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绍兴坡塘一砖瓦厂在狮子山取土时发现了6件青铜器。1982年,浙江省文管会对此地进行系统性发掘,并将此地古墓编号为绍M306。墓中出土汤鼎、鐎盉、插座等珍贵文物。其中的一件青铜小屋不仅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无形间动摇了西施“四大美人”的地位。
1981年,绍兴市坡塘公社知青砖瓦厂到狮子山西坡取土时,一个临时工不小心掉到了一个黑窟窿里,这一跌,就打开了后人通往越国神秘文化的窗口。
次年,浙江省文管会对此地进行系统性发掘,并确定这一座鲜为人知的小山中存在着一座惊世骇俗的春秋时期古墓。之所以说惊世骇俗、疑团重重,是因为这座古墓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墓葬,这一座土坑墓葬带有壁龛,其中出土的1224件文物,更是特点鲜明,无处不透射着那个时代顶级工匠的智慧灵光。器物中的乐伎、跪人、蟠螭和鐎盉盖面上的熊、虎、犀、象、鹿等栩栩如生,表情还萌萌哒,朴质生鲜,仿若真物,而这种风格,非常独树一帜。
因为这批文物中,有三件发现了“徐国”的相关铭文,于是,不少学者认为这越地古墓和消失在历史中的徐国息息相关。但也有学者认为,徐国铭文器物很可能是一批战利品,此墓入葬年代当在公元前473年越灭吴以后不久,而公元前512年吴灭徐,徐器可能落入吴人之手,随之越又灭吴,在俘获吴器的同时也获得一些徐器这墓葬埋葬的,这墓主人很可能是越国的一位卿大夫,甚至是巫祝。
因为缺少直接证据,争论仍在继续,但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铜小屋,却俨然让这座神秘古墓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这小屋发现在古墓的一角,器型奇异,前所未见,目前考古发现仅此孤例。
不仅是器型惊奇,这小屋还代表了青铜技术的巅峰。
小屋为青铜制作,屋高17厘米,面宽13厘米,进深11.5厘米,小巧玲珑,是迄今最早的青铜房屋模型之一。小屋厅堂平面为3开间,南面敞开,东西铸造出长方格透空的落地式立壁,北墙则在中心打开一扇精巧的小窗。
屋顶四角攒尖,中央八角柱装饰着S形的勾连云纹,顶端威风凛凛地立着一只大尾鸠,这大鸟,让人联想起越人的鸟崇拜。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上记录:在越国故地的深山之中,有青色大鸟,这种鸟在白天的时候看到它,是鸟的形状;在晚上听到它的鸣叫也是鸟的声音;但是这种鸟在听到音乐的时候,就会变成人,有三尺长。越国本地人认为这种神奇的鸟是越祝的祖先。
而更精彩的在室内。屋内跪坐着6个人,裸着身体,束起头发,带来了一场室内音乐会。
其中2人是乐伎,双手交叉放置于小腹,气沉丹田,正在歌唱越国轻歌。另4人是乐师,或吹笙、或抚琴、或击鼓,乐声如山泉流淌。
从技术上看,这座立体的小房屋制造水平极高,可以说代表了春秋末到战国初青铜器的巅峰。无论是铜屋严丝合缝的构件,还是精细入微的铜人和乐器,都体现了当时越国工匠对青铜器分铸法的熟练掌握。
但除了技术上的高端,这件青铜小屋成为越地文物顶流,还是因为青铜小屋的“内涵”。这样的室内音乐会“又俗又雅”,令人充满联想。
说雅致,是因为六人乐队在如此精美的房屋中表演,队形俨然,实在雅致,但不雅在于,这几位乐人没有穿衣服,这与周礼不合。周礼对于演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般不会出现不穿衣服的情况。
这六个小人的演奏到底是为了祭祀,还是只一场贵族的娱乐,至今仍有争议,但正是这六个小人的存在,却让看似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一位美人躺了枪。
这位美人,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
提起其实,就要提起江南浣纱女的优美旖旎,再加上美颜沉鱼的传说,西施更是成了倾国倾城的存在。
但这青铜小屋中的几位乐人,却刷新了人们对西施的看法,让西施的四大美人地位存疑。
因为铸造技法精细,稍微观察,就能看到这几个乐人的样貌非常“杀马特”。
以乐队主唱小姐姐为例,和其他诸侯国长发飘飘的姑娘相比,她头发短短,前额还梳着整齐的刘海儿,这样的齐眉留海越发衬托一双眼睛硕大夸张。
今天看来,这发型并不特别,但在2千多年前,却是非主流。毕竟,当时中原人信奉“头可断,发型不可乱”。因为文化原因,楚国总想进攻越国,因为楚王认为越人是未开化的野蛮人,担心他们“淫乱”会带坏楚国的民风。而越人是如何“淫乱”呢?断发文身,左衽光脚,就是重要的表现。
一个国家的行为,引得外国去攻击,如此可见,如果中原人看到越国主唱小姐姐,会受到多么大的视觉冲击。
不仅如此,这些小姐姐还很可能是有文身的,从考古发掘来看,越人纹身主要包括额头的“雕题”和上肢的“错臂”,当然也不乏纹满全身的。例如,在同一墓葬中出土的镇墓兽器座,就能看到越国人对满身文身的痴迷。《史记》里,也对越人有这样的记录: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当然,从地理来看,断发文身是越人为了生存做出的选择,短发是为了适应湿热的气候和多水的环境,文身也是因为“常在水中,故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但也可以想象,同为越女的西施,应该不是单纯的肤白貌美的柔情女孩,而是文身断发的杀马特酷女孩。
那问题来了,为何如此非主流的西施,能得到夫差的青睐呢?
答案很可能是,夫差同为“葬爱族”。
《史记·赵世家》中记载:黑齿雕题,大吴之国也。中国古代有黑齿国。东南亚也有不少国家民族崇尚黑齿。据体的做法是用一些姜黄和醋、茶、大麦等混合发酵,再以特殊粉末调和,做为美容品涂到牙齿上。雕题的意思是说吴国人也纹身,纹在额头上。
不但如此,吴国人也“断发”。《左传》中记载: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
这是公孙挥在吩咐手下,作战的时候要带一条长绳子,方便斩掉吴人首级之后,把它们串起来。因为那时候的作战,是以斩首数量记军功的。普通中原人头发长,不用绳子系,而吴人的头发,已经短到只有借用绳子才能串起。
这样看起来,吴越两国的文化是非常相近的。他们的风俗和审美也惊人的一致。“黑齿雕题”的吴王,看到“断发纹面”的西施,自然能够发现她的美。
不过,对于西施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有不少争论,长久以来,卧薪尝胆的勾践、拥美泛舟的范蠡、魅惑旖旎的西施,只不过是历史的碎片,而作为华夏先秦时代地域文明之一,翻阅史书,越国的笔墨寥寥无几。虽曾为春秋五霸之一,但越国的历史记载凌乱而缺佚,连国君世系都不完整。
西施这位美女间谍,到底是不是后人的杜撰或被移花接木,已不可考,但这千年前的文物,仍用一个有趣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当年那段传奇。
一位博主说的好,时光像一把筛子,把多少历史真相筛得默默无闻,又把多少帝王佳人筛得出类拔萃。
人们都说,历史是任由人们打扮的小姑娘,而西施呢,到底是被历史打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