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古话,引导着每个中国人向善而行。
这句古训,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期许,更是对社会正义与和谐的呼唤。
然而,几年前,在卢沟桥畔,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长久地跪在那里,不肯起身。
只不过,大家凑到身前一听才发现,这老人的口中竟然说着日语,他就是当年丧心病狂的侵华日军中的一员:赤坚柏仓。
想当年,这群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烧、杀、抢、掠。在中国残破的土地上,赤坚柏仓,从未有过一丝怜悯与手软。
然而,命运的轮盘在晚年竟对他展开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不仅自己身患绝症,子孙相继遭遇不幸。
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有轮回。
这个恶魔在中国战场还做了什么?回国又经历了什么呢?
现在回到中国下跪忏悔是真心的吗?
1、日本“战争”思想教育下的青年。
1920年,赤坚柏仓诞生于日本一个贫寒的家庭之中。只不过,他不幸地降临在一个被“战争”洪流裹挟的国度。
在那个年代,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天生带着侵略者的烙印,但不幸的是,战争的阴霾笼罩整个岛国。
赤坚柏仓的童年,是在贫困、不安和极度惶恐中度过的。
随着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的日益猖獗,战争的鼓点越来越密集,整个国家仿佛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向了战争的深渊,在这样的背景下,赤坚柏仓的家庭也未能幸免。
为了摆脱生活的重压,也或许是对未来绝望的逃避,随着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强制征兵政策,他的父亲毫不犹豫的将他和哥哥送上了战场,像是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般一甩了之。
然而,命运的残酷远不止于此。年仅17岁的赤坚柏仓,被无情地卷入了这场历史的浩劫,他被迫离开了熟悉的家乡,远离了亲人的怀抱,被日本当局强行征召入伍,踏上了前往中国的不归路。
只不过那时候,他这个年纪就跟孩子一样,但是,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在新兵身上的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日本好战的将领根本不会在乎生命、也不会在乎人性和心理,他们不仅心如铁石,毫无恻隐,而且极端的功利主义之心让他们在日本全国寻找能扛枪上战场的“战争机器”去实现侵略他国的“战争目标”。
所以,有许多像赤坚柏仓这样的青年和少年被推向了中国战场。
赤坚柏仓当时被分配到了山西省运城市的夏县。而这里,便成为了赤坚柏仓噩梦开始的地方。
2、从“人”到“兽”的转变。
到达战场前,他们会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之中,接受严苛甚至残忍的训练。而这些训练不仅仅是提升战场技能,还有对忠诚、服从与牺牲精神的灌输。
训练官为了培养出许多没有人性、只知杀戮的机器,严重压制作为人的天性与个性,他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被战争的逻辑所重塑,成为了战争机器上的一颗颗钉子。
作为日军20师团骑兵连队的一员,赤坚柏仓无数次进行烧、杀、抢、掠的训练,不仅肆意屠杀无辜百姓,还纵火焚烧村庄,掠夺财物,尤其他们还尤为重视刺杀训练,那些无辜的百姓,被残酷地绑在木桩上,成为新兵的活靶子。
刺刀的冰冷、士兵的惊恐与犹豫,以及被害者的痛苦哀嚎,共同构成了人间炼狱。
逐渐,赤坚柏仓的双手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在战争的洪流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逐渐变得麻木不仁。
整个过程中,人性的底线被践踏得粉碎,道德的观念被无情地扭曲,很多人开始逐渐享受这种杀戮带来的所谓“成就感”和“优越感”。
赤坚柏仓也不例外,变成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侵略者,而且其残忍和无人性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根据资料发现,日军内部当时盛行一种名为“杀人比赛”的丧心病狂游戏,而这种游戏还被军队标榜成士兵“英勇”与“忠诚”的畸形标尺。
赤坚柏仓,在这场扭曲的竞赛中彻底迷失了自我,不仅视人命如草芥,惜沦为杀戮的机器,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而且,他的部队所到之处,村庄化为废墟,哀嚎声此起彼伏,成为了人间地狱的缩影。
尤为令人发指的是,赤坚柏仓和其他日本并如同野兽一般,每到一处便肆意抓捕当地女性,无论是青春少女还是年迈妇人,甚至是身怀六甲的孕妇,都未能逃脱他们的魔爪。
这些女性被集体强奸,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屈辱与痛苦,而后往往被残忍杀害。
