告万民,让百姓知道,他们有了新的统治者。

这些程序说起来简单,其实繁琐的让人抓狂。

因此自新任统治者刚开始守孝,六部之一的礼部就要开始忙活了。

他们忙活的不仅有老皇帝的葬礼,同时最重要的还是新皇帝的登基仪式。

老皇帝的“守孝仪式”,结束后,新皇帝的登基大典就成为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笔者也必须要向大家澄清一个误区:新皇帝登基仪式绝对不可能在“国丧”期间举行。

因为两者一个是“丧事”,另一个是“喜事”,是绝对不可能同时进行的。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么个误区,主要是因为混淆了“灵前继位”和“登基大典”之间的关系。

而且新皇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一般不是册立皇后,更不是处理自己的事情。

因为老皇帝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完,新皇帝一般先册立“太后”和“太妃”。

只有将老皇帝的事情全部解决之后,新皇帝才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

为了表示对先帝的哀痛,册立皇后一般要等到第二年。

甚至哪怕许多新皇帝想要推行的“新政策”,也不能操之过急,要等到第二年才可以。

顺理成章:建新改元

受主流思想(儒家学说)的影响,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尊重,在三年的守丧期间,皇帝是不能更改年号和父亲留下的规则的。

而这里我们又必须提到一个男人,那就是略输文采的汉武帝。

自他老人家开始,“年号”成为了一个皇帝最重要的标志。

如果遇到什么重大事件,皇帝一般还会更改“年号”,称为“改元”。

每一任新皇帝登基之后 ,都要建立自己的年号,称为“建元”。

如果按照儒家的规定,皇帝守孝三年之后,才能顺利“建元”,但由于“以日易月”,所以皇帝仅需要从第二年就可以“建元”了。

因为老皇帝去世的那一年,国家还实行旧的年号。

而如果此时,新皇帝“建元”,国家就会出现两个年号,对国家造成混乱。

为了避免这个矛盾造成的“尴尬”,新皇帝选择继位的第二年在“建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绝对不会有皇帝敢于突破这个规则,除非是那些“特殊”的现象。

明光宗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继承了皇位,而这一年就是“泰昌”元年。

因为他老人家在位仅仅一个月就“驾鹤西去”了,并没有坚持到第二年。

所以第二年就直接过渡到了朱由校的“天启”年号。

而朱常洛的局面就变得很尴尬,成了没有年号的皇帝。

为了避免这一尴尬局面,因此人们商议决定:将这一年的上半年继续采用“万历”,而下半年采用“泰昌”。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那些“来位不正”的皇帝。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有“弑兄继位”嫌疑的宋太宗赵匡义。

他老人家继位之后,或许是心里有鬼,所以没有耐心等到第二年。

在继位之后,他老人家就直接采用了“太平兴国”,而不再继续采用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的“开宝”。

综上所述,“灵前继位”之后,其实继承者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了。

但只有接受正式的“任命”,新皇帝才真正具有合理、合法地位。

等到第三个程序的完成,昭示着旧时代的结束和,和新时代的开始。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新的统治者虽然可以提前履行皇帝权力,但他并不是真正的皇帝。

只有完全履行完义务,新皇帝才算是得到了“上天”的认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69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