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假夜校”在夜色掩护下变成“野校”

冯海宁 2024-12-23 18:18:51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来,全国多地的夜校火热“出圈”,凭借超低的价格、丰富的课程,成为不少年轻务工者利用“夜”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的不二选择。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夜校火爆的同时,也衍生出课程收费乱、内容质量不高、学员难维权等乱象。

上夜校如今成为一种潮流。“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是当代青年人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一项调查显示,75.1%的受访青年愿意参加夜校,90.1%的受访青年期待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加强青年夜校建设。学习、社交、解压是青年人上夜校的主要目的。“夜校热”也是学习型社会的生动体现。

然而,目前各地夜校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有公共机构创办的夜校深受欢迎,比如北京市首家公办青年夜校——东城区职工大学致远书院(青年夜校),首期开设的8门课一天内就被抢光;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民夜校开班时,65万人争抢1万个名额……这都足以说明好夜校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但一些社会机构、个人创办的“夜校”,却暗藏套路乱象丛生。即打着“夜校”的名义,通过低价吸引客流,推出的课程鱼目混珠、质量不高,学员直呼上当。有学员反映,某夜校吉他班“报名前承诺是5~6人的小班课,开课时,上课群里的学员人数超过了20人。”这种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显而易见,学员报名参加夜校学习主要是来“充电”,然而,有的夜校上课“全程没有干货”,这相当于“水货夜校”。有的夜校宣称“300元6节课,试听后再报名交费”,但刚上两节课就催着学员续费,这给学员留下了“自己被骗”的印象。这些乱象对相关学员和夜校形象,均造成了伤害。

市场化夜校也有其存在价值,既能弥补公共夜校的某些不足,也给了青年人更多选择机会。但如果这类夜校操作不规范,就侵害了学员合法权益。例如夜校宣传、承诺与事实不符,已涉嫌误导学员,侵害了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同时,侵权乱象也损害了夜校集体形象,使得某些学员望而生畏。

坦率说,某些夜校就是培训班,只是蹭夜校的热度,挂名“夜校”而已,实为“假夜校”。而青年人想参与的显然是“真夜校”。那么,两者区别何在呢?笔者以为,“假夜校”是培训机构,而非正规学校,教师资质不全,操作不规范。而“真夜校”是正规办学机构,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

有业内人士明确表示,当前,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培训机构,以夜校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甚至欺诈,因此在选择夜校时,要谨慎辨别以防受骗上当。可见“假夜校”问题不少,学员需要“火眼金睛”。但不能完全靠学员辨别夜校真假,还需各地有关方面规范夜校管理,当好“守夜人”。

应该制定夜校办学标准,统一设计夜校标志,才能便于广大学员辨认。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叫“夜校”的机构都是夜校,只有符合相关办学标准,教学质量经过评估,被授权使用夜校标志才算夜校。对于冒充夜校的培训机构,应该纳入“黑名单”;对于侵害学员权益的夜校,要依法予以惩治。

简言之,要维护学员合法权益,不让“假夜校”在夜色掩护下变成“野校”。做大做强公共夜校,将有望产生“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

0 阅读:8
冯海宁

冯海宁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