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被逼墙角了?伊朗大动作引爆舆论,中东局势或将有变

万象洞察 2025-01-24 17:28:45

据环球时报报道,2025年1月13日,伊朗与英国、法国、德国的外交官齐聚瑞士日内瓦,展开了新一轮对话。伊朗副外长加里巴巴迪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此次对话“严肃、坦诚且具有建设性”。各方围绕解除制裁和核问题的相关细节展开讨论,一致认为应恢复谈判,并努力营造适宜氛围推动协议达成,还同意继续开展对话。看似寻常的外交对话,实则暗流涌动。这背后,是伊核问题这个高悬在伊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以此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这曾给伊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2018年5月,美国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和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让伊朗的经济和外交陷入困境。此后,2019年5月以来,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但承诺所采取措施“可逆” 。如今,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有效期即将在2025年满10年,剩下的这几个月对伊朗至关重要。2024年11月2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审议伊朗核问题时,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共同推动通过对伊朗施压的新决议。伊朗深知,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谴责自己,下一步核问题就可能被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可能作出决议恢复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这是伊朗无论如何都要极力避免的。所以,选择与欧洲三国对话,成为伊朗当下试图破局的关键一步。

伊朗副外长加里巴巴迪(资料图)

就在外交上积极行动的同时,伊朗在军事方面也没闲着,一系列大动作让人目不暇接。据央视新闻1月13日报道,伊朗军队和国防部设计生产的1000架战略无人机被部署到伊朗军队,这些无人机航程达到2000公里,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它们可以执行特种任务,大大增强了伊朗军队的边境侦察能力,也提高了无人机编队应对远距离目标的战斗力。这些无人机能够与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配合作战,使伊朗武装力量的远距离作战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宛如给伊朗军队增添了一双犀利的“千里眼”和致命的“远程利刃”。

伊朗还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据中新社1月12日报道,伊朗在中部纳坦兹铀浓缩厂附近开展的军事演习,已扩大至位于中部和西部的另两处核设施。此次代号为“力量”的军事演习于2025年1月初在中部伊斯法罕省启动,将持续到3月中旬,参演人员包括伊朗军队和伊朗革命卫队。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演习,它有着多重目的。从国内层面来看,伊朗在近期的中东变局中遭受了不少挫折,黎巴嫩真主党力量受挫,自身还遭以色列导弹袭击,国内经济状况也不太乐观,民众士气较为低落。通过军演,能够提振国内士气,让民众对政权和国防能力重拾信心,让伊朗人民看到国家有能力捍卫主权和安全。

伊朗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资料图)

在军事战略层面,演习的针对性极强。伊朗一部分军演内容专门围绕保卫核设施展开,像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福尔多地下核工厂等,这些都是伊朗核计划的关键设施,也是美以等国一直紧盯的目标。近年来,美国和以色列多次威胁要打击伊朗核设施。2025年1月初,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报道称,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向拜登呈交了一份关于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潜在可选方案报告,声称如果伊朗在1月20日特朗普上任之前开始研制核武器,美国可能会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以色列也没少发出类似威胁,就在上个月12日,以军还称或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目前处于准备阶段。在这样的威胁之下,伊朗通过军演演练保卫核设施,无疑是在向美以表明:想动伊朗的核设施,没那么容易!

此外,军演也是伊朗与美国、以色列及西方博弈的重要筹码。美西方长期以来对伊朗施加军事威慑和经济制裁,给伊朗带来巨大压力。伊朗通过展示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对手明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必将付出沉重代价,以此来增加自己在国际博弈中的话语权。

沙利文(资料图)

除了无人机和军演,伊朗还有一个大动作震惊世界——公布地下“导弹城”。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1月11日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1月10日公开了其最新的地下“导弹基地”,也就是“导弹城”。这里存放着多种液体燃料导弹,是伊朗关键战略资产。伊朗国家电视台播出的视频展示了“导弹城”的部分细节,里面存储着“齐亚姆”(射程700 - 1000公里)、“伊玛德”(射程1700公里)和“卡德尔”(射程1950公里)等多种伊朗国产中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是伊朗威慑以色列和美国的重要武器,是伊朗为数不多的远程打击手段。而且,据称该“导弹城”还有90%的部分并未对媒体公开,这无疑给对手心里增添了更多的忌惮。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少将在参观导弹设施时表示,伊朗导弹“在数量、质量、能力和设计方面正在显著增强”,还透露未来会公开更多的新型导弹和导弹储存设施。这无疑是在向美以等国宣告:伊朗的导弹力量只会越来越强大,别轻易挑衅!

在伊朗这些大动作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曾经的“反美斗士”内贾德,已经在舆论视线中消失了快4个月。一直以来,内贾德在伊朗政坛都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执政时靠着“反美斗士”的人设收获了大量关注,卸任后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即便多次竞选总统失败,也有不少民间支持者。但他也常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唱反调,试图削弱最高领袖的权威。在2024年伊朗总统选举前夕,他还疑似遭到伊朗安全部队的“软禁”。2024年10月,他接受美媒CNN专访时声称伊朗情报机构被以色列渗透,高层有“内鬼”,这番言论之后不久,他便在舆论中销声匿迹。如今伊朗内忧外患,内贾德的消失更是给伊朗政坛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让人不禁猜测这背后是否有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资料图)

综合来看,伊朗近期的这些大动作,无论是外交上与欧洲三国的对话,还是军事上的展示,都是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做出的战略选择。伊朗面临着来自美以等国的巨大压力,在核问题、安全威胁等方面都处于风口浪尖。但伊朗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行动,试图通过外交对话寻求解除制裁的可能,同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伊朗的这些行动对中东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地区层面,它改变了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让以色列等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伊朗的战略。以往以色列凭借军事优势在中东行事相对大胆,如今面对伊朗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必然会有所顾忌。在国际层面,伊朗与欧洲三国的对话以及和东方大国俄罗斯、中国的协调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主导的中东战略布局。美国长期以来试图通过制裁和军事威胁来控制伊朗,进而掌控中东局势,但伊朗的反抗让美国的计划面临诸多变数。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都处于动荡之中,各国利益错综复杂,外部势力的干预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伊朗此次的一系列大动作,虽然不能立刻改变中东的混乱局面,但至少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未来,中东局势依旧充满不确定性,各方势力的博弈还将继续。伊朗能否在这场艰难的斗争中成功破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让我们拭目以待。或许,伊朗的坚持和努力,会为中东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带来一丝和平与稳定的曙光,又或许会引发新的冲突与挑战,但无论如何,伊朗都已经在中东乃至世界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未来的走向值得全球持续关注。

1 阅读:600
万象洞察

万象洞察

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