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有多名家长举报,称孩子阅读的“课外历史书”《野史》掺杂大量恶俗网络用语,并且该书被仿照成教科书模样,“远看真假难辨,我还以为孩子真在看历史书。”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看到,该本《野史》商品链接的标题里带有“必修”“教科书”等字样,这些书籍封面则印有“义务教育教科书”字样,开卷页还写着“见证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瞬间”等内容,粗略一看,会让人误以为真的是史书。
一个基本常识是,真实是历史书的生命线。“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一度引发热议。然而,近期网上热销的《野史》却错误百出,比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写成了“第一次释界大战”,还存在故意歪曲历史、将严肃历史低俗化呈现等多个问题。如此问题严重的书籍竟然在电商平台公开销售——多家店铺同时在售,有的店铺显示已售2000+。这意味着被错误内容误导的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人数不少,亟待全面叫停。
所谓“野史”多为传说,内容本来就不靠谱。但上述书籍偏偏叫《野史》,目的无非是吸引喜欢猎奇的读者。该书封面印有“义务教育教科书”字样,则是诱导娃娃读者乃至家长来购买。也就是说,该书故意炮制了多个卖点来扩大销量。但该书卖的越多,误导的读者就越多,对社会危害越大。特别是未成年人历史知识储备有限,正确史观尚未完全形成,对这种《野史》内容缺乏甄别能力,更易被误导,孩子的史观更易被歪曲。
不止如此。该书中的低级错误,例如错别字拉低了孩子对书籍的认知,影响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因为书籍在孩子眼里有一种神圣感,不少孩子由此喜欢阅读来获取知识,当发现书籍内容低级错误频出,某些孩子对书籍或知识就不再渴望。读者上当受骗后,不仅会对售卖此书的商家不满,也会对相关电商平台印象变差。即这种“有毒”的《野史》,对未成年读者、电商平台乃至社会均造成了毒害,其中对孩子的毒害影响更为深远。
从内容错误百出就能推断出这非正版书籍。据商家介绍,此书是彩打版,并非正规出版物,也没有作者署名。如此“三无”书籍竟然登上电商平台,足以证明商家没有底线,平台审核、巡查毫不尽责。该书究竟从何而来——谁编写、谁印刷、谁发行,亟待顺藤摸瓜,全链条调查追责。在我们这个对图书出版管理比较严格的国家,如此劣质书籍竟然公开发行销售,也说明监管环节还有待于补漏。希望有关方面介入调查严肃追责。
最近,《出版管理条例》又一次作出修订,自2025年1月20日起施行。应当依据该条例和《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罚相关商家和电商平台。即便部分线上店铺对此书已经下架,但其违规销售非法出版物,已触犯法律红线,不容逃避。而坚持销售的店铺,情节更严重,处罚也要更重。而且,已经销售出去的《野史》,要责令商家和平台一本不少地全部召回并销毁。只有如此作为,才有望减少该书带来的“毒害”。
电商平台如何汲取教训,进一步完善审核和巡查制度,监管环节如何加强图书监管,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总之,不能再让类似“毒书”公开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