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最有钱的10座城市:苏州领先杭州,宁波第五

城市迈向新时代 2025-03-14 05:37:02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总收入除以总人口数得到的平均值。较高的人均收入通常意味着居民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多的经济机会。

根据2024年长三角核心区域的人均收入数据,长三角最有钱的10座城市依次为上海(88366元)、苏州(77524元)、杭州(76777元)、南京(75180元)、宁波(74806元)、绍兴(72898元)、无锡(72232元)、舟山(71154元)、温州(70829元)、嘉兴(69232元)。

上海作为直辖市稳居榜首,但紧随其后的9个席位全部由江苏和浙江的城市占据。

江苏的苏州、南京、无锡三城进入前十,浙江则表现更强势,杭州、宁波、绍兴、舟山、温州、嘉兴六城上榜。

从收入差距来看,上海与第二名苏州相差约1万元,而苏州与第十名嘉兴之间的差距则缩小至约8,000元,反映出长三角内部城市间竞争激烈。

江苏三城:苏州领跑,南京无锡稳居上游

江苏上榜的三座城市中,苏州以77524元的人均收入稳居长三角第二、江苏第一。

作为最强地级市,苏州的制造业和外资经济是核心驱动力。

2023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8万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全国领先。此外,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等县级市的外资企业密集,带动了高附加值就业岗位的集中。

南京作为省会,人均收入75180元,排名第四。

近年来南京依托高校资源和科创走廊建设,大力发展软件、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但相比苏州,南京的民营经济活跃度稍显不足。

无锡则以72,232元位列第七,集成电路、物联网产业全国闻名,但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压力。

总体来看,江苏三城均以工业为基础,但需在创新领域进一步突破以保持优势。

浙江六城:杭州宁波双核驱动,中小城市异军突起

浙江在十强中占据六席,展现省内均衡发展的特点。

杭州和宁波作为省内双核,分别排名长三角第三和第五。

杭州依托阿里系等互联网巨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但近年增速有所放缓。

宁波则以港口经济为支柱,2023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临港工业和外贸服务成为高收入的重要来源。

值得关注的是绍兴、舟山、温州、嘉兴等中小城市的表现。绍兴凭借纺织、黄酒等传统产业升级,人均收入超过无锡。舟山依托自贸区和油气全产业链,增长率达4.5%。温州虽排名第九,但以5.1%的增速居十强之首,民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未来趋势

长三角人均收入的竞争本质是产业与政策的博弈。

江苏城市需破解“制造业依赖”,通过南京都市圈、苏锡常一体化等规划提升创新能力。浙江则需巩固数字经济优势,同时解决杭州与宁波“双核”辐射范围不足的问题。

此外,上海大都市圈建设、G60科创走廊等区域协同政策,将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

例如,苏州与上海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洋山港联动发展,均为跨省合作提供了范例。

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人均收入差距或将继续缩小,但头部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政策落地效率,仍是决定排名的关键变量。

总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最有钱的10座城市,目前正呈现出上海引领、苏浙角力的格局。

0 阅读:4
城市迈向新时代

城市迈向新时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