最令人发指的是,赤坚柏仓曾经“闯入”了一位刚刚经历生产之痛的母亲家中。他不仅侵犯了这位虚弱的母亲,还冷酷无情地杀害了家中的老人,最后将一把火点燃了整个房屋,将无辜的生命与希望一同埋葬于熊熊烈火之中。
赤坚柏仓曾公然炫耀自己的罪行,坦言自己玷污并杀害了33名女性,言语间没有丝毫的悔意与愧疚,反而充满了扭曲的荣耀感与兴奋。
在他的眼中,中国人不是人,而是可以随意屠杀的猎物。
无论对方在做什么,无论他们是否无辜,都逃不过他的屠刀。这种极端的仇恨与暴力,已经让他彻底丧失了人性,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03迟来的忏悔。
好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反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日本战败后,侵略者也夹起尾巴撤退回家。
而有一部分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士兵,在战后的反思中选择了忏悔之路。他们自愿站出来,公开揭露并承认自己在战争期间所犯下的罪行。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后果、感受到了报应的沉重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罪孽深重,赤坚柏仓便是这类“被动”忏悔者的典型代表。
赤坚柏仓所造的报应不能说是“大快人心”,也应该是“咎由自取”。
战争胜利后,赤坚柏仓作为战犯,在山西省的战犯管理所,进行反省与改造。
因其在狱中的良好表现,于1956年得以免罪并获释返回日本,然而,等待他的并非温暖的归途,而是家庭的破碎与孤独的现实。
父亲与哥哥的相继离世,在日本空旷而冰冷的家中,他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孤寂。
赤坚柏仓为了生计,不得不放下曾经在军队的“尊严”和“骄傲”,他只能在日本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之中寻找希望,居住在简陋的居所,微薄的收入也仅能勉强维持温饱,可以说生活困苦、漂泊无依。
直到42岁那年,赤坚柏仓才好不容易娶了个老婆,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不过上天好像安排好了似的,命运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
2007年,一场车祸彻底击碎了他对生活的所有幻想,他儿子一家在九州岛遭遇不幸,全部遇难。
而在这沉重的打击之后不久,赤坚柏仓也被确诊患上了肝癌。
在经历了这样的双重打击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以及曾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时的他开始回想起那些无辜生命的消逝。
这些难以承担的伤痛让他坚信这是命运对他过往罪行的严厉审判。
2008年,已至耄耋之年的赤坚柏仓,带着一颗赎罪的心,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北京,缓缓步至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他缓缓跪下,双膝触地的那一刻,仿佛是与过往罪孽的沉重对话,这一跪,便是许久许久。
然而,这长久的跪拜,在外界看来,却更像是迟来的、表面化的忏悔,许多人质疑,多年之后才表达出的歉意,是否真能抚平那些被历史伤痕所铭记的心灵。
时间的流逝无法逆转,那些因侵略而逝去的生命和遭受的苦难,早已成为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
对于受害者及其后代而言,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即便来自曾经的加害者,也难以瞬间化解多年的仇恨与伤痛。
后来,他的妻子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中国的大地上,让这片他曾伤害过的土地见证他的悔过,让后人的每一步足迹都踏过他的歉意,甚至畜生都可以肆意践踏他,以此作为对中国的一种补偿和致敬。
结语:
赤坚柏仓的忏悔,虽无法完全抹去他过往所犯下的深重罪行,但是他的忏悔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日军当年的行径,使更多人揭开历史的尘封面纱,直面那段日军曾犯下的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历史事实,而这些历史不容篡改,也不容歪曲。
任何试图抹杀或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都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极大不敬,也是对历史正义的公然挑衅。
这段历史,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是我们共同的警示。
我们应当将其视为警醒后人现在的宝贵财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这个民族就是出生
应该当场剖腹自尽