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杀一人、错睡一人、不识一人,晚年张学良为何一声叹息?

听海哥说趣事 2025-02-24 12:48:50

“关注听涛哥说事儿”

他是民国最风流的少帅,也是背负骂名的“不抵抗将军”;他曾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却又被囚禁半生。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但晚年的他却对着镜头叹息:“我这一生只活了15年。” 这句感慨背后,藏着三个让他至死无法释怀的遗憾——错杀杨宇霆、错睡表嫂、不识蒋介石。

晚年张学良

这三个名字,如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错杀一人:杨宇霆之死,断送东北屏障

若杨宇霆不死,东北或许不会沦陷。1929年1月10号,张学良在大帅府“老虎厅”处决了父亲张作霖的得力心腹杨宇霆。这位被誉为“小诸葛”的谋士,曾辅佐张作霖壮大东北军,却在张学良掌权后因“功高震主”遭忌惮。

杨宇霆反对张学良与蒋介石合作,主张以缓兵之计与日本周旋,甚至当众以长辈姿态训斥少帅:“你懂什么?”

杨宇霆

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八期炮兵科,回国后前往长春陆军任职。因治军严谨有方‬,受到当时‬还是‬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赏识,被张作霖‬留在‬身边‬担任参谋长。

张作霖(左)、杨宇霆(右)

杨宇霆一度被认为是东三省的二号人物,可谓是在张作霖之下,万人之上,张作霖对杨宇霆也是极度信任言听计从。

然而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一命归天,杨宇霆手握重权,在张学良面前以长辈自居,由于多种原因的集中发酵使得少帅张学良对其痛下杀手。

大帅府老虎厅

张学良晚年曾坦言,杀杨宇霆是“中了日本人的离间计”。彼时日本为分裂东北势力,故意向张学良赠送《日本外传》,暗示杨宇霆勾结外敌。

一时冲动之下,张学良痛下杀手。然而杨宇霆死后,东北军失去核心智囊,内部人心涣散,面对日本侵略时再无强力统筹。张学良曾悔恨的说“若他活着,或许能帮我守住东北。”

张学良错杀杨宇霆自毁长城,杨宇霆之死让东北军失去制衡日本的关键人物。如果杨宇霆在,或许能以强硬手段应对日军试探。

杨宇霆与张学良

二、错睡一人:沦陷在表嫂的温柔乡

张学良与表嫂的风流韵事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电视剧《少帅》中将张学良这一段往事搬上了银幕。张学良晚年回忆:“她教会我男女之事,却也让我从此轻视女人。”

电视剧《少帅》剧照,柳岩饰演“表嫂”

张学良与表嫂的事被张作霖知道后,为了让张学良在错误的路上悬崖勒马,张作霖下令让15岁的张学良与18岁的于凤至尽早成婚。张学良曾说:“若没有那件事,我或许不会成为浪子。”

错睡表嫂使得张学良风流成性,张学良承认与11位女性有过故事,于凤至苦等50年未果,临终前还在美国为他购置别墅,他却选择与赵四小姐相守。

张学良与于凤至

三、不识一人:错信蒋介石,抱恨终生

张学良评说蒋介石:“我待他如兄弟,他却视我为棋子。”年轻的少帅张学良从骨子里有着和张作霖的相似之处,也是重义气。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拉拢张学良,主动提出和张学良结拜为兄弟。

张学良与蒋介石

手握重兵的张学良一心要为父亲报仇,反对内战,作为当时蒋介石之下的副总司令,表面看风光无限,其实也就是蒋介石巩固地位的棋子而已。

1936年西安事变成为两人关系的转折点,张学良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联合杨虎城发动兵谏。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蒋介石,就因为“兄弟义气”事后坚持亲自护送蒋回南京,不料蒋介石翻脸无情,将他软禁54年。

晚年张学良苦笑:“我太天真,以为他会念旧情。”蒋介石却从未原谅张学良,即便到台湾后仍叮嘱下属:“到死都不能放虎归山” ,张学良的“幼稚”和“义气”换来的是失去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自由。

西安事变后本可以率领东北军保家卫国,成为民族英雄。却因错信“兄弟”,从手握30万大军的少帅沦为阶下囚,直到90岁才重获自由,遗憾终生。

张学良晚年说过:“我若早知今日,必不会如此。”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更不会重来,一切都已是过眼云烟,只留下故事任由后人评说。

关注我‬ “听涛哥‬说事‬儿‬”咱们‬下次‬再聊!!!

0 阅读:0
听海哥说趣事

听海哥说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