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书法的人,大抵都知道“鲁赤水”是谁。是了,他就是康生。
由于他看不上齐白石的小品画,觉得自己即使没有超越、至少也可以和他并驾齐驱,所以,“大师”居然为自己取了一个“鲁赤水”的笔名,明摆着和齐白石老先生叫板。“赤水”对“白石”,这没毛病。但他为什么将艺名取“鲁”姓,而不是“康赤水”呢?这就要说到“齐”的出处了。有一种说法,“齐”姓是出自周朝功臣姜太公的封国齐国,其子民以国名“齐”为氏。而鲁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康师傅是山东人,所以,康师傅把自己的笔名取为“鲁”,和“齐”对应,显然是从国号上考虑的,而不是单纯从姓氏上考虑的。姓“康”没有国姓,所以,如果用“康赤水”作为笔名,先自姓上就矮了一截。你说这康师傅,取一个笔名,就有这么深邃考虑。况其他乎?!
审视了几幅康师傅的书法,可谓字字玑珠,篇篇经典,正草隶篆,美不胜收。不但字好,内容也让人深刻体味人生。比如,他抄写的“要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分浊清”这副对联,出自明代王阳明的《次谦之韵》,强调人们应该从根本去探寻事物的本质,而不应该在细枝末节、浅表层等非主流方面去考察。他书写这样一副条幅,想必是他做学问考证时警醒自己的“座右铭”,甚至从大里去说,就是他做任何事情的一种做事准则!
而笔者觉得,他的文物考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另一副“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对联,出自甘肃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的一副对联,作者刘尔炘[xīn ]。此人是清末民初的兰州进士,26岁时中进士,曾在京城为官,后辞官还乡。对联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思考,引发人们对地位、得失等问题的沉思。康师傅抄录刘进士这副对联,显然是借此表达了他更多的个人复杂的心境与思考。
看了他的另一幅字,我差点笑喷。把自己的“不服气”,白纸黑字落在实处,简直不符合“状如老僧”的康师傅的性格,倒像是一个没有城府的年轻人所为。这幅字的内容是:“比目鱼同志:若论书法,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的强。”真是天真得可爱。你比郭沫若写得好,是事实,但也鲜有人这么展示自己的“狂妄”的。所以,笔者很怀疑这幅字的真实性。但如果字幅确实是真迹,这只能说明此人傲慢得不行,陶醉于自己书法艺术的深度修养而不能自拔。否则,这人也太幽默了。
还有一个传说。自1963年伟大领袖手书《诗词三十七首》发表以后,康师傅就再也不赋诗、不书法了,说是害怕别人说他的书法和赋诗功力超越领袖。如果确有其事,可以总结两点,一是,康师傅混迹于官场,其城府实在深得可怕,半个世纪的爱好,说扔就扔了!可谓老谋深算,斩钉截铁;二是,他对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书法修养已经自信到癫狂程度。
吴风起浪9998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