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掀起了一场名为“智驾平权”的智能化战略革命。
发布会上,王传福掷地有声地宣布:“没有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并推出覆盖全系车型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03940eaab2fb0096f4bb4bcac61425.jpg)
从售价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到百万级仰望U8,比亚迪以20余款新车型的集体亮相,将“智能驾驶”这一曾经的高端标签,硬生生拉进了寻常百姓的购车清单。
这场技术普惠的狂欢背后,既有老车主的遗憾与新生,也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的全面爆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9f15bc12111201a9be3cddbdd921b7.jpg)
一、老车主的“阵痛”:技术迭代下的时代落差
“我儿子刚提比亚迪宋两个月,16.88万的车也没有智驾!”用户评论中的这句感叹,道出了无数老车主的心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b3cd244d84ea46482f542532b1490d.jpg)
在比亚迪此次发布会前,智能驾驶仍是少数高价车型的专属配置。例如2024款汉EV智驾版需额外选装激光雷达,成本增加数万元;而10万元以下车型仅配备基础ADAS功能,如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与“高阶智驾”相去甚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42471e1ec45f419321f0a039324f9b.jpg)
技术迭代的加速度,让刚购车数月的用户瞬间感受到“时代落差”。
这种落差源于比亚迪智能驾驶战略的“后发制人”。相比小鹏、华为等早期布局者,比亚迪直到2024年才大规模推广高阶智驾,但其凭借规模化优势和垂直整合能力,迅速实现技术下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27e60e4fd6c621b11da02b01d0e336.jpg)
例如,2025款海鸥智驾版以6.98万元的售价首次将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引入6万元区间,硬件成本却控制在3000元以内,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3。
这种“降维打击”虽推动行业进步,却也令老车型车主陷入“硬件不兼容”的无奈——旧款车型仅配备3个摄像头,无法通过OTA升级智驾功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27d5e303f39427c6729fe088e8871c.jpg)
二、“天神之眼”的平权密码:技术突破与成本重构
比亚迪的“智驾平权”并非口号,而是基于三大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的硬核实践:
1. 硬件创新:从堆料到精准配置
“天神之眼C”三目版采用纯视觉方案,通过3个前视摄像头(120°广角+长焦+鱼眼)与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的融合感知,实现全场景覆盖。
相比仰望U8的3激光雷达豪华配置,三目版通过算法优化和国产替代(如速腾聚创雷达、地平线J6芯片),将硬件成本压缩至3000元以下,同时支持高速领航、代客泊车等核心功能。这种“按需分配”的硬件策略,既避免过度堆料,又确保功能实用性与成本可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fe38fcf937f5e456f49f72875dbe62.jpg)
2. 数据驱动:440万辆车的进化引擎
比亚迪依托超过440万辆智能车的云端数据库,每日处理1.2PB驾驶数据(相当于100万小时视频),通过DeepSeek-R1大模型实现算法持续迭代。这种“越开越聪明”的进化能力,让低成本硬件也能支撑高阶智驾需求。
例如,其自研的BEV+Transformer无图方案,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显著降低城区NOA落地门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32159c4b6f1b1c834a7378b6ccf0d8.jpg)
3. 产业链垂直整合:从芯片到域控的自主权
比亚迪自研的七合一域控制器集成智驾、动力、热管理模块,减少40%线束;联合速腾聚创、地平线等国产供应商,实现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这种“全栈自研+国产替代”模式,打破海外技术垄断,为智驾普惠提供底层支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d0c9bf2b7c75057741dbaedc455242.jpg)
三、新车主盛宴:从“功能溢价”到“安全标配”
对于未来购车者而言,比亚迪的智驾平权意味着两大变革:
1. 价格带穿透:智驾成为普惠权利
全系车型的智驾标配策略,彻底改写市场规则:10万级秦PLUS、宋Pro标配高速NOA;20万级汉、唐搭载激光雷达版“天神之眼B”,支持城市领航;甚至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也能实现自动泊车与拥堵跟车。
这种“无差别覆盖”让消费者无需为智驾支付额外溢价——例如汉EV智驾版加价仅1万元,而竞品普遍需3-5万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2a68e06d2fef7caf31261251325824.jpg)
2. 体验升级:从“驾驶辅助”到“出行伙伴”
以2025款海豹为例,其DiPilot 300系统支持信号灯识别、自动变道、代客泊车(成功率99%),配合云辇-C智能悬架,实现“驾乘双优”。
而仰望U8的“天神之眼A”更以600TOPS算力+3激光雷达配置,达到L3级自动驾驶能力。这种分级体验满足不同预算用户的需求,却共享同一套数据进化体系,确保基础功能持续优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1000c2386c8382c17b1214424fb05e.jpg)
四、行业震荡:从“技术竞赛”到“生态重构”
比亚迪的智驾普惠战略,正在引发汽车产业的链式反应:
燃油车加速退场:DM5.0技术实现2.9L/100km亏电油耗,叠加智驾标配,燃油车在成本与体验上的优势荡然无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426cff3f8553450d25ec026a4b213f.jpg)
新势力被迫应战:蔚来ET5智驾包价格下调30%,小鹏加速无图方案落地,特斯拉FSD入华定价承压。
王传福预言的“2025全民智驾元年”,正在以比亚迪为中心形成“飞轮效应”——数据积累加速算法迭代,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市场扩张反哺技术投入。这种正向循环,或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7a00ef89223cd02de8867d8e694898.jpg)
结语:平权背后的时代隐喻
比亚迪的“智驾平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社会实验。它揭示了一个残酷而充满希望的真相:在科技狂飙的时代,个体难免成为“过渡期”的代价,但技术的终极使命,终将指向更广泛的普惠。
对于老车主,或许可以期待比亚迪推出置换优惠或硬件升级方案;对于未来消费者,则迎来一个“智驾如空气般自然”的新世界。
正如王传福所言:“智驾不应是奢侈品,而是安全的基本保障。”这场平权运动,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从“电动化领跑”迈向“智能化定义者”的关键一跃。
银角大王
27项智驾功能,7万多的海鸥都给配齐了,太顶了
老六开车
11万研发大军不是吃干饭的,路上有个坑都能提前有多种应对方案
用户10xxx33
比亚迪这波操作厉害了,7万级就有天神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