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守护孩子的尊严呢?
一大半的父母都表示:肯定要!
借用这些父母的话说:孩子的尊严自己不守护,谁来替他们守护呢?
当然,也有一少部分父母觉得没必要,尤其是孩子不听话、调皮犯错的时候,就应该狠狠地批评、指责,让他们认识到错误才行。
可能到现在,还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区别“守护孩子尊严”的行为。
接下来,分享一些伤害孩子的行为,以便让更多的父母学会分辨。
第一个:当众批评
孩子犯错实属正常,很多父母知道后不问青红皂白、不分场合,就对着他们一同批评。
哪怕是在人多的公众场合,也会毫无顾忌地批评孩子。这样的行为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无地自容。
第二个:过度比较
大部分的中国父母都喜欢比较,总是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最可怕的是,每次看到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就会立马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比较。
可能在父母看来,只是希望通过“比较”的方式,激励孩子进步。却不知道,一次次的对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特别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
第三个:忽视感受
习惯性父母的身份去压制孩子,无视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
很想说一句:这些看似为孩子好的行为,实则没有一点的尊重。在父母这样的“爱”中,孩子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感受不到,就像“木偶”一样。
第四个:言语暴力
谁说暴力,就一定是动手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出现“言语暴力”的情况,各种侮辱性、贬低性的语言张口就来。
大人知道父母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才会说出那些伤人的话。可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压根不知道,这些话在无形中会伤害他们的情感,变得自卑敏感。
第五个:过度控制
不管孩子做什么样的决定,父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好像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一样。
剥夺孩子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机会,这并不是爱孩子的表现,会让他们会失去独立自主性,影响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路上,如何更好地维护孩子的尊严呢?
1、私下沟通
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都请父母忍住心中的怒气,私底下和他们沟通。
如果当众批评或责罚孩子,其实起不到一点教育效果,反倒容易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
孩子都好面子,他们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希望被当众批评。所以说,选择在私密、安静的环境中和他们沟通,更易于让孩子认错,也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尊严。
2、正面引导
无论什么时候教育孩子,都请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语言,正面引导他们。
总是说着贬低和否定的话,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消极,这违背了父母想要他们变优秀的初衷。
因此,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慢慢变得自信。当然,父母最需要做到是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把目光总盯在他们的不足之处,更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做比较。
3、尊重个性
聪明的父母一定知道:每个孩子,他们都是独一无二,应该被特别对待。
这么说吧,孩子们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速度,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得要做到区别对待,才能有效果。
只有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成长。可能,他们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但是却能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成为自己,养成更多独属于自己的优点。
4、倾听理解
真正的尊重,都是从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开始,父母一定得要知道。
哪怕只有两岁的孩子,他们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时不时会说出自己的小想法,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
这个时候,请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然后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此时,就算孩子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父母也别急着去否定,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重视的。
写在最后:尊严,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隐形翅膀”。真正被尊重的孩子,他们会飞得风源,因为“隐形翅膀”会给予他们更多力量,让孩子拥有坚实的自尊,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自信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