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收台到底有多大把握?陆海空三军实力大涨,早已今非昔比

南斋孤风中 2024-10-27 18:48:01

台湾问题,是中国主权完整性中最重要的一环。

回顾历史,从1949年后两岸分治至今,统一问题始终牵动着中华民族的心弦。

这不仅关乎领土主权,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部分。

“居安思危”,一直是中国传统。

东部战区的军事准备工作,可以说是:

“不疾不徐,但从未止步”。

军事准备绝非好战,而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保障。

近些年来,解放军实现了海、陆、空三军的全面换装升级。

空军

90年代,中国刚开始市场经济转型。

当时还处于工业化中期。

精密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支撑尖端武器装备自主研发。

冷战结束后,西方对华技术封锁加剧,难以获得关键军事技术。

这也是制约战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南京军区的空中主力是歼-8和飞豹。

歼-8是一专门拦截敌机。

而飞豹则是“海陆两栖”,专门轰炸海上和地面目标。

不过说实话,这两款战机在当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歼-8的技术源流,可追溯到60年代的米格-21。

虽然经过多次改进。

但其气动布局、航电系统等核心技术仍显落后。

这背后,其实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采购-仿制-改进”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飞豹(歼轰-7)虽是自主研发。

却受限于90年代中国材料科学、发动机等基础工业水平。

无法完全发挥其双发、双座优势。

台海方向的空中力量,对比失利。

不仅是装备代差问题,更是中美军事科技实力的巨大鸿沟。

F-16,虽然首飞于70年代。

但其不断升级的航电系统和武器体系,让它在90年代,仍保持强大战力。

这种局势,倒逼中国必须改变传统的“以量取胜”思维,转向追求质的飞跃。

这也是后来大力发展第三代、四代战机的战略基点。

从此,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发展战略。

投入大量资源在发动机、雷达、航电等关键领域。

这个阶段的教训,直接影响了后来歼-10、歼-11、歼-20等系列战机的研发思路。

从歼-8到歼-20。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型号更迭”。

而是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跟跑”到“一起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的跨越。

歼-20的成功。

意味着中国已经掌握了隐身技术、超音速巡航、矢量推力等一系列尖端技术。

隐身性,能让它能够在敌方雷达发现前,就占据有利态势。

强大的探测系统和超视距作战能力,又能让它在远距离就形成战术优势。

当代空战中,技术代差,往往会造成压倒性的战场优势。

这种优势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呈指数级扩大的。

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而非单兵种作战,谁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谁就能在战场中占优势。

电子战已经成为“战场的第一战”。

歼-16D作为专门的电子战平台,作用不单单是“压制防空系统”。

更是在组建一个完整的电子战优势体系。

它能够瘫痪敌方指挥系统,削弱防空网络,为我军的行动提供掩护。

歼-16D与轰-6一起配合,简直就是完美。

电子战机不再是单独作战的个体,而是整个作战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海军

近年中国海军实力突飞猛进。

航母编队从无到有,已建成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三艘航母。

40余艘现代化导弹驱护舰,建起远洋防卫体系。

然而在台海战场,这些“大块头”反而显得“用武之地有限”。

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地理因素:

海峡宽度仅百余公里,实在太窄了!

这种距离对现代作战而言,连“海上屏障”都不算,压根没有这些王牌武器的发挥之地。

在狭窄水域的两栖作战中。

机动性和反应速度,往往比庞大的火力更关键。

而ZTD-05两栖战车,恰恰适合。

ZTD-05被誉为“水陆两栖猎豹”的装备,解决了传统两栖作战中的致命短板——缓慢的海上机动速度。

每小时30公里的水上速度,在全球同类装备中堪称“速度之王”。

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两栖战车,水上速度通常只有7-8公里/时。

即便是现代美军的AAV7两栖装甲车,水上速度也只有13公里/时。

075型两栖攻击舰,中国两栖作战能力迈入新时代。

它被称为“海上堡垒”的大型舰艇。

不仅能运载大量两栖装备,更能为登陆作战提供直升机支援平台。

传统两栖作战中,“抢滩登陆必然伤亡惨重”的魔咒,自此被打破了。

大幅提升了两栖作战的机动性和突击能力。

075型两栖攻击舰,从传统的“平面登陆”变成了“立体投送”。

虽然这艘4万吨级的“海上堡垒”,在装载地面部队方面,并非其最大亮点,但其独特的直通甲板设计。

直通甲板是什么意思?

直通甲板就像是一个“空中机场”。

能同时停放10-15架直-20,或20架直-10直升机。

这个数量看似平常,但其战术价值却是革命性的。

当登陆作战开时,这些直升机就像是“空中蜂群”,可以同时在多个维度发挥作用。

上空巡航的武装直-10,可以对敌方阵地实施精确打击。

运输型直-20,能快速投送特种部队或关键物资。

专门的救援直升机,随时准备救援受伤人员。

这种多维度作战能力,让我想起越战时期美军的教训。

当时,美军虽然也大量使用直升机。

但缺乏母舰级别的海上支援平台,导致行动半径受限。

而075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历史短板。

未来战争的胜负,不在于单一装备的威力。

而在于如何将各种作战要素,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也是为什么075虽然不是最大的两栖舰,却能在现代立体登陆作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登陆作战的变化

上世纪的登陆作战,以师级单位(约1万余人)为基本单位。

这种规模在当时已是极限。

1944年诺曼底登陆,盟军动用了近7000艘各类船只,才将15万人送上海滩。

这,还是经过数月精心准备的结果。

而今天,东部战区要在最短一周、最长一个月内,将20万人连同其重装备投送到岛上。

这种运力堪称历史性跨越。

现代化登陆作战,不仅要运送人员,更要确保重装备的快速投送。

一个现代化合成旅需要携带:

数十辆主战坦克,多台自行火炮,大量装甲运兵车,还有后勤保障车辆。

这些装备的总重量,可能达到数千吨。

是上世纪一个步兵师装备重量的数倍。

当年美军,能在太平洋战场获胜。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

这种巨大变化背后,是中国造船业和海运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据:

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造船产量第一,占全球份额超过45%。

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球40%以上。

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商业船队。

这些民用领域的进步,为军事领域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而今天,中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的进步,正在改变现代两栖作战的方式。

现代战争的胜负。

往往在战前的产业竞争中,就已初见端倪。

一个国家的军事投送能力,本质上是其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

0 阅读:565
评论列表
  • Dong 3
    2024-10-28 16:14

    收台绝不是东部军区一家的事,只怕要全军动员,速战速决!还得预防外敌干预。[笑着哭]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